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代中国就陷入的人才困境_风闻
纵横鬼谷-我爱这片土地,是因为我爱这的文化文明7小时前
《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
当时‘四民’在齐国社会是并重平行地位,各尽其用,所以造就齐国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后续虽然不复当年勇,但依旧稳坐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地位。
随着博弈烈度与日俱增,时间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乱战不休,之前周朝天下秩序规则一一被打破,贵族之间的礼仪战争,演化至‘兵法诡道也’,博弈又进入到最残酷阶段。
然而,为了赢下最后的比赛,在保持各国的‘正招’外,需要奇招。
商鞅变法,秦国内部经济体系‘重农抑商’,军政体系为军功晋级,秦国可以把国内一切人,一切资源整合到军备竞赛,充足的军粮,准备灭国之战,并且具备其余六国所没有的,更快战争人口恢复能力,灭六国,统一天下。但任何奇特有效的,代价都是比较大的。
通过纵览通史,从思考‘人的思想怎么来’,从实践来,实践的背景,实践的环境,实践的行业,实践的场景中来。
能诞生‘领袖级人才’的就两个赛道,一个是革命、战争赛道,另一个就是‘商业’赛道。
秦一统时,也没想到当年‘奇招’,后世袭用‘重农抑商’,而没好好调配更改,更是把并重平行地位的‘士农工商’,变成了线性鄙视链,这导致古代中国的经济模式越来越狭小,人才制度里直接少了一半领袖级人才库。
有人说,商人重利,这句话和资本逐利性没有区别,都是客观属性描述,人有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应当驾驭客观属性,我们看到刀的锋利,应该加以钳制塑造后使用。
因为商场如战场,所以竞争提炼人才是全角度的。
资本、商人可以在完善的市场规则下,安稳发展,也会在不完善的市场里,横冲直撞,野蛮发展,人人想着当头,当老板,当主人。
实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士农工商’,我们古代就对‘商’警惕防范,因为‘周取代商’,这里面的故事和道理,足够写一系列大部头。
我们用‘士’来对抗‘商’,希望达成的最终状态,不是哪一方灭了另一方,而是‘均衡状态’。
从现在看古代历史的发展,秦汉后的人才格局越来越‘小气’,先秦时顶级人才当‘亚父’‘仲父’,后世当‘义子’。
从这个角度,可以部分解释,为何近现代发展到死胡同,再次被蛮夷灭和锁死,而没跟上科技爆发和工业革命浪潮。
因为‘文明’并不‘先进’,文明不具备蛮夷的人才优势,文明自己内部阉割和浪费了大量顶级人才。
我们目前还受着这分影响,我们的人口体量,我们的勤奋与重读书社会习惯,我们的历史文化底蕴,都应该是我们的顶级人才数量远超世界各国,但我们没有做到,没有做到,没有做到。
我们看到了‘商’的双面性,而对我们创造的官僚‘士’的双面性和天花板性认识的远远不够 ,提醒“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下场。
随便写写,西元2023年12月31日,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