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崴电子实控人套现数亿: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仍扩产,2023业绩欠佳_风闻
港湾商业观察-港湾商业观察官方账号-44分钟前
《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日前,钧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钧崴电子”)第六次于深交所更新了招股书。递表至今一年多的时间,钧崴电子已经接受了监管层的第三轮问询。
1月19日,钧崴电子将迎来首发上会,其能否顺利通过,备受外界关注。
据悉,钧崴电子处于电流感测精密电阻行业,其主要客户涵盖智能手机终端、电脑终端、家电、电池、PD快充、电源、工业等领域的企业。
2023业绩、毛利率与产能利用率都下滑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6月30日(报告期内),钧崴电子的收入依次为4.08亿、5.63亿、5.46亿、2.44亿;净利润依次为7039.41万、1.13亿、8625.49万、2980.46万;归属净利润依次为7063.52万、1.12亿、8625.33万、2980.46万;扣非净利润依次为6785.35万、1.03亿、8504.82万、2789.15万。
可以看出,钧崴电子的营收和净利均出现下降趋势,即便是对2023年的整年业绩预测,也十分保守。
此前,钧崴电子对2023年的营收情况做了预测,预计营业收入为5.40亿,同比下降1.07%;营业成本为2.86亿,同比上升0.26%;归属净利润为8246.16万,同比下降4.40%;扣非净利润为8001.44万,同比下降5.92%。
钧崴电子称,2023年归属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出现小幅下降,主要原因系2023年一季度受到全球宏观经济下行、消费电子下游终端市场需求下滑、下游客户去库存等不利因素冲击,导致归属2023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销售收入及净利润均呈现较为显著的下滑;虽然自二季度开始,归属产能利用率、出货量及销售收入呈现快速回升趋势,但是由于一季度的下滑幅度较大,导致全年度整体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指标仍呈现小幅的下降。
在第三次问询函中,钧崴电子披露了截至到2023年11月30日的经营情况,营收为5.11亿;净利润为8094.67万;扣非净利润为7729.15万。
招股书显示,钧崴电子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和熔断器。报告期内,报告期内,来自电流感测精密电阻产品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47.29%、52.20%、60.01%、58.46%;来自熔断器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依次为39.14%、34.13%、24.91%、25.66%。
报告期内,钧崴电子的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7.74%、48.86%、47.36%、42.09%。其中,电流感测精密电阻的毛利率依次为62.84%、62.21%、61.34%、54.97%;熔断器的毛利率依次为34.56%、32.75%、24.81%、22.00%。主营业务毛利率逐年走低,两年半降5.65%,各项产品的毛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对此,钧崴电子称,2023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22年下降5.27%,主要原因是,随着消费电子下游市场需求持续低迷,钧崴电子一季度销售收入出现显著下降,规模经济效益随之减弱;此外,2023年一季度叠加春节等因素影响,公司开工率及产能利用率较低,单位人工成本及单位制造费用上升,由此导致毛利率进一步下降。
对于钧崴电子多次提到的产能利用率,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电流感测精密电阻、晶片型贴片熔断器的产能利用率依次为98.57%、84.94%、64.54%、51.88%;插件式熔断器、电力熔断器的的产能利用率依次为77.25%、65.62%、37.40%、41.74%。
很明显,钧崴电子各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逐年下滑严重,然而在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钧崴电子计划此次募集资金用途,仍包括产能扩张。
在产能利用率不理想以及产能仍需扩大的基础上,钧崴电子的市占率并不理想。
在市场份额方面,根据QY Research 及钧崴电子电流感测精密电阻收入数据,2022年,发行人在全球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达到7.72%;钧崴电子能够提供微型至0201 尺寸(英寸)、薄至0.33 毫米、精度高至5‰、阻值小于1 毫欧姆的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在熔断器方面,目前全球熔断器行业主要份额由海外企业所占据,根据Paumanok Publications Inc.及钧崴电子熔断器收入数据,2022年,钧崴电子在全球熔断器市场份额为1.05%。
虽然在全球电流感测精密电阻市场排名第四,但市占率仅7.72%,而熔断器市场份额也仅1.05%,可见业内竞争激烈,目前和同行其他公司并没有拉开明显差距。
但是钧崴电子仍受资本青睐,2022年初,钧崴电子获得了晟澜(珠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 " 珠海晟澜 “)以2.1亿元认购了钧崴电子898.83万元注册资本。此次增资后,钧崴有限的注册资本为1.14亿,公司估值达 26.6 亿元,较一个月前增长了7.89倍。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指出,“不排除钧崴电子通过此次融资进行了一定的市场炒作和宣传,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和曝光度,进一步推高了公司的估值。此次估值上涨对钧崴电子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公司的发展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支持,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
销售费用率远高同行,客户数量却下滑显著
虽然2023年的业绩持续下滑,但是钧崴电子仍充满信心,而其信心源自于客户。在第三次问询函回复中,钧崴电子披露道,核心终端客户包括A公司(智能手机品牌厂商)、三星、小米和格力等行业头部客户,合计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在60%左右。
为此,钧崴电子的销售费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分别为2421.56万、3572.82万、4228.82万、1846.10万,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93%、6.35%、7.75%、7.56%。同一时期,同行可比公司销售费用率依次为4.40%、3.78%、3.43%、4.05%。
显然,钧崴电子销售费用率远高同行平均值,这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问询。
钧崴电子称,2020年-2022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主要因为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充,销售人员的规模及相应的职工薪酬、业绩激励也随之增加,由此导致销售费用的占比上升;报告期内,发行人为了不断扩张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客户和销售渠道;此外,自2022年开始,限制出行的不利因素消失,差旅活动显著增加,相应的差旅费用随之增加。
其中,报告期内,钧崴电子的差旅费的比重分别为5.03%、4.65%、7.02%、10.54%,自2022 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自2022年开始,随着限制出行的不利因素消失,公司为了不断扩张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客户和销售渠道,差旅活动显著增加,由此导致销售部门的差旅费用占比上升。
然而,钧崴电子上涨的销售费用却没能带来等比例的收益。
回复函显示,报告期内,钧崴电子的销售人员数量依次为67个、72个、83个、83个;客户数量依次为432个、350个、233个、210个;每个销售人员平均创收金额依次为609.02万、781.53万、657.60万、294.24万;每个销售人员平均对接客户数量依次为6.45个、4.86个、2.81个、2.53个。可以看出,在2023年上半年,每个销售人员平均创收金额和对接客户数量均为报告期内最低水平。
总体来看,钧崴电子的客户数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公司称,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将部分直销客户转为由经销商间接销售的方式,以实现资金结算的便利性以及销售回款的及时性,具有商业合理性;钧崴电子的销售人员数量整体呈现一定的增长态势,与发行人营收规模相匹配;公司平均每个销售人员对接的客户数量呈现下降趋势,通过逐步降低客户的数量,发行人能够将销售人员聚焦到更为优质的核心客户上,有利于公司持续跟进下游终端风险识别和控制,进而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服务成本。
内控层面遭问询,实控人存在套现嫌疑
在内控层面,监管部门提到了董监高的薪资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支付的薪酬总额占同期利润总额依次为23.81%、21.33%、34.48%、35.92%。此外,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薪酬水平对比。其中,钧崴电子的整体人均薪酬依次为70.41万、94.37万、110.74万、77.50万;同行均值依次为38.86万、49.84万、52.07万、未披露。
与此同时,监管层在对钧崴电子实控人及其配偶、董监高及关键岗位人员的资金流水进行核查时发现,钧崴电子实控人颜睿志曾存在大额取现的情况。
报告期内,颜睿志分别取现 891.64万元新台币、1317.78万元新台币、1200.58万元新台币、561.97万元新台币,三年半合计取现 3971.97万元新台币。
钧崴电子称,颜睿志取现的原因主要是用于生活开支、母亲看护费、 孩子家教费、自有房屋土地租金及其他日常开支等。但不仅限于颜睿志,钧崴电子的董监高均存在大额取现用于生活开支、投资开支、亲友间转账等用途。
此外,颜睿志还存在套现的可能性。
2022年 1月 20日,Sky Line 将所持有的钧崴有限合计10.022% 股权(对应钧崴有限注册资本1139.65万)以2.67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新股东华金资本旗下的华金领越、闻天下科技旗下的无锡方舟、清控金信资本旗下的汾湖勤合、CPE、PuXin One和湖南璞新。
其中,Sky Line 持股 99.66%的大股东EVER-ISLAND,由颜睿志全资持有。也就是说,2.67亿元股权转让款几乎都归于颜睿志。
江瀚认为,“董监高频繁从公司取现的情况并不常见,这可能会引发监管层和投资者的关注。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和规范,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能涉嫌违规或者违法行为。因此,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江瀚进一步指出,“实际控制人的套现行为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如果套现行为过于频繁或者规模较大,可能会引发投资者和监管层的质疑和担忧,对公司的股价和声誉造成影响。此外,如果实际控制人通过套现获取的资金用于过度消费或者投资其他高风险领域,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财务和经营风险。”(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