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冰雪”如何撬动“热经济”?东北街头观察_风闻
心之龙城飞将-昨天 23:03
央视新闻2024年01月15日 13:01:00 来自北京市0人参与0评论如果问这个冬天哪个城市最火,哈尔滨一定榜上有名。
从“掏家底”花式宠游客,到元旦3天假期旅游总收入超59亿元,再到亚冬会口号、会徽和吉祥物发布,这些天,哈尔滨“高光”不断。
哈尔滨的热度还在持续,折射的正是当下冰雪经济的火热。手握优质资源、搭乘流量快车,东北的“冷冰雪”如何撬动“热经济”?我们在东北的街头,寻找答案。
“尔滨”出圈:情绪价值拉满
走在哈尔滨的街道,可以看到“淄博烧烤”出圈的影子,背后都有一个关键词——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可以理解为一种能为他人带来舒服、愉悦和稳定情绪的能力。从三件小事说起:
比如,当一个哈尔滨早餐摊主,决定卖甜豆腐脑。
早上7点,零下20℃左右,哈尔滨市道里区红专街的早市上就已经人潮涌动。
这条近300米长的街道上,有超过100家商户,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
“来尝尝东北黏豆包,都自己家做的。”“快进来坐,有豆浆、油条、油炸糕、丸子,看看吃啥?”
这里有“万物皆可冻”的东北冻货,包括冻梨、冻柿子、冻黄桃等,也有热气腾腾的黏豆包、油炸糕、锅包肉、蛋堡……不少摊位还卖起了甜豆腐脑。
其中一位摊主是哈尔滨本地人,她说,以前是按照东北人的口味做咸口有卤汁的豆腐脑,自从南方游客多了,开始增加甜口的豆腐脑,“一天能卖四五十碗甜豆腐脑。”
旁边的一个摊位是卖东北黏豆包的,锅盖一开,热气扑面而来,摊主说,“现在南方游客多了,一天能卖空三锅吧,一锅有一百一二十个。”
哈尔滨中央大街附近一家饭店,中午11点就坐满了人。饭店经理提到一个细节,“我们东北人说话,口音比较粗犷,所以培训服务员的时候,我一直强调,要把声音的分贝降低,有一些‘夹子音’,能嗲就嗲一点。”
再如,当哈尔滨市民开着私家车,当起了免费司机。
这段时间,哈尔滨客流暴增,不少哈尔滨市民在工作之余开着私家车,当起了“顺风车司机”,只要有游客在路边挥手,就可以免费乘车。
杨师傅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车上贴着“小土豆免费接送车”。杨师傅说,只要看到身穿浅色羽绒服、头戴可爱帽子的南方游客,都会热情地喊他们上车。杨师傅已经陆陆续续免费接送了上千名游客,“哈尔滨火了,我们得珍惜,就想着为家乡做一份贡献,有时听到游客们说‘谢谢’‘我爱哈尔滨’,感觉挺自豪的,也很有干劲儿。”
又如,当官方主动出击,主打一个“有求必应”。
“看视频底下的评论,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举例说,“有游客说在索菲亚大教堂旅拍的时候,如果有个月亮就更好了,我们就弄了一个大大的人工月亮;有游客说哈尔滨天太冷了,我们就造了很多小暖房子;想吃我们的冻梨,不知道怎么吃,我们就特意弄出了冻梨摆盘。”
从甜豆腐脑到“夹子音”,再到“有求必应”,哈尔滨转变观念、优化服务,给足情绪价值,让游客能玩得尽兴、吃得开心,也让整座城市热气腾腾。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这个冬天,东北火得像一部“热播连续剧”,持续造梗、爆梗,霸占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助推冰雪旅游热潮。
冰雪旅游,很好玩。
最近,在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附近的松花江江面上,冰滑梯、雪圈极速漂移、冰上自行车等东北特色游玩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体验。
其中一个项目是游客可以乘坐马车游玩,工作人员说:“这个马拉爬犁,是咱东北的一个传统的项目,一方面可以让外地游客感受一下民俗,另一方面,当地农民也能靠马挣点钱,增加收入。”
冰雪旅游,很好吃。
比如查干湖冬捕。查干湖地处吉林省西北部,是我国知名淡水湖之一。当地渔产资源丰富,迄今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最原始的捕鱼方式。
祭湖、醒网、凿冰、撒网、鱼跃冰封……在这里,游客不仅能近距离观赏到冰湖腾鱼的盛景,还能吃到美味地道的全鱼宴。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有这样一句话:“水底的世界被整个打捞了起来,被上天厚爱的人群又一次获得了馈赠……”这里描述的,正是吉林查干湖冬捕的画面。
据统计,5年来,查干湖累计接待游客117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7亿元。2024年冬捕叠加如今东北旅游热潮,短期内查干湖旅游收入有望进一步上升。
冰雪旅游,很好看。
漂流不仅仅是夏季专属,长白山雾凇漂流是吉林长白山特有的冰雪体验项目。
长白山脚下的多条河流常年不结冰,雾气蒸腾、氤氲缭绕。乘皮筏顺势而下,可欣赏河道沿岸的雾凇奇观,感受冰雪童话之旅。
此外,吉林省吉林市重点打造了多个雾淞观赏点、雾凇观赏带。
在雾凇最佳观赏地之一的阿什哈达雾凇观赏带,松花江面雾气蒸腾,两岸雪柳似花,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一位来自俄罗斯的游客说:“我觉得非常美丽,像梦一样,很难忘的回忆。”
这个冬天,东北冰雪旅游冒着“热气”,一组数据说明——
今年元旦假期,黑龙江省累计接待游客66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3.7%;吉林省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10%;辽宁省共接待游客73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203.8%。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这个冬天,东北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如何写好“冰雪+”这篇文章?
火爆的不仅仅是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文化等“冰雪+”系列产业在黑土地上焕发勃勃生机,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如何写好“冰雪+”这篇文章?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辛本禄强调一个关键词——融合。
辛本禄表示,要以冰雪旅游热度为引领,推动“冰天雪地”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有冰雪旅游与农业融合。
随着冰雪旅游的发展,曾经深藏在大山里的村庄变成了旅游“打卡地”。
南沟村位于吉林市永吉县北大湖镇东南部,距离北大湖滑雪度假区不到10分钟车程。每年冬季,南沟村都吸引了不少“雪友”。
如今的南沟村已开办餐馆、民宿143家,带动农副产品外销,也带动了15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还有冰雪旅游与制造业融合。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还有一个极寒天气赋予的独特产业——寒地试车。
寒地试车,是新车上市前一个重要的测试事项。加速、转弯、急停、漂移,在冰雪路面上测试的一辆辆汽车,让测试场热闹非凡,也为当地冰雪经济带来了一份热度。
黑龙江省黑河市政府工作人员刁卫东说:“每年的十月中旬到次年的三月中旬,是我们寒地试车的黄金季节。预计这个试车季拉动餐饮、住宿、石油、交通、购物等相关行业增收六亿元。”
再有冰雪旅游与运动融合。
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表示,近几年,从旅游需求上看,由观光性旅游向技能性旅游转变。观光旅游更多是体力性内容,只要有体力就可以玩;而技能性旅游,比如滑雪等运动,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才能进行。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推动了冰雪运动热度不断攀升。而东北的自然优势也为冰雪运动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吉林省,综合实力全国排名前十滑雪场中占据5个,国家级滑雪度假地19家中占4个。吉林市体育局二级调研员王双健说:“以松花湖和北大湖两个雪场为例,以往每年的总接待人数在80万到90万人次,去年年末,两个雪场已突破120万人次。”
哈尔滨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竹帛说:“冰雪运动是我们认识这个城市的窗口,我们组织一些大众参与度比较强的、人人都能玩的活动,让全民‘动起来、热起来、火起来、嗨起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
以冰雪为媒,加速融合发展,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东北活力四射。
东北火起来的是冰雪,活起来的是观念、是业态。冰雪与旅游、体育、制造业等融合,东北“冰雪+”产业呈现蓬勃生机,“冷冰雪”撬动“热经济”,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活力。如今的东北,热“雪”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