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加入苹果推动离岸工厂建设的行列 - 彭博社
bloomberg
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正面临着来自海外客户的日益增长的压力,要求他们在国外建厂,因为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和三年来的疫情封锁使他们不愿过度依赖中国。
来自欧洲和其他地区的汽车制造商正在直接接触从冷却部件到制动系统和充电部件等各种零部件制造商,敦促他们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建立工厂,以便仍然从他们的专业知识和长期关系中受益,但避免中国目前存在的风险,据彭博社采访的多家供应商称。
虽然像空中客车公司和特斯拉公司这样的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正在加大对亚洲最大经济体的投入,但这种转变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和其重获全球商业信任的努力构成日益威胁,尤其是在习近平主席统治的不可预测性之下。
对于江苏一家电动汽车充电部件制造商的一位经理来说,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当他的欧洲主要客户在中国结束“零确诊”政策后首次访问时,他首先询问的是公司在海外建厂的计划,表达了对中国与西方关系紧张局势升级的担忧。
在从机场到工厂的出租车上,经理和他的客户商定要去越南和泰国寻找机会。“我甚至不喜欢坐飞机,”王说,他要求只用姓氏来称呼他,以免透露雇主或主要客户。“但看起来我别无选择。搬出去,否则就失去生意。”
感受到所谓的中国+1压力的不仅仅是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即在中国本土之外建立至少一个工厂的推动。最引人注目的是,苹果公司及其供应商正在将生产转移出中国。富士康科技集团计划在印度投资约7亿美元建设一个新工厂生产iPhone零部件,而AirPods制造商歌尔声科技正在向新的越南工厂投入最初的2.8亿美元,并考虑在印度扩大。
“公司正在从以成本驱动的策略转向以弹性驱动的策略,”总部位于香港的咨询公司Oliver Wyman的合伙人本·辛普芬多夫说。“这种弹性是通过在世界其他地区增加额外的工厂或更多工厂来实现的,”他补充道,指出疫情和贸易紧张局势使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更加明显。
2023年中国面临的前五大商业挑战:美国商会 |
---|
* 美中关系紧张局势加剧 |
* 防疫措施 |
* 监管解释不一致和法律不明确 |
* 劳动力成本上升 |
* 监管合规风险 |
中国的日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向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和日本的松下控股有限公司供应电子元件,已在越南建立了一家生产消费市场海外机顶盒的工厂。除了加快在越南工厂获得相关资质以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计划外,该公司还在寻找欧洲和美国的工厂地点。
日出首席营销官黄宗翰表示,海外扩张主要受到“快速变化的国际形势”的推动,特别是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和政治紧张局势。黄宗翰在上海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表示,贸易战期间实施的一些政策,如对多种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现在已经成为常态。
“消费电子产品所发生的情况很可能会在汽车产业链中重演,”他说。汽车零部件的转移“只是时间问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和关键制造中心的封锁使供应链瘫痪之后。
公司降低2023年计划投资的因素
来源:中国美国商会
注:21%代表其他,包括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对其他地区更快增长的预期。
美国商会在中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大约25年来首次不是大多数美国公司的前三大投资重点。调查还发现,考虑转移供应链至其他地方或正在考虑这样做的公司比例,与一年前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随着在中国经商的挑战不断增加,中国欧盟商会表示,一些会员及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已经开始在其他市场进行投资,以寻求建立供应链弹性。该商会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正在考虑将他们当前或计划中的投资转移出中国,创下历史新高。
明泰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汽车结构车身部件以及装饰部件和内饰装饰件,去年与雷诺和敏实业合资公司-在法国生产电动汽车电池达成协议,还在波兰开工建设一家工厂,将与三花控股集团合作经营。这些加入了该公司在泰国、德国、塞尔维亚、捷克共和国、英国、墨西哥和美国的工厂。
“我们都看到了最近逆全球化的趋势,”明泰首席运营官刘彦春在二月份上海的一次活动中说道。推动这种转变的其他因素包括拜登总统颁布的《通胀削减法案》,该法案旨在减少对中国材料的依赖,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美国汽车制造商也更倾向于选择更多本地供应商,客户也要求更快的响应时间来完成订单。
刘彦春表示,通过在全球各地建立生产设施,明泰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如贸易紧张局势或战争爆发。
“我们将有很多筹码可打,永远不会被将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