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基辛格,冷战时代美国主导外交家,去世时年满100岁 | 路透社
Steve Holland,Arshad Mohammed
华盛顿,11月30日 (路透社) - 亨利·基辛格,冷战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外交官,曾帮助华盛顿与中国开展关系,与苏联达成军备控制协议并结束越南战争,但因在人权问题上受到批评而备受指责,已于100岁高龄去世。
基辛格是一位德国出生的犹太难民,他的职业生涯从学术界转向外交领域,一直活跃于后来的外交政策领域。他的地缘政治咨询公司基辛格联合公司表示,基辛格于周三在康涅狄克州的家中去世。
基辛格在20世纪70年代冷战的鼎盛时期,曾在共和党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任内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
在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后,他在尼克松的继任者总统杰拉尔德·福特任内继续担任国务卿,保持了外交影响力。
基辛格是美国与中国进行外交开放、美苏军备控制谈判、以色列与其阿拉伯邻国扩大关系以及与北越签署《巴黎和平协定》的策划者。
虽然 许多人赞扬基辛格 的才华和政治手腕,但其他人则因其支持反共产主义独裁政权,尤其是在拉丁美洲,而将其视为战争罪犯。在他晚年,一些国家试图逮捕或询问他过去的美国外交政策,限制了他的出行。
美国民主总统乔·拜登在基辛格去世公告发布近24小时后才发表声明,称他们经常存在强烈分歧,但基辛格的“强烈智慧和深刻的战略关注是显而易见的”。
此前,拜登的国家安全发言人约翰·柯比称基辛格,“无论你在每个问题上是否与他意见一致,毫无疑问他塑造了几十年的外交政策决策,并且他对美国在世界上的角色产生了影响。”
基辛格因结束美国参与越南战争而获得了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这是有史以来最具争议的之一。两名诺贝尔委员会成员因对基辛格的选择产生质疑而辞职。关于美国秘密轰炸柬埔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被选为共享该奖的北越外交官黎德塞拒绝接受该奖。
随着世界各地的悼念涌入,北京称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赞扬基辛格为“睿智而有远见的政治家”,而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表示,他与基辛格的会晤提供了“一堂政治智慧的大师课程”。
然而,孟加拉国外交部长阿卜杜勒·莫曼回忆起基辛格在1971年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之间的血腥战争中所起的作用,最终导致东巴基斯坦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亨利·基辛格一直是一位标志性的外交家……但不幸的是,1971年,他对当时的东巴基斯坦人民持有敌意,”莫门告诉WION新闻。“这对于一个如此聪明的人来说做出如此不人道的事情真是令人悲伤……他应该为自己所做的事向孟加拉国人民道歉。”
基辛格以他独特的德国口音声名远播,从不羞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福特称他为“超级国务卿”,但也指出他的易怒和自信,称:“在他的心中,亨利从未犯过错误。”
“他是我所认识的公众人物中皮肤最薄的一个,”福特在2006年去世前不久告诉一位采访者。
现任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表示,“很少有人比亨利·基辛格更懂历史,也很少有人比他更多地影响了历史”,而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称他是一位“罕见的学者转型战略家”。
哈佛大学教职
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于1923年5月27日出生在德国的弗尔特,并于1938年与家人移居美国,避开了纳粹对欧洲犹太人的灭绝运动。
将名字改为亨利后,基辛格于1943年成为美国公民,在二战期间在欧洲服役,并获得了一份奖学金,就读于哈佛大学,于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接下来的17年里留任于该校教职。
在大部分时间里,基辛格都是政府机构的顾问,包括1967年他曾作为国务院与北越的中间人。他利用自己与林登·约翰逊总统的民主政府的关系,向尼克松阵营传递了有关和平谈判的信息。
前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出席2015年9月17日在德国柏林圣玛丽教堂举行的已故社会民主党资深政治家埃贡·巴尔的追悼会。路透社/法布里齐奥·本施/档案照片
尼克松承诺结束越南战争帮助他赢得了1968年的总统选举,他任命基辛格为国家安全顾问。
但是“越南化”的过程——将战争负担从美军转移到南越军队——漫长而血腥,美国大规模轰炸北越,封锁北方港口,并轰炸柬埔寨。
基辛格在1972年宣称越南“和平在望”,但1973年1月签署的《巴黎和平协定》只不过是南越最终被共产党接管的前奏。
1973年,基辛格除了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外,还被任命为国务卿,使他在外交事务上拥有无可争议的权威。
不断升级的阿以冲突使基辛格展开了他的首次“穿梭”使命,这种高度个人化、高压的外交手法使他成为了名人。
在耶路撒冷和大马士革之间穿梭了三十二天,基辛格成功促成了以色列和叙利亚在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达成的持久脱离协议。
为了削弱苏联的影响力,基辛格接触了其主要的共产主义对手中国,并两次前往中国,包括秘密会见周恩来总理的一次。结果是尼克松在1972年历史性地访问了北京,与毛泽东主席会晤,并最终正式建立了两国关系。
曾担任基辛格特别助理的美国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称他的前上司为“和平不懈的倡导者”,称“美国失去了一个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巨人”。
战略武器协议
作为国务卿,基辛格于1974年与福特一同前往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总统在那里会见了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并就战略武器协议的基本框架达成了协议。这一协议标志着基辛格在推动缓和政策方面的开创性努力取得了成果,缓和了美苏紧张局势。
但基辛格的外交手腕也有其局限性。1975年,他被指责未能说服以色列和埃及同意在西奈半岛进行第二阶段的脱离。
在1971年的印巴战争中,尼克松和基辛格因倾向于支持巴基斯坦而受到严厉批评。据称基辛格曾称印度人为“混蛋” —— 他后来表示后悔这样说。
和尼克松一样,他担心左翼思想在西半球的传播,他的行动导致拉丁美洲许多人多年来对华盛顿深感不信任。
1970年,他与中央情报局密谋如何最好地推翻马克思主义者、民主选举产生的智利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并在1976年阿根廷政变后的备忘录中表示应该鼓励军事独裁者。
1976年福特输给了民主党人吉米·卡特,基辛格在政府的日子基本上结束了。下一位进入白宫的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与基辛格保持距离,认为他与保守派选民脱节。
离开政府后,基辛格在纽约成立了一家高价高能的咨询公司,为世界企业精英提供建议。他担任公司董事会成员,参加各种外交政策和安全论坛,撰写书籍,并成为国际事务的常规媒体评论员。
2001年9月11日袭击后,乔治·W·布什总统选中基辛格领导一项调查委员会。但民主党人的强烈抗议认为他的咨询公司客户中有很多利益冲突,迫使基辛格辞职。
晚年他仍然活跃,参加白宫会议,出版了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并在参议院委员会就朝鲜的核威胁作证。2023年7月,他突访北京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1964年与第一任妻子安·弗莱舍离婚后,他于1974年与纽约州州长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助手南希·马金斯结婚。他与第一任妻子有两个孩子。
一位熟悉安排情况的消息人士表示,将在纽约举行追悼会,基辛格将被安葬在华盛顿郊外的阿灵顿国家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