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是不是武林高手?_风闻
温伯陵的烟火人间-温伯陵的烟火人间官方账号-读历史、谈世事、阅人物1小时前
作者:温伯陵1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周先生是习武之人,但习武对周先生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可能就不知道了。
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件事。
1913年8月,周先生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因为家庭贫困且成绩优异,便成为南开唯一的免费生,自己只用出伙食费。
为了节约费用,周先生经常到校外的豆腐房,买最便宜的豆腐充饥。穿衣也只有校服,周末换下来洗干净,周一接着穿。
就这样节衣缩食,周先生依然保持着名列前茅的成绩。
1915年的作文会考,全校共有800余人参加,周先生的作文被评为第一名。同年举行的全校数学比赛,周先生也是第一名。面对这样的学生,南开的校董严修非常高兴,亲自给他颁发了奖状,奖状上面有四个大字——“含英咀华”。
此外,周先生和同学们发起“敬业乐群会”,创办《敬业》月刊,并成为南开《校风》周刊的核心成员。
南开学校的《第十次毕业同学录》里写道:“君家贫,处境最艰,学费时不济,而独能于万苦千艰之中,多才多艺,造就斯绩。”
这是一个典型的寒门贵子。
1915年冬,南开校董严修和校长张伯苓决定,聘请武师到南开任教,强化南开学子的体能训练,并培养南开学子的爱国主义意识。
天津是近代著名大城市,河北是近代北方武术的发源地,于是大量的河北武师到天津谋生,严修和张伯苓要聘请武师并不难。
那聘请谁呢?
经过一番考察,他们选中了韩慕侠。
那时韩慕侠正在天津开武馆,张伯苓便亲自到韩慕侠的武馆,请韩慕侠出山:
“慕侠先生,我们经过研究,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三个方面的发展,欲新增加国术一课,严先生让我代表学校前来,正式聘请先生到南开学校任教,不知先生肯不肯帮我们这个忙?”
韩慕侠是热血爱国的人,听闻张伯苓请他到南开任教,是培养学生以教育救国,不由心动起来。
而且武师收徒弟非常严格,能去南开任教,便是做了南开所有学子的师傅,要是能发现一些习武的苗子,对于一名武师来说,简直是百利而无一害。
想到这里,韩慕侠便同意了张伯苓的请求:
“你们增设国术,我也愿为普及国术尽绵薄之力。你们是教育救国,我是武术救国,咱们都是为了大中华民国么。”
周先生和韩慕侠,就这样相遇了。
2
韩慕侠的功夫,是兼修形意拳和八卦掌得来的。
形意拳的祖师是河北深州人李洛能。
晚清时期,李洛能到山西太谷县经商,听说祁县小韩村的戴氏心意拳非常厉害,便到祁县拜师学艺,经过十年苦练,终于拳术大成。
李洛能练功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习武经验和对拳术的理解,等功夫大成以后,便把戴氏心意拳的小拳架改为大拳架,把戴氏心意拳站位较低的桩功“猴猴蹲”,改为站位较高的三体式。
这就是大开大合、流传至今的形意拳。
李洛能功夫大成以后,行走江湖广收门徒,其中一些人都开宗立派,非常有名——
车氏形意拳创始人车毅斋、宋氏形意拳创始人宋世荣和宋世德、半步崩拳打遍黄河南北的郭云深、精通“龙形搜骨”的刘奇兰等等。
后来,刘奇兰培养出形意拳的第三代宗师李存义。
李存义曾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军营中做武术教习,八国联军侵华时,李存义又到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和俄军作战,到了民国初年,李存义创办了“中华武士会”,号召强身健体,国术报国。
可以说,李存义就是民国初年的武林大佬。
李存义在行走江湖的时候,认识了贩卖瓜果的张占魁,两人结为异姓兄弟,并把张占魁推荐给刘奇兰,练习形意拳。
而张占魁,便是韩慕侠的师傅。
按照晚清民国流传下来的拳理,形意拳不是单纯的搏斗功夫,还能培养人的气质。
形意拳讲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返虚”,这里的气不是呼吸的气,而是一种玄学概念,指代人的生机、气质、精神面貌。
形意拳练到一定的境界,人的“气”便养起来了,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而有了“气”,脑子便非常活跃,精力更充沛,气质更沉稳。
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里也说:“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想来形意拳的“气”,和他们说的“气”是同一个意思。
所以刘奇兰、李存义、张占魁等晚清民国的武师们,可能识字不多,文化程度不高,但却非常有修养,为人处事可以称得上是谦谦君子。另有一个薛颠,明明是民国后期的形意拳高手,打遍黄河南北,却始终是温文尔雅的书生形象。
就像《刘奇兰拳论摘要》里说的:“形意拳之道无他,不过变化人之气质,得其中和而已……因此始知形意拳是中和之体,万物皆涵育于其中矣。”
中和,这两个字很有意思。
《四书五经·中庸》开篇就写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而非道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简单说,中和是天地万物的总纲,做到中和,天地各归其位,万物生长发育。
中和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哲学思想,它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刚不柔、不上不下,永远是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
中和的思想用到做人方面,便是遇到事情能实事求是的冷静分析,然后给出折中且恰当的处理方案。他不轻易和人动怒,也不轻易的自暴自弃,永远是一团和气的努力奋斗,真正做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样的人,可谓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形意拳的最终归宿,便是教人致中和。
八卦掌的祖师不知是什么人,但发扬光大的是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
董海川天生神力,自小习练功夫,稍微长大一些便行走江湖,在苏皖一带遇到老道士,学到八卦掌的精髓。中年时不知什么原因,董海川突然做了太监,被分配到肃亲王府工作。
孙禄堂在《八卦拳学》里写道:“发明此拳之性旨,纯以养正气为宗旨,固非异端邪术所可比伦。”
“体操门类繁多,惟八卦拳练习极易,用法最良,系行天下自然之理,运用一派纯正之气,无论男女妇孺,及年近半百,皆可练习,一无曲腿折腰之苦,二无皮肉磨挫之劳,且不必短服窄袖,随便常服均可练习。此诚武技中儒雅之事也。”
“其拳顺,则心中虚灵而人心化,人心化则玄妙生矣。其拳缪,则心中愚昧不明,而拳中之神化不能得矣。”
总而言之,八卦掌也是养气、搏击、改变气质的功夫。
自从董海川到肃亲王府工作,八卦掌便开始在北京传播。
董海川的大弟子尹福,开创了尹氏八卦掌,以“冷脆劲”见长。尹福名扬京城以后,得到光绪皇帝的赏识,到宫里教光绪皇帝和太监们练八卦掌,八国联军侵华时,尹福还护卫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西狩长安避难。
董海川的另一个得意弟子程廷华,开创了程氏八卦掌,但他不热衷功名,专门向北京城南的平民百姓传授八卦掌。八国联军侵华时,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想召程廷华护驾,但他坚决不去,战死在北京城。
而在程廷华战死以前,李存义就把张占魁介绍给他,希望他能传授八卦掌。
因为程廷华和张占魁年纪相仿,不能直接收徒,张占魁便在董海川的坟前递帖,拜董海川为师,程廷华代师授徒。
经过多年苦练,张占魁练习八卦掌有成,成为继李存义之后,另一个兼修形意八卦的人。
既然****张占魁是韩慕侠的师傅,那么苦练出来的形意拳和八卦掌,也都传给了韩慕侠。
3
韩慕侠接受聘任以后,便到南开学校做了一次讲座,承诺以后在南开学校开设国术课,教大家形意拳和八卦掌。如果特别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到他的武馆单独拜师授课。
韩慕侠的武馆离南开不远,而周先生听完韩慕侠的讲座,顿时对功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在讲座后的第二天夜晚,周先生便去了韩慕侠的武馆。
周先生说道:“我是南开学校的学生,姓周,名周恩来,字翔宇。听了韩先生的讲座,对先生的爱国之志甚为敬佩,我愿晚上来随先生习武。”
韩慕侠回道:“欢迎之至。”
此后,周先生每天晚上都到韩慕侠的武馆,习练形意拳和八卦掌。
从最基本的“三体式”开始,韩慕侠就对周先生要求甚高,严格纠正他的拳架,给日后继续精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体式”桩功有模有样之后,韩慕侠又教周先生形意拳里的劈、崩、钻、炮、横等五行拳,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驼、龟等十二形拳,八卦掌的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转身掌、回身掌、撩阴掌、摩身掌、揉身掌。
一边教拳,一边讲解拳理,以及拳理背后的中国哲学理论。
韩慕侠认真的教,周先生认真的学,每天练完桩功和套路之后,周先生还要打沙袋数百次,为的就是模拟发力技巧,练出整体劲。
就这样练了一段时间,周先生进步非常快,韩慕侠非常满意,夸奖道:“翔宇如能长期练下去,定能出类拔萃。”
韩慕侠珍藏了一把僧格林沁用过的宝刀,视为禁脔,平时谁都不能碰,但随着周先生的功夫越来越好,韩慕侠便和周先生的关系越来越近,特别允许周先生用僧王刀来练功。
按照武林中的规矩,如果师傅把珍藏的药方、诀窍、武器交给弟子,便是视为门内亲传弟子,以后是要给师傅撑门面的。
师傅的名声地位如何,要看弟子能不能给挣出来。
周先生用了韩慕侠珍藏的僧王刀,其实就是成为韩慕侠的门内亲传弟子。
以辈分来算,韩慕侠是形意拳和八卦掌的第四代传人,周先生就是第五代。
周先生原本就是好学上进的优秀青年,骨子里天然带着“中正平和”的基因,现在追随韩慕侠练拳,拳法、拳理和天性融为一体,气质更加沉稳,生机更加雄厚,体态更加健壮。
1917年秋,周先生已在韩慕侠门下习武两年,而周先生也自南开学校毕业,准备到日本留学。
爱徒即将东渡,韩慕侠考虑到周先生的家境不富裕,便决定资助周先生学费,让他能安心学习、用心练功,回来做一番大事业。
周先生带着韩慕侠资助的费用,感动不已,到了日本以后,就给韩慕侠写信报平安,并给韩慕侠寄了一张新拍的半身照,做为纪念。
1919年4月,周先生听闻南开学校即将开设大学部,便决定回国,到南开读大学,结果刚回到天津,“五四运动”爆发了,周先生和同学们立即投身这场最伟大的学生运动。
为了壮大学生运动的声势,周先生找到韩慕侠,请求他带着弟子们,参加学生举行的大会,以示社会各界对学生运动的支持。
韩慕侠听完立即同意:“学生们是干大事的,支持你们义不容辞,我一定带着弟子们去会场助威。”
有了韩慕侠助阵,天津的学生运动自然顺利许多。
此外,周先生和同学们想办一份报纸,这就需要经费,但他们都是年轻学生,恰恰是没有经费的。
周先生又找到韩慕侠,请他办一次武术义演,帮助学生运动筹集经费。
韩慕侠同意了,因为他在学生们的身上,看到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教武术,我是老师。做人,你们是我的老师。你们干的是真正的大事业,我做为一介武夫,尽绵薄之力,责无旁贷。”
于是,韩慕侠带着弟子们办了一场武术义演,最后还表演一场“打瞎蒙”,即用毛巾蒙住韩慕侠的眼睛,然后由六名弟子围攻,韩慕侠听声辩位,和弟子们对打。
这种演武,弟子们肯定要放水,不能让韩慕侠在众目睽睽中丢人,但听声辩位和弟子们对打,还是非常考验韩慕侠的功夫,这是无法造假的。
结果,韩慕侠指哪打哪,六名弟子纷纷倒地,观众喝彩如潮。
经过三天的武术义演,韩慕侠终于筹集到一笔资金,交给周先生,随后《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专门用来宣传爱国思想。
可以说,周先生能在天津学生运动中崭露头角,韩慕侠有大功。
到了1920年7月,周先生决定赴法勤工俭学,临行前,除了南开学校资助了一部分路费以外,韩慕侠也资助了周先生一笔费用,供他到欧洲开销。
从此以后,周先生正式走上革命的道路,阔别了相伴五年的韩慕侠,没能成为给韩慕侠顶门立户的武林中人。
4
据周先生的警卫员说,周先生的形意八卦功夫很深,警卫班练习擒拿格斗的时候,周先生能给他们矫正动作,如果心情好,还要打一趟形意八卦给他们看。
警卫员这么说,肯定是有依据的。
这身功夫是追随韩慕侠五年期间打下的基础,在中央特科领导地下斗争时精进,又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升华。
但我觉得,周先生是革命领袖之一,不用亲自上阵杀敌,功夫好不好倒在其次,他追随韩慕侠习练形意八卦,最重要的作用有两个——
1、锻炼出强健的身体。
正因为有了强健的身体,周先生才能熬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才能适应解放战争时期的繁重工作,甚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周先生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也和青年时锻炼出来的强健身体有关。
2、培养出中和的气质。
周先生在习练形意八卦的过程中,把拳理和天性结合起来,逐渐磨练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个人气质。领导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总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永远恰到好处。接人待物同样是轻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
这正是中和的表现。
有了这两点,功夫的高低,反而不重要了。
一个革命领袖,最重要的是指明方向、团结同志、落实纲领,岂能逞匹夫之勇?
韩慕侠在周先生身上耗费大量心血,虽然周先生没能给韩慕侠顶门立户,但用韩慕侠教的功夫为革命工作保驾护航,直至成为新中国最令人敬仰的总理,同样是光大了韩慕侠的门户。
因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