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的优先事项使中国经济复苏计划变得复杂 - 华尔街日报
Lingling Wei and Stella Yifan Xie
香港—自近半个世纪前中国向西方开放以来,意识形态推动着中国的经济政策,这一点前所未有,这阻碍了中国领导人采取措施刺激疲软的经济。
经济学家和投资者一直呼吁北京采取更大胆的努力来促进产出—尤其是通过促进消费支出,必要时提供现金补贴,就像美国在大流行病期间所做的那样。
经济学家表示,加快中国向更多由消费驱动的经济的转变—比如美国的经济—将使长期增长更具可持续性。
但据熟悉北京决策的人士称,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对西方式消费驱动型增长有根深蒂固的哲学上的反对意见。他们称,习近平认为这种增长是浪费的,与其使中国成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和技术强国的目标相抵触。
习近平认为北京应坚持财政纪律,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的深层债务。据知情人士称,这使得刺激或福利政策类似于美国和欧洲的政策变得不太可能。
市场导向性的重大变革,或者多年来朝着更多的经济集中控制的转变戏剧性逆转也不太可能。尽管北京已经放松了对消费互联网公司和其他私营企业的打压—这场运动导致私人投资疲软—但他们仍然怀疑它们不受监管的扩张。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前景继续变暗。
制造业活动已经收缩,出口下降,房价走弱,消费品价格已经降入通缩。青年失业率已经创下历史新高。
习近平在8月16日发表的一篇演讲中表明了北京方面避免采取更多西方式刺激的意图。他敦促“耐心”,并强调需要避免追随西方的增长模式。
根据两位熟悉北京决策的人士透露,这篇演讲的发布时间是有意为之的。习近平在2月份发表了这篇演讲,但直到中国发布了持续经济走弱的新数据后才公开发表。
据这些人士称,领导层意图通过现在公开发表这篇演讲来回击国内外一些敦促北京采取更多措施帮助经济的声音,特别是针对家庭而非政府项目的财政方案。
另一家党刊《学习时报》也发表了一篇专门反对向消费者发放现金的文章。
“虽然这样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消费,但这样做的成本太高,在中国的情况下绝对行不通,”该刊物称。
负责处理高级领导人新闻咨询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未回复相关问题。
任何进一步的刺激措施都应符合党的目标
北京可能最终支持更积极的刺激措施,特别是如果有可能显著错过政府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北京最初拒绝放弃严格的疫情控制措施,直到成本变得太高时才突然改变了方向。
更有可能的选择现在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支出和其他政府青睐的项目,以及进一步放松信贷——在几次最近的利率削减之后——经济学家和熟悉北京思路的人士表示。
这些举措反映了北京更倾向于让政府在刺激增长中发挥核心作用,要么是通过投资基础设施,要么是通过向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能推进共产党目标的特定领域输送资金。
中国的消费价格已经降入通缩。图片来源: Cfoto/Zuma Press投资基础设施是政府促进增长的首选方式之一。图片来源: Tingshu Wang/Reuters8月16日的《学习时报》文章强调了长期投资驱动模式的好处,称“投资不仅能产生即时需求,而且也是增长的真正动力。”
但许多经济学家担心需要更多举措才能让中国再次蓬勃发展。投资于道路、工厂和其他硬资产以推动增长已经产生递减收益,因为政府已经没有有用的项目可供建设。
消费仍然是经济的一个较小部分,如果得到适当鼓励,可能会推动多年的增长,经济学家表示。
不采取行动的风险
一些经济学家警告说,中国等待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陷入长期停滞,这可能会将这个国家从全球增长的可靠来源转变为世界经济的风险。
“投资者正在等待北京采取更加有力和有效的刺激政策的迹象,”纽约咨询公司22V Research的中国研究负责人迈克尔·赫森说。“最新的信号表明,尽管存在不足以解决中国当前挑战的风险,但北京将继续采取保守的态度。”
北京的刺激选项受到高债务水平的进一步限制,特别是在地方政府中。熟悉北京决策的人士表示,习近平及其团队认为他们必须谨慎使用刺激政策,以免削弱限制债务和遏制投机的努力,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
北京提供的刺激措施零零散散,效果有限。由于信贷需求疲软,几次降息未能扩大活动。
长期存在的“福利主义”恐惧
北京多年来不愿过多依赖消费。中国官员抵制鼓励人们少存钱多消费的政策变革,比如扩大医疗和失业福利。对社会福利的缺乏支出与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宣称目标相悖,该党以为人民持续繁荣而奠定其合法性。
中国家庭从社会保障系统获得的现金福利仅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约为美国和欧盟的三分之一,据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贺博文称。
“在扩大需求方面,没有采取太多具体措施,”曾任世界银行中国国家总监的贺博文说。“主要的不愿意这样做是出于意识形态原因,习近平多次表示中国不应该建立西方式的福利国家。”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反对消费驱动型增长。图片来源: 丁海涛/祖玛新闻社熟悉北京思想的人士表示,习近平早在2016年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国家没有需求不足,”习近平在那一年的一次讲话中说道,那是在启动旨在扩大中国工业的改革不久之后。
他表示,中国不应该优先考虑需求,而应该解决“供给有效能力不足”的问题——实质上是要建设更多的工厂和产业——以免过度依赖“海外购物”来获取西方提供的商品。
自那时以来,在讲话和文章中,习近平强调了减少中国对其他国家的依赖的必要性,并警告称,如果北京过多地支持家庭以促进消费,就会面临风险。在2022年的《求是》杂志文章中,他警告地方政府不要做出可能导致国家陷入“福利主义”的“过度保证”。
在连续几年稳步增长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家庭消费自2016年以来一直稳定在GDP的约38%左右。而美国的比例为68%。
根据瑞银的数据,去年中国家庭将可支配收入的33.5%存入储蓄,而2019年这一比例为29.9%。中国的家庭储蓄率一直居世界最高之列。
中国的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已经在中国趋于稳定。图片来源: Tingshu Wang/路透社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表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将资源转移到国有部门可以比将资金直接发放给民众更快更可靠地促进经济增长。他说,他们认为消费者更为善变,比国有企业更难控制,即使有了钱也不一定会多花。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官员在向跨国机构解释为什么他们不愿像美国在疫情期间那样直接发放资金或优惠券时,曾提出了这一论点。
在这些会议上,中国官员还强调要避免出现经常账户逆差,因为这会表明中国更加依赖外部世界,而此时北京与西方的紧张关系正在升温。据知情人士称,这意味着中国应该继续专注于促进投资和自身的供应来源。
中国官员告诉跨国机构的对应官员,习近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的诸多艰难困苦——比如住在洞穴里挖沟——帮助塑造了他的观点,即紧缩能够带来繁荣,这些知情人士称。
“中国方面的信息是,西式的社会支持只会鼓励懒惰,”一位熟悉会议情况的人士表示。
请写信给魏玲玲,邮箱为 [email protected],以及谢一凡,邮箱为 [email protected]
刊登于2023年8月28日的印刷版上,标题为“意识形态推动中国经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