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又又又被曝光了,日本三鞠躬_风闻
观云者-观云者官方账号-公众号“观云者”,写大国博弈的空间。1小时前
01又又又造假!
要问这个世界哪国最废腰,那非日本莫属。
日本人对鞠躬有着严格的规定,颔首、中礼、敬礼、真礼,每种鞠躬角度不同,代表的重视程度不同。
情绪激动的时候,日本人还会下跪,跪式礼仪不比站着少,也是各种角度卡尺。
第一次跟日本人打交道,你的第一印象应该是日本人腰估计废了。
当然,也分场合。例如在日本人开的工厂里,你就很少看到他们鞠躬,一般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仿佛瞅谁都像瞅垃圾。
但总体来说,在公开场合,日本人给人一种注意礼节,有礼貌的感觉。
这种感觉迷惑了不少人,尤其是中国人。
这个“尤其”是有依据的。
中国常年是日本最大的海外客源国,疫情前的2019年,仅从中国大陆到日本旅游的游客就有960万人次,占到了赴日游客总数的30%以上。如果再加上香港和台湾地区,赴日中国游客占比高达52.6%,总数达到1677万人次。比排名第二的韩国多出1100多万,接近赴日美国游客总数的10倍。可以想象中国人对日本的印象有多好。
不过这几年这一现象正在发生改变。2023年中国赴日游客人数已经降到198万人次左右,不是因为中国人没钱了,而是大伙看清了,日本那所谓的礼仪原来是装出来的。就像某个清纯可人的邻家女孩,原本以为是“白月光”,结果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那是个“绿茶”,大伙追的心思就淡了。
不得不说,日本唯一拿得出手的东西就是如何包装自己。
这不,又包装上了。
12月20日,丰田汽车与全资子公司大发工业发布公告承认造假,表示共有174项违规操作,涉及64款车型。
同日,开启日式表演。大发工业领导层召开记者招待会向公众道歉,社长声泪俱下,用90度鞠躬,表达自己的歉意。情真意切地说:“如果有错误的话就停下来,不要欺骗,不要说谎,诚实地面对事实,必要的时候马上公布,和大家共享。”
真搞笑,4月份被抓包,不第一时间认罪,过了8个月,调查结果出来了,证据确凿赖不掉了才承认,这叫“不欺骗、不说谎”?
这次曝光不是丰田公司良心发现,自查揭露的,而是旗下员工拿着内部资料举报之后,经第三方8个月的调查取证确认后的结果。
这起造假事件有两个“匪夷所思”的地方:**一是范围匪夷所思。**存在造假的车型有64款,不仅包括在其国内市场销售的马自达(7261.T)和斯巴鲁(7270.T)等车型,还包含丰田和大发在海外销售的一些热门车型,涉及车辆达百万辆。
**二是造假时间跨度匪夷所思。**最早的造假记录可追溯到34年前的1989年!也就是说30多年前,日本夏令营故事刚开始在中国传播的时候,日本企业就已经在悄悄造假了,中国人一直传播的吃苦、工匠精神,只不过是无良媒体有意给日本人加的滤镜。
撒谎、欺骗、耍赖才是他们的本来面目。
02躺平的日本人
造假被抓包了,赶紧认错,90度低头,谢罪7秒钟,戏做足,态度诚恳地说:“很遗憾丰田集团也不是完美的公司。”
然后怎么办?我特么都道歉了,车也召回了,你还想怎样?还想让我去坐牢啊?
确实不能拿他怎么样,因为日本制造业造假几乎是潜规则,万一被抓了,大家集体负责,出来鞠个躬,道个歉,“丝米马赛”说的真诚一点,等于不用负责。
2016年,日本三菱集团被爆油耗数据造假长达25年。
2016年,日本东芝集团被爆财务造假长达7年。
2017年,日本日产汽车被爆让没有任何资质的检测人员对汽车出厂进行终检工作。
2018年,日本西铁城电子公司被爆篡改产品数据。
2018年,日本KYB工业株式会社被爆在免震装置和减震装置上篡改性能检查记录数据。
2018年,日本神户制钢被爆数据造假,问题涉及200多家企业。
2021年,日本小林化工被爆造假40年,500种药品中80%有造假记录。
2022年,三菱电机被爆造假,面向电厂的变压器监测数据造假40年。
所有这些问题被曝光之后,鞠个躬,道个歉,该干嘛干嘛,自然有人帮忙洗。
例如这次丰田造假事件,马上就有人说,“至少丰田敢承认问题,国内车商没暴露问题,肯定是因为遮掩”。这就是长期宣传、包装、畜牧的结果。
当然,这种洗地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因为日本造假事件实在太多了,根本洗不过来。那些仍然沉浸在日本昨日辉煌的精日们,会被越来越常见的日式谎言打脸,最终像信徒失去香炉一样,捧着稀碎的日本荣耀痛哭流涕。
那么日本企业制造为什么热衷于造假?如果一家企业这么干,还可以说是偶然事件,这么多年,如此大面积集体造假,几乎可以肯定是人文问题。
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创造了经济神话,老百姓也很拼,一直延续到80年代;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随后是失去的二十年;紧接着,越来越多的造假事件被曝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制造从“神话”变成“笑话”,表面上看,是几十年衰退重塑了日本。
日本人已经累了,对于平时时代(1989年——2019年)出生的日本人来说,前辈的奋斗都是陈年往事,身边的所有产业都在走向衰落,日本的宏大叙事破产了,人们累了,生活也看不到希望,还好家底不错,那就大家一起摆烂好了。都躺平摆烂了,对未来不抱希望了,那就可以随便糊弄了,哪还有“工匠精神”?
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人独特的岛国人文内核。
03“躬匠精神”的内心戏
**首先,日本人很保守,甚至过于保守。**这点我在“耗时二十年,日本终究承认坚持不下去了”一文中曾详细分析过。日本人的保守不仅体现在对新鲜事物的抗拒上,还体现在对已有产品和技术的更新换代迟钝上。
21世纪,德国制造有工业4.0,美国有工业互联网,中国有中国制造2025,日本有啥?
日本制造企业普遍对发展数字化持消极态度,从上至下对于互联网时代非常陌生。
丰田汽车公司CEO丰田章男就对电动汽车的发展一直表现得很不屑,多次公开炮轰,他压根没意识到电动汽车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是物联网的代表作。
对于已有技术,他们也鲜有更新迭代。
日系车的车主普遍感觉,日本车开起来比较稳定,那是因为日本车主要采取自然吸气这项传统而成熟的技术,它们的车企对于新技术的尝试,例如涡轮增压,非常抗拒。
从短期来看,这是规避风险的做法。但从长期来看,自身的竞争力会慢慢减弱。
制造业产业链有个“微笑曲线”:位于前后两端的技术专利和品牌服务附加值最高,而中间的生产领域附加值很低。
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来源于中间环节的技术革新。很显然,日本企业并不愿意在这上面做文章。日系车很稳,但于企业而言,躺在一项老技术上吃老本,利润压力会越来越大。
例如这次丰田造假事件,他们就将测试造假的背景原因归咎于“认证现场资源不足”,表示2014年以后海外车型的发展导致负荷增大,意思是“被逼造假”。
谈到利润,就有日本制造无法适应竞争的第二个短板:管理文化僵化。
经过几十年探索,日本企业几乎挖掘了管理流程中的所有潜力。
日本企业推崇“戴明质量管理法”,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戴明的“十四要点”被日本人严格执行,它的核心是通过改良生产过程,预防错误,制造出不会出错、完全符合标准的产品。
这样的企业文化和日本人刻板、保守的性格完美契合。当然,优点也很明显,一是能最大限度压低管理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二是能生产严格标准的工业产品。
在日本人的工厂上班,你会觉得自己就是一颗螺丝钉,不需要有想法;和日本企业打交道,你会被日本人对细节的强制搞到崩溃,感觉他们刻板到完全不懂变通。这些特性被宣传成了“工匠精神”。
然而,工匠精神就是指像机器一样执行指令吗?显然不是。至少阶段性不是。
事物是变化的,“工匠精神”的内涵也是变化的。工匠不是提线木偶,他理应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可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却要求员工像个提线木偶一样无条件服从。
日本制造的底层员工执行力很强,这点毋容置疑,对于正常流程的东西,即使你不去监督,他们也会老老实实地做下去。同时,日本企业通过严格的企业管理,又把这样的执行力带到海外工厂。
但这种近乎僵化的企业文化根本适应不了今天的市场变化。当远在中国的分公司都必须严格执行日本总部的战略要求,不能有任何变通余地的时候,它的竞争力就已经打了折扣。
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凭借特有的成本优势,在制造业开疆扩土。进入本世纪,东亚兴起,尤其是中国制造兴起,各种工业产品更新迭代加快。
在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的市场探索中,僵化的企业管理根本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而更懂得“权变”、在产品研发生产时更侧重于“修正”和“纠偏”的中国企业更能抓住市场脉搏,迎合市场,最终后来居上挤掉日本制造。
僵化的企业文化,除了影响战略选择,还影响产品升级。
细数这些年日本企业造假案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过度追求成本控制,是导致日本企业走向了不归路的重要原因。所以,要说日本企业是被逼造假也没错,它们是被市场逼迫的。
因为经营亏损,日本制造企业想方设法控制成本,但短时间内,人工、租金、设备这些固定成本很难动,最后只好将手伸向原材料和产品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