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在扩大中国联系后吸引全球公司 - 华尔街日报
Jing Yang
尼古拉斯·阿古辛(Nicolas Aguzin),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执行官,正在向国际公司推介在中国发行股票的价值。照片: 保罗·杨/Bloomberg新闻尽管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香港正向跨国公司推介在其股票市场上市。
该城市的股票交易所希望通过一项新举措,允许中国内地投资者交易国际公司的股票,为一些全球最大企业在亚洲金融中心筹集资金提供有力论据。
“香港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公司能够吸引两个庞大、不相关投资者群体需求的市场,”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斯·阿古辛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你可以同时拥有最好的两个世界,”他补充道。
去年12月,证券监管机构表示,在香港主要上市的外国公司首次有资格纳入与中国内地八年历史的股票通交易连接。该计划将使这些公司直接获得中国活跃的个人投资者群体的接触,前提是他们的股票符合市值标准和其他要求。
香港交易所向国际公司推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中国的货币条件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尽管美国、英国和欧元区的央行正在提高利率以应对通货膨胀,中国今年降息,现在才结束了长期的零Covid政策,这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伤害。这意味着国内债券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了有限回报。这也可能使国际股票更具吸引力。
阿古津先生还在向国际公司推销在中国开放股份的价值——这是跨国公司的一个巨大消费市场。
“如果它们是在中国大陆有一些销售收入、制造业或其他业务的公司,那将是一个加分项,”他说。
这并不是交易所运营商,也被称为港交所(HKEX),第一次试图吸引更多国际公司。在2010年代初,该交易所成功上市了像Prada SpA、L’Occitane International SA.、Samsonite International SA.等知名西方品牌,以及像Glencore PLC和Vale SA.等金属和矿业巨头。当时,这些公司认为亚洲——尤其是中国——是它们最大的增长驱动力,将股份在香港上市是资本化这一潜力的方式。
十年过去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Glencore在2011年5月进行的100亿美元次级上市仍然是迄今为止在香港由外国公司进行的最大首次公开募股,但该公司于2018年从交易所撤回其股份,称缺乏流动性。该瑞士公司当时表示,仅有0.3%的股份在港交所交易。Glencore还在伦敦和约翰内斯堡上市,并且在这两个城市仍在交易。
Prada的股份于2011年6月在香港上市,募资21亿美元,根据FactSet数据,过去一年的平均日交易额约为400万美元。
普拉达等公司交易较为清淡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它们在IPO时未能获得重要的本地需求,这是一位咨询顾问、前股本市场银行家、撰写了几本关于IPO的书籍的菲利普·埃斯皮纳斯所说的。
“欧舒丹和普拉达在其IPO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需求来支撑其产品和增长。现在在疫情后情况大不相同,当然,地缘政治考虑可能会使一些公司在香港上市变得困难,”他说。
根据香港交易所的数据,截至11月底,香港有196家外国公司上市,总市值为2970亿美元,占总市值的7%。
香港交易所在过去13年中有7年被评为全球最佳IPO场所,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长串的中国上市公司。中国内地公司现在占香港交易所总市值的四分之三以上。这导致一些批评认为该交易所过于依赖中国。
阿古辛先生于2021年5月从摩根大通公司加入该公司,是该交易所首位不会讲中文的首席执行官。这位54岁的阿根廷人表示,他毫不犹豫地将香港的未来与中国对齐。
“对于那些说你过于专注于中国的人,我要说什么?当然,那是我的优势。我想利用这一点,利用这一优势在国际上做一些伟大的事情,”他说。
股票通连接的扩展只是该交易所向国际公司推销的一部分。12月20日,香港交易所在纽约开设了办公室。它还在寻找欧洲办公室的地点。阿古辛表示,这些办公室可以帮助将交易所与投资者、经纪人和公司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李小加的领导下,阿古津先生的前任,香港交易所进行了一些备受关注的扩张。其中包括2012年斥资20亿美元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以及2019年未能成功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
在过去一年里,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持谨慎态度,原因是北京长期实行的零Covid政策以及对私营企业的监管收紧。政府已经对这两项措施进行了180度转变——放弃了对零Covid的承诺,并开始支持包括房地产在内的私营企业。这让一些投资者和分析师对中国更加乐观,但也引发了对中国政策的反复无常的担忧。
香港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主任陈志武教授表示:“目前,中国大陆可能更有兴趣采取一些行动,使其声誉在全球企业中更为正面,但监管机构将来是否会改变立场是这些公司必须牢记的另一个因素。”
请写信给Jing Yang,邮箱为[email protected]
发表于2023年1月5日的印刷版上,标题为“香港交易所力图吸引全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