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进口反弹,但挑战依然存在 - 彭博社
bloomberg
煤炭进口在去年激增,因为北京补充了创纪录的国内产量,以确保季节性需求高峰得到满足,避免停电。
摄影师:Qilai Shen/Bloomberg2023年,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口反弹,包括创纪录的原油、煤炭、铜矿石和铁矿石,此前的疫情肆虐使需求大幅下降。
在最大的增长中,原油和天然气进口增长了10%以上,而煤炭激增了超过60%,根据海关总署周五的数据,这违背了中国整体经济出现的停滞,围绕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然而,原材料需求并没有完全达到2023年初的高期望,当时预测充斥着中国经济将在经历了三年的严重Covid限制后会强劲复苏。相反,市场依赖政府不断推出的刺激措施来维持增长。
中国的出口去年首次自2016年以来下降,因为全球需求疲软,削弱了对经济的强劲增长推动。
而国内前景仍然不容乐观。房地产市场的阴霾,通缩,以及过多的地方政府债务,以及持续存在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都给未来一年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买家的消费带来了阻力。
能源产品
原油是2023年需求的亮点。中国公民摆脱了零Covid的束缚,恢复了国内旅行的热情。但随着那种被压抑的需求消退和经济疲软对消费的影响,进口在夏季达到峰值,增长可能在今年进一步降温。
随着北京补充创纪录的国内产量以确保应对季节性需求高峰和避免停电,煤炭进口在去年激增。12月份的4700万吨创下了单月历史新高。但鉴于供应充裕和清洁能源的扩张,进口量可能会从这里适度下降。进口税的恢复也可能削弱对海外采购的需求。
随着更多天然气从俄罗斯陆路运输到中国,天然气进口在2023年反弹,中国重新成为海运燃料的全球最大进口国。与煤炭一样,去年12月购买的近1300万吨创下了月度纪录。鉴于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相对较小份额和对清洁燃料日益增长的需求,消费在未来几年将会扩大。
金属市场
随着中国冶炼扩张吸引了创纪录数量的矿石和更多铜在国内加工,铜金属进口量下降。尽管蓬勃发展的绿色需求有助于抵消部分房地产危机和经济放缓的影响,但这一驱动因素面临挑战。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飞速增长受到电网限制和电动汽车销售放缓的影响。与此同时,全球矿石供应也在收紧。
铁矿石采购量增加,因为中国钢铁行业找到了其他需求途径来抵消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包括国内造船、机械和绿色基础设施,以及出口,出口量达到了七年来的最高水平。未来一年,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采取的财政刺激措施的多少,以支持经济,以及北京是否重新实施钢铁生产限产措施以减少排放。
农产品
大豆进口量明显超过去年,但未能达到2020年的纪录,当时的出货量超过1亿吨。这可能成为贸易的高峰,因为北京努力通过减少大豆在饲料中的份额来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
食用油出口在去年强劲反弹,因为2022年的封锁重创了消费。但肉类进口因国内猪肉市场疲软而略有下降,这是一个关键的通缩信号,这种信号使海外采购受到了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