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18个月,我瘦了整整20斤”_风闻
侠客岛-侠客岛官方账号-1小时前
【侠客岛按】
2023年12月29日,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纪念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会议代表。会上,30个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上周,学习小组“云课堂”直播连麦2位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第28批援几内亚中国医疗队队员王兴文、第27批援阿尔及利亚中国医疗队赛地夫分队队长朱涛。他们为174万网友在线讲述了援外医疗的精彩故事。
我们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王兴文
几内亚位于西非,靠近赤道,毗邻大西洋。2020年9月,我们一行21人刚下飞机,一股灼人的热浪扑面而来。当地虫蝇极多,容易传播霍乱、痢疾等。医疗队专门成立了“数苍蝇”小组,每周计算捕蝇器里的苍蝇数量,如果超过一定标准,就要对驻地全面消杀。
不过,比蚊虫和气温更可怕的是“黑曼巴”,这是非洲体型最长、速度最快、攻击性最强的毒蛇,被称为“死神”。如果人被咬一口,一小时内就会死亡。当时,我们在驻地发现过一条,吓得我们赶紧找来驱蛇药,撒遍各个角落。此外,疟疾、埃博拉、新冠疫情等,也都被我们赶上了。援外18个月,我瘦了整整20斤。
王兴文在神经医学专家讲坛上用法语授课。(受访者供图)
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6月做的一台手术,一名坠楼患者胸、腰椎粉碎性骨折,被紧急送到中几友好医院。手术由我和当地医生联手操刀,但主要步骤完成后,病人突发急性溶血反应,心率飙升、血压急降,尿袋成了酱油色。根据当地同行经验,这是疟疾急性发作引起的,很可能危及生命。检测结果证实这一判断后,我们立即给病人注射了青蒿素,情况才稳定下来。
手术前后持续了10多个小时,大家全程戴着N95口罩、穿着隔离服,所有人浑身汗透。回到驻地已是深夜,没想到同事们热好了饭菜还在等我们,令人感动。
我在几内亚做了大大小小100多台手术。当地经常停电,有时1个小时内能停电6次,我们现在都学会了打着手电筒做手术。
医疗队队员打着手电筒做手术。(受访者供图)
因为长年与中国医生交往,几内亚医生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有的还能用中文进行基本交流。几内亚百姓非常淳朴善良,喜欢和钦佩中国医生。因为信任我们的医术,当地百姓有什么疑难杂症都想找中国医生诊治,有些人还给孩子取名“西诺瓦”,在法语里是“中国人”的意思。
我们在几内亚开设了“神经医学专家讲坛”。为方便教学,大家把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再请人转译成法文,然后请北京语言大学核对再传到法国让外教审核,编写出一本法文版显微外科培训教材。
对我来说,用法语讲课比做手术还难。一节40分钟的课,我要准备100多个小时,一有空就在宿舍背法语授课内容。从坐在主刀位演示到站在助手位打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手把手教学,当地医生已能独立完成正规的显微外科手术。我们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出国前,爱人为我定制了一个水杯,上面印着儿子的照片。泡茶时看见照片,就好像跟孩子在一起。逢年过节,我们会爬到驻地最高的水塔上眺望大海,思念家乡。有一次,我们3个医生结伴来到海边,谁也不说话,默默想着祖国和亲人,留下了一张合影。我给这张照片起名为《思念》。
王兴文起名为《思念》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援外医疗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经历。作为中国的临床医生,能有机会为国家医疗援外事业做一些微薄贡献,我感到非常光荣。
我们几乎遇到了妇产科教材里所有的危急重症
朱涛
援外医疗工作者对阿尔及利亚并不陌生。1963年,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的目的地就是阿尔及利亚。这个国家地处北非,北边跟法国、西班牙隔海相望,南边是撒哈拉沙漠。2021年9月,我们医疗队81人被分成8支小分队,开始为期两年的医疗援助。
我去的是海拔1000多米的赛地夫省,在赛地夫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工作。我们的驻地像一个集体宿舍,卧室、厨房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很齐整。蔬菜不够吃,大伙儿就在宿舍旁开了一块地,种上白菜、萝卜、小葱等,很快成了绿油油的一片。援外很辛苦,但大家都会尽量把生活过好。
第27批援阿尔及利亚中国医疗队赛地夫分队队员们在驻地种菜。(受访者供图)
我遇到过一位年轻孕妇,她出现了重度胎盘植入,这是最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之一。这类手术在阿尔及利亚成功率不高,操作不当还会导致孕妇死亡。当天,小小的手术室里围了10多位医生,一起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好在病人出血量不多,手术很顺利。患者醒来后,紧紧抓住我的手,还跟中国医生们合了影。几个月后,她又带着亲手制作的糕点专程上门感谢。
阿尔及利亚缺乏系统完善的产前筛查,孕产妇重症、死亡率高。我们几乎遇到了妇产科教材里所有的危急重症:脐带脱垂大出血、羊水栓塞、产后失血性休克……援外期间,我每天24小时待命,经常在夜里坐着救护车去抢救孕妇。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中国医疗队两年的努力,受援医院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80%,新生儿死亡率也明显降低。
朱涛与被成功救治的阿尔及利亚产妇合影。(受访者供图)
2023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我在国内参加了一场纪念活动。现场有一位不远万里而来的阿尔及利亚女士,她跟另一位80多岁的中国医生哭着抱在一起。原来30年前,十几岁的她意外被牛咬掉半边鼻子,是这位中国医生最大程度上帮她恢复了容貌,还把她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
中国医疗队跟阿尔及利亚人结下了深厚情谊。走在大街上,当地人会主动跟我们打招呼;去市场买菜,有些摊贩会硬把菜塞给我们,实在没法拒绝,我们就回赠一些水果。
两年援外经历,让我们对阿尔及利亚的医疗制度、社会环境、工作流程等有了充分认识,对当地各种常见病、多发病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由我牵头,援阿医疗队集体编写了《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妇产专业培训教材》,这是第一本援外医疗队妇产专业培训教程,一共900多页,内容很详尽。针对当地临床工作最急需的知识技能,我们也多次组织专题讲座进行系统化授课。
朱涛(左五)与赛地夫妇产医院听课医生、医学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援外期间,家里发生了很多事,父亲去世,女儿高考。我每周都打视频电话,安慰母亲,鼓励女儿,感谢妻子,也跟她们分享自己的见闻。我既是儿子、父亲、丈夫,也是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一员。对我来说,援外医疗是一份极其珍贵的人生经历,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会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