上海外籍人士大举离开显示零疫情政策的持久伤疤 - 彭博社
bloomberg
2022年4月上海封城期间的空无一人的道路。
摄影师:钱来沈/彭博社在2022年上海封城一年后,这座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正显示出一项政策的影响,这项政策让这个城市与世界脱节。
在2022年3月底持续两个月的严格封城之后,曾经是大多数外国公司总部和中国四分之一外籍人口的上海已经出现人员大量外流。像俄罗斯时尚企业家谢尼娅·西多连科(Xenia Sidorenko)这样的外国人,她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如今也在离开,外国投资和在这座大都市的商业活动也在减少。
2022年3月28日,通往浦东地区的隧道入口被封锁。摄影师:钱来沈/彭博社“这纯属胡闹。明明知道正在发生绝对不可接受的事情,但你还要试图保持冷静并继续前行,”西多连科谈到封城期间说道。她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与丈夫一起搬到新西兰,一旦为她的公司UseDem做好安排,该公司将中国牛仔布行业的废料升级为包。 “我觉得这是我需要继续前行的时刻。”
中国去年底正式结束了“零Covid”政策。但对许多外国人来说,被限制在家中、不断接受检测以及面临食品短缺的经历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他们对居住在上海的看法。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上海分会的一份报告,在封城后,居住在上海的德国人中约有25%离开,而法国和意大利公民的注册人数分别减少了20%。
外国工人减少
上海外国工作人口在疫情期间急剧下降
来源:上海统计局
上海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想要在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谋求财富的外国人,该市独特的开放程度支撑着它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窗户的角色。在疫情初期避免了像武汉和西安等地出现的封城措施,增强了人们对上海不会实施最严格“零Covid”规定的信心。
但更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种的到来很快动摇了这种信念。最初是对个别公寓楼实施封锁,随着病例传播,很快演变成了漫长而混乱的全城封锁。
在4月25日封锁期间穿着防护服的工人。来源:彭博社 阅读更多:上海发霉的新冠食品包装引发公愤
“封锁打破了这里几乎迪士尼般的外表,你在这里有‘这是上海,不是中国。这是不同的’的错觉,”上海静安区墨西哥餐厅Tacolicious的合伙人洛根·拉斐尔·布鲁斯说。这个区域是外籍人士常去的地方。“我们作为在这里生活的人,已经有了信念,我们没有离开。但我认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国人还会有点害怕。”
避开上海
2022年,上海的国际到达人数大幅下降,这是新冠零增长最严重的一年
来源:上海统计局,国家移民管理局
注:上海政府每月发布国际到达人数数据,而国家移民管理局只发布外国人出入境旅行的综合数据
对许多外籍人士来说,他们的担忧源于对食品短缺的持久记忆。
尽管拥有一家餐厅,布鲁斯发现在封锁期间很难获得食物,家里的瓶装水用完了。他设法让一些员工进入他的餐厅,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作为一个让他们远离家人的“封闭循环”,让他们甚至无法离开家购物。 “我们不得不给那些实际上挨饿的员工送些肉。”
去年四月,几乎空无一人的高速公路。摄影师:沈启赖/Bloomberg经历了去年的困难和财务损失后,布鲁斯表示他对2023年的商业计划是“只求生存”。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消费者在零Covid后如何花钱的信息
可以肯定的是,上海的经济,像中国其他地区一样,正在显示出暂时的改善迹象。食品和饮料的消费正在上升,边境重新开放后,机场的繁忙程度也在增加。
在为期一周的春节假期期间,上海的线下消费同比增长了81.7%,城市的地铁再次熙熙攘攘。
繁忙的地铁
上海地铁使用量接近2019年水平
来源:彭博社编制的数据
注:采用七天平均值。基准是2019年11月乘客量的平均值。
外籍人才仍然需求旺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领域,据上海的高级顾问景岩表示,他在Kilpatrick公司为财富500强公司的中国办公室招聘高管。
“国际专业人士仍然希望有机会在中国工作,”她说。“他们渴望参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规模无法与其他任何国家相比。”
上海新天地购物区的一家餐厅的顾客,3月25日。摄影师:沈启赖/彭博社尽管如此,根据房地产市场的指引,外国人尚未回归。上海房地产经纪人吴弗兰克表示,受到外籍人士青睐的公寓正在打折,最高降幅达15%。
即使疫情限制解除,外国公司仍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高涨,监管打击持续,本土品牌变得越来越具竞争力,外籍人士的税收义务也在增加。受到封锁的打击,一些公司正在寻求在其他国家投资,以减轻对中国过度依赖的风险。
不愿投资
封锁后上海的外国投资仍落后于2021年水平
来源:上海统计局
零疫情成为中国在习近平领导下与世界隔绝的象征,重建信心将是艰难的。
约25年来,中国首次不是大多数美国公司的前三大投资重点,根据美国商会在中国的一项调查,几乎一半已在市场中的公司计划不再进行新投资。欧洲商会呼吁官员采取措施恢复上海的声誉。
“企业担心上海政府可能会再次毫无预警地采取类似的激烈行动,”上海欧盟商会主席贝蒂娜·舒恩-贝汉津(Bettina Schoen-Behanzin)表示,她刚结束隔离就立即进入封锁状态。“这凸显了我们正在面对的新现实,或者以前我们可能忽视了的现实 — 意识形态凌驾于经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