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子:北师大初中数学课本,到底坑在哪里?_风闻
熊猫儿-1小时前
学生的家长,吐槽最多的是北师大版本教材顺序混乱,然后也有家长给我说了一下当地使用教材的现状:
我找了几个吐槽最狠的点,大家可以先看看:
1. 七下学了平行和全等三角形,到八上再学平行线的证明。
2. 八上先学一次函数,再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到了八下再学不等式。
3. 八上先学勾股定理,再学无理数。
4. 七年级下学整式的乘除,八年级下学因式分解。
5. 八下最后一章学完平行四边形,九上再学菱形,矩形,正方形和特殊四边形。
作为家长,大多数是不懂,然后随声附和。但作为老师,特别是数学老师,一定要严谨,比如我就会好奇,为什么会按这个顺序设计,又该怎么教。
先说第一个吧,我们来看看目录:
你会发现,虽然都是几何部分,但是第二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和后面的三角形和轴对称还是被分开了,这个安排其实和人教版本的顺序是一样的,只不过人教版在七下学平行,不讲三角形,导致三角形内角和180°不能直接使用,考试每次遇到都要证明一遍,极其繁琐。
那么家长吐槽的八上最后一讲平行线证明,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实际上你翻开课本进去看一下,就会发现这一章讲的是证明、命题、定理。
这在人教版里面实际上只有一小节的内容:
从上面人教版课本可以看出,既没有讲清楚什么是证明,也没有讲清楚为什么要证明,更没有提到公理这个概念。只讲了有一些真命题叫做定理。
但是北师大就不一样了,北师大在第一节里,提出疑问,让孩子知道,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试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一步一步的,有理有据的证明,强调证明的必要性。
接着,告诉你为了方便交流,对某些名词和术语的含义进行描述,这个叫做定义。
接着再告诉你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我们都知道,举一个反例就可以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但是如何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
注意这个高亮点,这就是人教版没说清楚的地方。接着,北师大版本引入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概念。
北师大版本选择了这九个命题作为公认的事实(相当于公理),不加证明,直接作为证明的依据,然后再用这些定理去推出其它的结论,这个过程,就叫做证明。
怎么样?是不是非常严谨的逻辑,并且有理有据,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比起人教版教材说一点又没说全,强多了。
我们把教师用书上的设计思路拿出来看看:
看见没有?人家设计者是故意分成两个部分讲清楚这件事的,虽然八年级这一章叫平行线的证明,但是实际上重点是证明。
再说说第二个,不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怎么算一次函数解析式呢?这个我实在是没搞懂,节约点时间,我就直接上教师用书了。
虽然我只勾了一部分,但实际上我是觉得,这里面的每一个字都很重要的。从设计思路上,你可以看出,所有你能想到的问题,作者都想到了。
作者知道其他教科书是先教二元一次方程组再学一次函数,但是反过来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逼学生用图像解决问题,**传统教学重“数”,弱化了“形”。这对学生学好初中的函数是很不利的。**这一点在我多年教学中感受也很深,当一个孩子会算之后,你很难逼他去用图像解决问题。
在我看来,北师大教材的特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思考,让学生自己探索求知,循序渐进,层层铺垫,最后学会知识和爱上这门课。
这不就是大部分家长想要的教材么?这难到不是用心编写的教材么?说真的,没有研究过教师用书的时候,我也不理解他们,研究之后我对作者的处境感同身受。
这就好像有些家长看了我的文章,觉得很赞同我的观点,找我学几何。家长要求老师要铺垫,要引导孩子思考,要激发孩子的兴起,要学透学扎实。然后我说我们课程是这样设计的,全等三角形就要讲20次课呢。她又急了,问能不能8次10次就讲完。
直接给结论给答案,你说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机会。
循序渐进引导思考,你说浪费了孩子学习的时间。
话都让你说完了,我能怎么办?要不然你自己教?
讲到这里,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截图,我们可以理解家长不懂,所以吐槽北师大,但是老师也不懂么?为什么很多用北师大教材的学校老师,也吐槽北师大教材顺序有问题呢?
实际上不是教材设计有问题,而是这种设计不适合考难题,卷不起来,让老师和鸡娃家长难受了。
就拿上面说的那几点来说:
**比如,你先学勾股定理,再学无理数。**这意味着:所有需要用到勾股定理计算的题,都必须是勾股数。能考的题,不多。
**比如,你先学一次函数,再学二元一次方程。**这意味着:必须给出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才能算解析式,那么本章基本都是图像分析题,计算的很少,更别说结合全等或者勾股定理考察了。能考的题,不多。
**比如,你不讲因式分解讲整式的乘除。**代表基本上只考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考点单一。能考的题,不多。
试想一下,其他版本的教材,讲完就能上强度上难度,你北师大不行。
比如人教版,七下就学了不等式,八上整式乘除、因式分解、分式都来了。这时候想考什么考什么,想怎么考怎么考。你北师大虽然看起来学的早,结果考综合性压轴题,要等到八下全部学完才能考。学生学不会,练不熟啊!
换句话说,**北师大教材的作者,设计课程的时候,并没有想过要考这么难。**所以你可以去看看用北师大教材的地区,卷子是不是偏简单。大家都按这个来也没啥,都考简单点对谁都好,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问题是,你当家长能受得了这个?
是不是客观旁证了我说的,按北师大的教材走,必定没办法考的太难。所以北师大教材是创新了,也是用心了,但是感觉没有战斗力啊!
其实北师大这种把一个知识点拆分到不同学期的问题,不论是现在那个版本的教材,都在所难免。比如我熟悉的人教,经常这也不让用,那个也超纲。但是考试不含糊,都要考,全让你恶心的证明一遍,重形式,重过程,轻思维。
所以我自己的数学课程,并不按照任何一个现行的教材体系走,我比较传统,我读书的时候,课本是代数和几何,只不过当时代数里面包含了函数,所以我现在讲课,就是代数、几何、函数三个板块,我觉得要么就不讲,要讲就讲透,每次挤一点,然后放着,过一学期再学,前面学的啥都不记得了,更浪费时间。
比如同样都是因式分解,我选择让孩子学经典的:
看看老教材上面怎么讲的:
有一说一,老书内容是很好,但是排版确实看着不舒服,不过这对我们来说,就不是问题了,自己重新编辑一遍就行,虽然花时间,但是值得啊!
是的,正如你们所看见的,我们不仅学习老教材,经典的书籍,一些重合度高的地方,我们还标明出处。
为什么我们会从几十年前的老书里面找教学内容?
因为那时候的书,讲的透彻啊!
因为那时候的书,体系完整啊!
因为那时候的书,有战斗力啊!
如果你感受不到我说的经典教材和现在的差别,我给你举个例子,就像你看过87版的红楼梦,再看看10版的,都是那么个东西,但感觉又不是一个东西。
就现在这种教材体系,知识点删了又删,顺序改来改去,能指望教出国家栋梁么?
如果有可能,真心希望,这些经典的教材,有一天能回到学校,让孩子们学的明明白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