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职工医院与一项世界级研究!_风闻
医学界-医学界官方账号-为你提供可靠、有价值的内容是我们的存在方式。2小时前
“价值医疗在中国”专栏
今天,全世界都在呼唤“价值医疗”,也在探索“价值医疗”的实现路径!“医学界”特推出“价值医疗在中国”专栏,通过挖掘符合“价值医疗”理念的鲜活案例,让这些创新实践被看见、被讨论、被弘扬!我们相信,“价值医疗”必然会成为未来医疗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这是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将带您了解“开滦研究”及其背后故事。
撰文丨汪航
2006年,时任开滦总医院院长的吴寿岭,开展了一项覆盖10万人的健康体检工程,那时他从没想过,这个不起眼的职工体检项目,会在日后成为全球知名的学术研究品牌——“开滦研究”。
“开滦研究”是继“首钢模式”“大庆研究”后,我国自主创立的第三个大规模慢病防治研究项目,它聚焦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研究,至今产出了近千篇医学论文,为我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这些你熟悉的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目前都和“开滦研究”建立了深度合作。其在心血管病领域产出的众多研究成果,使开滦职工的健康状况有效改善,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年龄明显推迟。
很多人好奇,这么一项持续时间长、影响力深远的医学研究,竟然出自一家不知名的医院——开滦总医院。它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从地理位置和行业知名度来看,似乎与“世界级研究”毫无关联,但这十几年来,它却为我国制定慢病防控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吴寿岭(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从职工体检项目做起
作为“开滦研究”的创始人和总负责人,吴寿岭见证并推动了这一研究项目的发展。
2006年,还在担任开滦总医院院长的吴寿岭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包括煤矿职工、科学家等职业群体在内,猝死的人变得越来越多。随后,一项涵盖河北、湖南、辽宁等地的煤矿职工猝死调研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身为一家企业医院的负责人,猝死问题引起了吴寿岭的高度警惕。他向“医学界”解释称,开滦总医院隶属于开滦集团公司,后者是一家国有大型煤炭能源企业,有数十万职工及其家属,而猝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变高,可能会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假如一个公交车司机工作中猝死了,那肯定是一个安全隐患,他会对乘客和其他车辆产生影响,煤矿企业也是如此。”吴寿岭说,安全生产的前提是要保护广大职业人群。
从经济角度来看,职业人群每减少一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减少2%的缺勤,增加1.9%的生产力,“职业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更大,患病后不仅丧失劳动能力,而且带病生存时间长,医疗费用支出更大,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
事实上,开滦总医院是伴随煤矿而生的。1892年,集团前身开平矿务局创办了矿井诊疗所,即现在的开滦总医院,成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十所医院之一,迄今已建院130多年。
1926年开滦总医院总医官缪尔(左三)和医务人员做骨科手术
“我国著名内分泌专家朱宪彝、我国第一个眼科博士梁绍造、我国外科创始人黄萃庭等都是开滦医院发展史上的骄傲。”吴寿岭介绍,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协和医院的很多医生都到开滦医院工作,“京东小协和”由此闻名。
2000年以前,开滦集团公司的原有医疗保健体系与当今医改方向相似,即“小病去社区,大病去医院”,只不过对煤矿来说,保健站承揽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职工大病可以去医院,小病就在矿上的保健站解决,井下还有急救员。
不过,随着后来“取消企业办社会”的政策出台,企业医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吴寿岭对此颇有感触,“企业不再办社会就意味着医院要走向社会,企业给医院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少,而医院为了生存,也减少了对保健站的投入,其职能就逐渐淡化了。”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开滦职工心脑血管发病率同全国人群一样迅速上升,甚至个别职工在工作岗位上发生了猝死,为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
意识到这一点后,包括吴寿岭在内的医院、集团管理者们开始思考:如何继续保障职工健康?
一方面,开滦集团公司领导决定建立具有开滦特色的4级员工健康保障体系,还包括在矿区恢复和新建22个保健站;为每800名到1000名职工配一名保健医生;为每位职工建立电子和纸质的健康档案;为煤矿职工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这是从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关心员工健康角度来考虑的”,吴寿岭说,当时集团资金较为紧张,但还是决定拨出专款定期为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免费体检。
“大家的一个普遍共识是,给职工发钱不如给职工健康,一年给15万在职、退休员工做健康体检,发现问题能尽早干预、治疗。”吴寿岭表示,仅此一项,集团每2年的花销就在3000万元左右。
2006年-2007年,随着101510名职工的健康体检顺利完成,“开滦研究”雏形初现。
曾被质疑弄虚作假
吴寿岭从没想过,一项给职工做好事的健康体检项目,会在日后成长为一个全球知名的学术品牌。
起初,“开滦研究”是借鉴“首钢模式”进行。后者是我国第一个慢病防治网络,由吴英恺、刘力生等专家1969年在北京首钢建成,它采取专家帮扶、基层管理、职工自防的管理模式,针对10万职工持续监测、指导、管理20余年。
反观“开滦研究”,它背靠开滦集团公司,旗下业务覆盖煤炭、物流、建材、旅游、医疗等多个领域,区域内还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养老院等机构,无论是社区构成还是功能上,都和“首钢模式”“大庆研究”的社区条件相似。
用吴寿岭的话来说,集团的十几万职工像一个分工明确的“迷你社会”,把“开滦研究”给支撑了起来。
开滦总医院
基础条件具备后,开滦总医院参照“首钢模式”,将这一项目在集团公司下属的十几家医疗机构中全面铺开,它以体检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每2年为近15万集团职工提供一次健康查体,并将这些庞大的健康信息集中起来,建成了数据库。
实际上,“开滦研究”数据库2007年建成后并未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利用,因为他们一开始把重心放在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上。吴寿岭解释称,“如果把血压降低以后,脑卒中、冠心病、心血管病都是下降的,而且数据分析需要积累,第一年看不出什么东西。”
虽然主做高血压,但“开滦研究”早在收集基线资料时就尽可能地扩大了筛查指标。体检内容包括人体学测量指标、血常规、心电图和影像学、内外科常规查体,问卷则分为个人健康、家族健康和饮食生活习惯。
到2010年,吴寿岭利用“开滦研究”数据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比如《高血压前期人群血压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2年间,有32.8%(8361/25474)的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至高血压;腰围、BMI等指标是进展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这些如今看来十分常识性的内容,想要论证却绝非易事,这也是“开滦研究”当年被同行质疑的原因。一些专家认为,一家不太知名的医院没能力做出这些研究,可能存在弄虚作假等行为。
后来,时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的胡大一教授先后2次到开滦医院听取汇报,并到煤矿查看高血压防控的真实情况及开滦研究的数据来源、存储、分析情况,最后对“开滦研究”给予肯定。之后,国内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如赫捷院士、王辰院士、顾东风院士都曾先后到开滦医院了解“开滦研究”的情况,并提出了改进意见,这才打消了同行顾虑。
到2011年,“开滦研究”已经完成了3个周期的健康评估,每位参与者都有了时间跨度长达6年的健康档案,而数据丰富又意味着能够进行随访对比了。
换言之,这十几万职工的生老病死和一系列健康信息使“开滦研究”具备了大样本、多时点复查,证据强度高和失访率低等优势。
“一个人如果2006年身体健康,到2011年有了高血压或是心肌梗死,而我们掌握他这些年的健康信息和生活习惯,就能通过研究找出致病的风险因素。”据此,吴寿岭团队开始扩展研究方向。
较为典型的变化是,研究的终点事件从高血压扩充到了如今的心肌梗死、卒中、心血管病死亡、全因死亡;新发高血压、新发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事件等。2011年,这项由体检发起的研究正式注册登记为“开滦研究”。
自此,“开滦研究”转向一个研究平台,在心血管、肿瘤等慢病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扩大。
2011年正式注册为“开滦研究”
避免成为“数据孤岛”
在外人看来,管理一个有着十几万人健康信息的研究平台难度极大,但吴寿岭却说“不是什么难事”。
据介绍,开滦队列研究是以“数据库管理”方式进行。体检、调查项目通常是在每年的4、5月份开始,为期2年时间,收集到的职工健康信息会由各个分中心(即开滦集团公司的十几家二级医院)录入计算机,再由员工健康保障中心核实后存入开滦总医院计算机室。
数据库由专人负责,每年更新一次,按照类别录入电子数据库,形成职业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不同疾病的终点事件数据库,最终再根据研究内容调取变量。
“开滦研究”目前已完成8个健康周期的评估
“数据库管理其实并不复杂,很多工作都是由计算机完成,团队需要什么数据,就从中提取后展开分析研究。”吴寿岭表示,管理数据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其发挥更大价值,避免成为“数据孤岛”。
他有个更形象的比喻:饭店把灶具、食材和调料都准备好了,如何烹饪出美味佳肴?“开滦研究”的解决方法是走合作之路。吴寿岭深知,仅靠一两个研究团队无法充分挖掘开滦队列的数据价值,因此“开滦研究”数据库至今都向全国免费开放。
放眼全球,能做到免费使用的大型队列研究寥寥无几。Framingham Heart Study(弗莱明翰心血管队列研究)、UK Biobank(英国生物银行)等大型队列研究的数据库均为付费使用,而“开滦研究”则是一个免费开放平台,由高校、医院等研究机构按需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开放并非是无序的,而是对于合作单位根据合作紧密程度给予不同的使用权限,使那些具备创新性、开创性的研究项目优先使用,还有部分队列研究和结论验证项目需要在沟通、评估后达成。“大多数单位和我们合作都是真正想做学术的,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吴寿岭表示,这种合作能让对方在研究内容上取得进展,也能继续反哺“开滦研究”数据库,在专业性、知名度等方面提升“开滦研究”的影响力,“把数据提供给大家,合作过程中我们的医务人员、学生的能力也能提升,形成双向获益。”
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团队2022年12月在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权威杂志Cardiovasc Diabetol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一般性和中心性肥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由胰岛素抵抗所介导的。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和肥胖指标均来自“开滦研究”。
同样在2022年,《美国心脏学会杂志》刊登了一项针对近10万名中国成年人的研究,由开滦总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研究人员从“开滦研究”中完成。研究最终发现,20—42岁是血脂快速升高的时期,也是降低心血管病的关键年龄。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营养研究院院长高翔利用开滦队列在营养学、心脑血管等领域做了大量研究,他告诉“医学界”,想要了解疾病的自然史和危险因素,大型前瞻队列必不可少,而在该领域,西方走在了前面,比如著名的Framingham Heart Study和护士队列。
“中西方疾病谱有别,生活方式也有别,因此常见慢病的危险因素和相关的防治策略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研究。”高翔表示,“开滦研究”具有样本量大、追踪时间长、随访率高、参与者配合程度高、随访过程标准化控制、预防与临床结合等特点,很好地填补了这一缺口。
“最为难得的是能够每2年随访一次,今年正在开展第9次随访。合作团队包括来自全国各地、不同专业的专家,比如流行病、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神经病学等,这为我们探索中国慢病全面防治策略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评价“开滦研究”时,高翔如是说。
除了上述单位,目前已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和“开滦研究”建立了深度合作,围绕心脑血管等疾病领域产出了上千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仅是这五年来,“开滦研究”所发表的SCI论文就达到了380余篇。在2022年全国心血管病领域高产学者排行榜中,吴寿岭更是以发表64篇文章的成绩荣登榜首,同时在2023年全国心血管病领域学者论文学术影响力排名中位居第12名。
“开滦研究”慢病管理模式走向全国
除了开滦队列产出的一系列学术成果,“开滦研究”的另一大贡献在于,它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打造出了针对职业人群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吴寿岭告诉“医学界”,目前,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主要是居民社区,忽视了功能社区如大型国企、事业单位等职业人群,他们由于工作性质单一,往往存在一些特定的高发病,成为预防、治疗慢病的重要一环。
开滦高血压管理方案
开滦慢病管理模式弥补了现行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不足的缺陷,据介绍,这一模式可分为八大方面,分别是员工健康保障体系、定期体检、健康教育、生活干预指导、免费药物干预、综合干预、定期随访和效果评估。
其中,开滦的慢病管理基础依然是定期体检,只有通过定期体检才能发现慢性病。开滦集团目前一共有15万人左右,从2006年开始,除了大的体检以外,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职工,还会按职业病法定期进行体检。
同时,开滦总医院与工会合作,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向职工宣传健康知识。宣教的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危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改善生活方式、行为和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方法及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症状识别、及时急救等,特别是对员工进行心肺复苏的指导训练。
药物干预方面,吴寿岭介绍,从2009年4月份开始,首先对井下高血压职工进行免费的药物干预,因为效果比较好,从2010年1月起将井上高血压职工也纳入干预范围。
目前,提供免费干预的药物有四种:尼群地平、卡托普利、氢氯噻嗪和螺内酯,并且根据高血压控制的情况进行药物调整,“现在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达到了上万名,这是动态数,因为每年有退休和新入矿的。”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前期患者,开滦慢病防控模式更加强调综合干预,比如要求服药的职工每2周到保健站测血压,不愿意测量的,工会干部给职工做工作,对坚持血压测量、按时服药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禁止血压大于180mmHg的患者参加工作。
在这一慢病管理模式的作用下,开滦职工高血压人群实现了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三个100%”;高血压控制率达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从2008年的62.5岁推迟到2021年的68.3岁;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年龄从2008年的66岁推迟到73.4岁。60岁以下员工死亡人数及占比明显降低。
2007—2021年开滦研究人群脑出血发病率趋势
凭借一系列开创性成果,2017年,开滦慢性病管理模式被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纳入《中国慢性病防治最佳实践核心案例》,“开滦研究”慢病管理成果向全国广泛推广。
总结“开滦研究”的管理经验时,吴寿岭说,对企业医院而言,做慢病管理也好,做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管理也好,慢病管理要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会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不能脱离实际。
他同时呼吁,希望“开滦研究”能够得到更多支持。“一直以来,开滦集团在人力、物力方面为‘开滦研究’提供了众多支持,既然企业通过办医院、搞研究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国家是否可以通过减税或其他政策来予以鼓励?”
如此,才会有更多“开滦研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