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含碳量概念,钢是一种象征,硬度高、各项性能良好的“铁”才能称为“钢”_风闻
发芽糙米-1小时前
【本文来自《免费观展穿越西汉,110件(套)海昏侯国文物首次来沪展出》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塔克拉
- 块炼法一般是地炉,温度比较低,能得到海绵铁,锻打后得到熟铁。
不过,印度南部有优质磁铁矿,使用小坩埚炼铁。能得到高碳钢。也就是乌兹钢。
中国西汉也用坩埚炼钢,晋东南用坩埚炼钢直到几十年前。
夏鼐是研究古埃及,成名作是古埃及珠子研究,对钢铁完全不了解,基本是外行。
夏鼐说,“发现大量条带状夹物,并且钺本身有分层现象,这只能证明金属经过热变形和锤打的,因之不是生铁(生铁捶打即碎),而不足以确定其为熟铁或陨铁。”
凡有生活常识者,都知道生铁加热锻打即成钢。夏鼐居然认为“生铁捶打即碎”,令人震惊。他缺乏对钢铁的最起码了解,完全在象牙塔里。
夏鼐又说:“最可注意的是含镍较多。我们知道陨铁的特征是含镍较多,而冶炼的铁一般含镍极微或完全没有(只有从磁黄铁矿提炼的铁是例外,但这是比较少见并且古代很少开采的铁矿,不知道我国有否这种矿和古代曾否开采过)。”
夏鼐居然不知道,河北邢台恰恰盛产磁黄铁矿。山西、河北很多地方都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磁石,所以中国人会最早发明指南针。藁城遗址恰恰发现有铁矿石和铁渣。
不了解基本情况,就随便下结论,粗心大意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
2012年,有人采访柯俊。柯俊称,藁城铁刃铜钺是商代末期文物。
中学生都知道,商汤灭夏约3600年前,周灭商约3000年前。藁城铁刃铜钺约3400年前,是商代中期开头。柯俊缺乏商代历史常识,然而就去鉴定商代文物。
柯俊称,“夏鼐先生不相信那个时候有人工冶铁。他送到几个地方分析,最后得不到结果,就找到我了,我们就这么开始的。”
按照柯俊的说法,夏鼐还没鉴定,就已经不相信那个时候有人工冶铁。鉴定结果不合他的主观想法,就送到其它地方鉴定。大家都不同意他的看法,最后才送到柯俊这里。
柯俊的鉴定报告结论是:“藁城铜钺铁刃中没有人工冶铁所含的大量夹杂物,原材料镍估计在6%以上,钴含量在0.4%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尽管经过锻造和长期风化,铁刃中仍保留有高低镍、钴层状分布,**高镍带风化前金属镍含量达到12%,甚至可能在30%以上。**这种分层的高镍偏聚,只能发生在冷却极为缓慢的铁镍天体中。根据这些结果以及与陨铁、陨铁风化壳结构的对比,可以确定, 藁城铜钺的铁刃不是人工冶炼的铁, 而是用陨铁锻成的。”
柯俊的基本依据,其实就是两行加粗字体。对铁刃的镍含量的测定,已经确定是1.6%。但柯俊却估计,制作铁刃的原材料镍含量是6%以上。接着又估计,风化前的原材料的镍含量高达12%,甚至可能在30%。
本来是对这件文物进行鉴定,镍含量非常低,根本不可能是陨铁。柯俊却突然凭空猜测,估计原材料的镍含量可能很高。紧接着又进一步凭空猜测,风化前的原材料的镍含量可能高达30%。
问题是,铁刃的原材料只存在于想像中啊,风化前的原材料就更别说了!需要鉴定的是文物,而不是只存在于空想中的文物原材料。
同样,柯俊根本不知道遗址发现有铁矿石和铁渣。这些东西才最有可能是铁刃的原材料!进行科学研究需要严谨客观细致,实际上却粗枝大叶到了这种程度!
对藁城铁刃铜钺的鉴定过程,令人目瞪口呆!
我本科就是搞钢铁的,我看得晕头。
先说块炼铁,如果青铜器多起源,则基本可以说块炼铁也是多起源;块炼铁出现的大致准确时间基本不可考。
块炼法存在巨大的的先天性缺陷,如效率低,加工成型复杂,含碳量低(硬度不够)等,无法淘汰青铜器,让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一般认为大马士革钢是古代块炼法的巅峰,但其成本太高了,一般多用于武器,基本不用于农具和普通生产工具。
炉温超过1200度,可以得到液态生铁水,炉渣漂浮于铁水上,利于炉渣分离;这个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生铁冶炼法,它的出现才标志人类进入铁器时代,淘汰青铜器。
印证生铁冶炼的其中一个标志是风箱。
在生铁冶炼的基础上,西汉发展出炒钢法,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持续到民国)。
无论块炼法,生铁冶炼法都无法一步到位制出“钢”,在制“钢”过程中,锻打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序。
块炼铁需要渗碳成钢,生铁需要脱碳成钢;后者可控性远大于前者。
因为古代没有含碳量概念,钢是一种象征,硬度高、各项机械性能良好的“铁”才能称为“钢”,其它的都是“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