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后、遥遥领先到清场式领先_风闻
汪涛_纯科学-自由撰稿人-纯科学创始人,致力于将完善的科学方法引入社会领域24分钟前
我们先做一个投票测验。请先不要看本文后面内容,先仅凭您的感觉和现有认知进行如下投票:你认为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包括所有核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现在拥有的专利数量全球占比是多大,最接近以下哪个比例?
中国在高铁技术领域现拥有专利数量全球占比最接近如下哪个比例?先请大家翻到文章末尾投票被称为战威局新年第一号报告的“中美科技对比的新客观认知”发表后,还是有很多网友非常诧异,尤其是对中美军力对比的变化感到很惊讶。因为具体情况分析原来文章中有,详见“中美关系——轻舟已过万重山(上)”,和“中美关系——轻舟已过万重山(下)”。这两篇文章对中美军力变化及其原因和过程作了详尽分析,如果有新的内容我们以后再展开讨论,本文就不深入讨论了。
也有网友说中国高铁只是欧洲和日本多个国家高铁技术的集合,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到现在所有核心部件还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我们就先做以上投票测验,看各位网友对此是如何看待的,本文最后会作详细解读。我们这里先讨论一下我曾提出的两个定律:“不行—很行定律”与“遏制背反定律”。
不行—很行定律是说:但凡普遍说中国哪个领域不行,就肯定会在一定时间之后,中国在这个领域变得很行。其原因和逻辑在于,大多数媒体人或公知群体并不是科技圈子的,对于具体领域的技术一般都不了解。所以,网上最初爆出说中国某个领域“不行”的概念并不是他们搞出来,而正是圈内人搞出来的。往往是在中国某个领域的圈内人在看到有希望在该领域获得突破,从而希望国家重视和投资时,就编出某个概念说中国这个领域“不行”,而且是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地说它不行。一旦这种“不行”的概念流行起来,事实上压力最大的是相关领域的圈内人。如果国家投入了太长时间还不能获得突破,交不了差,最难受的是他们。科技圈内的人可不像中国男足,永远被骂永远不行。科技圈子里的人一般还是要脸的。
不了解深圈情况的媒体人尤其公知群体由此就抓住一个话题,不断去炒作。一旦国家科技计划顺利将此列入指南,年年投入,圈内人就马上退出媒体视野,闷声发财了。钱有了你还不赶紧干活去,还有什么可说的?
以航空工业“心脏病”的说法为例,最初就是圈内人造出的概念。当年要发展大飞机时,就造出我们要出口数亿条牛仔裤才能换别人一架飞机的概念。这个说法有道理吗?当然有道理,但有人同时告诉你2008年的时候,仅仅广州新塘一个镇一年就能生产2.6亿多条(件)牛仔服装,占到当时全中国牛仔服装产量的60%以上吗?你新塘镇一群初中毕业的农民工一年就能搞出一架飞机,还觉得亏吗?
可是,当媒体、公知群体甚至国家领导人都这么说了以后,就变成不断炒作的概念一直在媒体上盛行,圈内人很快就淡出了。原来航空发动机是因为中国缺少关键原材料如金属铼,长期寻找它的替代材料一直没有成功。2010年,在陕西洛南县黄龙铺钼矿区中探明到伴生铼矿,储量大约在176吨之后,“心脏病”的炒作就开始甚嚣尘上。直到现在中国在更下一代的爆震波发动机上都遥遥领先美欧开始装在飞机上试飞了,还有人在傻乎乎地炒作“心脏病”的概念。
为什么我会了解并提出“不行—很行定律”?因为我一辈子主要的职业就是做营销,当年很多圈内的这类概念创造在征求意见时,曾来问过我,这些说中国如何不行的概念最初炒作出来时我就是参与者。原来美国年年搞“中国威胁论”,我们国内认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多申请军费,至少能保住军费。不要只是说人家美国,这个营销的原理其实在哪里都一样,中国也是类似的。美国要发展什么,得去说服外行的议员们和政府官员。中国要发展什么,也得去说服外行的人大代表们和政府官员。
中国的人大代表还算好些,因为不仅是按区域分配名额,还要有行业代表性。他们中间往往还是有很多内行人的。政协里有更多内行的专业人士。不像美国的议员,基本都是纯粹的政客,靠在更加外行的普通民众面前吹牛上位的。但即使在中国,所有人大和政协代表是要对所有不同专业的议案进行表决,即使某一个领域的内行,在另一个领域也很可能是外行。所以在当年对三峡大坝建设进行表决时,出现了空前数量(664票)的弃权票。还有9名不同相关领域的专家拒绝在同意书上签字,也相当于弃权。这些代表面对自己完全不懂,或者就算是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对整体也不完全懂,却又是极为重大的决策,如果不同意,有可能错过国家重大发展机会;如果同意,万一搞错了又无法对历史交待,实在是两难,所以只好弃权。
要想使这种投票的政治制度有效运行,所有具备投票权的代表理论上应当具备深刻通晓当今世界一切领域的能力才有基本的资格。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我所创建的第三代科学的目的和意义之一。但现在、尤其过去第三代科学方法还没完全普及,面对具有决策投票权的外行们,你能用什么来说服他们?——说这东西很重要?所有提案的人都会说自己的东西很重要,这些决策者们天天要面对所有提案都“很重要”的抉择,他们能怎么办?所以,仅仅说很重要不行,就算“特别重要”也不够,得说缺了这个东西政治上“很丢脸”“非常非常丢人”。不然怎么让外行的决策者们下决心?他们做出的决策就是得先把“很丢脸”“要死人”“威胁国家安全”这类事情解决了,然后再解决“特别重要”“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只说“这事情很重要”就等同于说它不太重要甚至“最不重要”。有一位航天领域的院士曾公开抱怨一堆的院士要去说服一个处长,中国人花那么多钱去火星干嘛,有什么意义。这位院士也不得不搞起营销,说原来中国有大航海的能力,却没有去美洲,被人家欧洲人占了。别人先占了就是别人的。如果我们现在不去占火星,以后其他人占了,我们怎么对子孙后代交待?这意思就是这个历史责任你一个处长担得起吗?如果你不这么讲,这项目经费怎么可能在一群外行决策者面前通得过?
可是,这种最初只是为了说服国家的决策者创造出来的概念,很快就被外行的媒体、外行的公知、外行的学者们当山歌天天去唱了,在很长时间内这真的是给真正圈子里的人帮大忙了。预算已经年年下来,他们也就埋头干活去了。一直到这问题早就解决完好多年好多年,这帮人还在那里唱山歌。圈内人对此也不好说什么,人家在舆论上自带干粮帮了那么多年的大忙,你还能说自己把他们给骗了。尤其那些公知们,本来不断唱山歌只是为了挖苦和打击中国人的自信心,结果推动了这些行业年年预算的顺利下拨。这话该怎么说呢?表达感谢?这个好像很不协调是不是?
遏制—背反定律是说:只要美国对中国什么领域进行制裁,这个领域很快就会崛起。美国对中国的制裁,给中国该领域的发展带来的驱动力与遏制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其原因在于,中国因其庞大的人才数量和在科技全域性的跟踪,并没有任何技术储备上的死角。很多领域只是因为西方国家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已经占领了市场。当市场上有成熟和价格合适的产品可用时,买家就没有兴趣转换供应链,购买国产同类技术的产品。如果你是专门负责技术和采购的人,用了国产新搞出来的低价产品,最初往往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都可能有些问题。如果出了问题你能负得起责任吗?可是,中国相应技术的产品如果根本就没有市场检验的机会,产品的问题就难以发现和解决,也就成熟不起来,市场上不了规模,价格也下不来,由此陷入死局。
一旦美国进行制裁,就相当于让出了相应的市场。国外制裁买不到相应的产品了,用国内可能还不成熟的产品,相应客户的技术和采购负责人就没任何责任问题了。这就给了中国潜伏状态的技术和产品在市场上进行验证和成熟的机会,从而迅速发展起来。如果没有美国对中国芯片领域的制裁,中国在这个领域真的是很难全面发展起来的。这个判断不是随便一说,而是有详细数据支持的。
中国进入21世纪前后就已经开始不断推动集成电路和软件的发展,不断出台相应的政策。我们很早就计划集成电路的自给率到2025年能达到70%,可实际发展情况是什么呢?从2012年达到14%之后,这个比例几乎就是维持不动,一直到2021年才达到16.7%。陷入了一个严重的瓶颈并维持在一个平台上,几乎再也上不去。IC Insights预计中国到2025年芯片自给率只能达到19%。
可是,自从2018年4月份美国制裁中兴通讯开始,不断在芯片上出台越来越多遏制中国的政策。在这种强力遏制之下,终于开始产生效果。经过几年全面的、真正开始的追赶,到2022年自给率抬升到25.61%,自此芯片进口量不断地暴跌。2023年1-11月份自给率达到40.3%,有走出平台的明显特征。很显然,如果没有川建国同志全面的、系统的、大力度的遏制,中国芯片业要走出平台和瓶颈近乎于不可能。川建国同志的名号真不是白给的,说他是中国芯片业最伟大的功臣之一丝毫不为过。
现在再来谈高铁。中国高铁最初真的是集合全球多个国家的技术,是一个集大成者。这个方面当年的铁道部长,后来因经济犯罪被判刑的刘志军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以至于他被判刑时法官还提一句“鉴于他对中国高铁所作出的贡献”,这在中国是极为罕见的。但这个只是最初的故事。如果中国只是一直靠着这个吃饭,也不会有今天中国高铁的地位。
以上是截止2021年11月份的全球高铁技术专利的总体状态。处于有效状态的专利是9362项,已经申请处于审中的有3959项。
全球高铁专利申请国别分布状况是这个样子:
中国:99.52%
日本:0.17%
美国:0.13%
德国:0.04%
其他:0.14%
也就是说,中国高铁专利申请的数量接近100%。近几年国外专利新申请量基本都是零了。其他国家为什么不申请了?整个高铁的全产业链都在中国,其他国家还申请高铁专利干嘛?在这个领域彻底躺平了。无论核心技术还是外围实用新型的技术,全在中国。国外拥有的高铁技术基本是零。
我们在这个领域是属于“清场式领先”。居然还有人认为中国在高铁的核心技术上完全依靠国外,就算原来是国外的核心高铁技术专利,现在也都基本上失效,可以免费用了。我们用了,它就是我们的,这没办法,任何专利都是这样,只是在有限时间内属于某个对象。一旦超出保护期,这些专利就属于全人类共有的财富,谁用了就是谁的。我们用了,就是我们的。问题只是现在只有我们有用它们的条件和资格 —— 不是我们超越了,而是清场了。有些人对“遥遥领先”还觉得是在吹牛,遥遥领先太Low了,太Low了。如果不能清场哪里还好意思说得出口。不仅在当前技术上全世界高铁专利几乎全是属于中国的,在未来各种更高速的新型高铁专利上也基本上全是中国的。
可能有网友要问了,人家马斯克不是在搞胶囊式高铁吗,凭什么说高铁技术是被中国清场了?很不好意思,你说马斯克干的其他事情是美国的技术还说得过去,说高铁的话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以下是参与马斯克超级高铁项目的部分中国上市公司一览表,从技术、产品生产、工程建设基本上全是中国公司:
清场式领先是高铁领域的特例吗?当然不是,清场或接近清场的领域比比皆是。以下是全球特高压领域专利分布情况。
各国占比如下:
中国:41.42%
美国:21.84%
日本:16.99%
其他:19.75%
这个比例看起来中国距离清场还差很远嘛。但是再看下面新增的申请量情况:
注意以上只是截止到2021年的数据,2022年没有数据。中国除2021年稍有下降外,其他年份一直在高速增长,2013年申请总量居全球第一后,就迅速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而其他国家2019年前基本保持不变,此后就迅速减少,正在迅速向清零方向发展。
中国的稀土加工能力独步全球。目前已经占据全球稀土精炼产量的90%以上,并且在迅速向清场状态演进。中国稀土加工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过全球50%,并且这个比例还在迅速提升之中。尤其真正实用的最新稀土加工核心技术,几乎全来自中国,距离全面清场已经不远。
中国进口的稀土主要为原矿初加工后的产品。主要类别为稀土金属矿(矿物中的稀土呈金属状态,海关HS码为28469048),未列名稀土氧化物(矿物中是稀土的氧化物状态,海关 HS码为28469019),混合碳酸稀土(呈稀土的碳酸盐状态,海关 HS码28469048),未列明稀土化合物(海关HS码2846909990)。2023年1至6月份,我国进口的稀土金属矿总共为37852.27吨,其中有37751.59吨是从美国进口的,相当于我国从美国进口的稀土金属矿占进口总量的比重高达99.73%。美国自身的稀土精炼能力基本归零,早就被清场了。其他类型的稀土进口主要是缅甸等国。
为什么中国一旦在某个产业领域实现遥遥领先,很快就会变成清场式领先?因为中国自身巨大的市场容量加上出口,很快其规模效益就会达到极致,其他对手单凭市场本身的规律就很难竞争了。所以,为什么西方人在中国人面前对“自由市场”说着说着就后怕了?真的完全自由市场了还有你西方人活路吗?
在军工领域遥遥领先是远远不够的,得领先到能够单向屠杀;
在民用领域遥遥领先是远远不够的,得清场式领先。
2021年中国几种主要家电产量的全球占比:
家用空调:83%
冰箱冷柜:59%
彩 电:88.1%
洗衣机:45%
智能手机:93.7%
……
当然,以上中国家电产量是包含了国外品牌的。这还是在最基础的芯片领域中国相对较弱情况下获得的成就。如果中国在芯片领域也遥遥领先甚至清场式领先了,在所有家电领域清场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了。
延伸阅读:
中美进入终极较量阶段
中西方战略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战略决战:中国科技如何领导世界——最权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