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讲坛】林紫:妈妈的安全感影响三代人_风闻
CC讲坛-CC讲坛官方账号-创新引领未来,传播改变世界。42分钟前
大家好,我是CC讲坛的讲者,心理咨询师林紫。今天是第二次站在这里,想要一起来看一看,妈妈的心理健康与孩子之间,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关系二十五年前,我在上海创办了国内早期的非药物心理咨询机构,那一年,工作室里接待的年龄最大的来访者74岁,最小的只有4岁。
虽然年龄相差悬殊,但是他们的到来却都与妈妈相关,74岁的长者出生没多久,母亲就因为父亲的家暴而精神失常,无法照料他,于是他被过继给了亲戚,直到父母去世才知道真相,生活中有太多的妈妈和爸爸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许多问题都与内在安全感的缺失有关。
比如当孩子总说自己我不好、我没价值、没人喜欢时或者总是表现出焦虑、紧张、恐惧、缺乏自信,再或者总是退缩、回避、拖延,人际交往的时候畏首畏尾,总喜欢开灯睡觉,身体总是蜷缩着或者对某个毛绒玩具、毯子、被子、枕头等等的物品,过度依赖的时候,有的孩子走哪都要带着甚至还想要跟我的小贝贝结婚,所有的这一切其实都在表明,孩子已经严重地缺乏安全感了。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呢,下面我为大家列举5种情况,大家也可以在心里默默地对照一下,看一看自己的安全感还好吗。第一,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想讨好他人;第二,渴望得到帮助,但是既不信任自己又不信任别人,对人对事总是抱着敌意或者怀疑;第三,渴望爱,可是又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第四,无论取得多少成就,获得多少财富,依然有强烈的自卑感;第五,有的人会总觉得自己可能生病了,对死亡异常地害怕。
我们继续来看,当这些孩子长大后,如果安全感仍然没有得到良好的重建,那么他们成为父母后又会怎样呢。他可能会觉得对孩子来说,想要说出爱这个字太难了,可能会把严厉苛责不苟言笑甚至打骂当做爱,他不能容忍孩子犯一丁点儿错或者走一丁点儿的弯路,凡事都希望孩子做到最好最对。
有人甚至会出现“恋子情节",与孩子一分一秒都不敢分开,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后,哭的比孩子还凶,一整天都魂不守舍,总担心孩子遇到危险,也有的人正好相反,他们会选择退缩型的养育,把孩子丢给老人保姆或者电子保姆,比如手机、电脑、游戏机等等,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会把孩子远远地推开,让孩子感觉到找爸妈也没用。
还有的父母选择寄生在孩子的生命里,期望用孩子来证明自己,比如有的全职妈妈,孩子本来就被整个家族寄予过高的期望,而妈妈更加会加倍地苛责孩子,哪怕爸爸只是随口赞叹了一句别人家的孩子,她们也会觉得是对自己的否定,害怕被别人指责说,你一天到晚除了带娃什么都不做,孩子怎么还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呢。
更有一些父母会用情绪来勒索孩子,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这个实验叫做still face 静止脸,请大家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
幸好这只是个实验,很多的爸爸妈妈看到这个的时候,内心都感到了很大的震撼,看上去实验并不是我们的日常,但是在日常生活里却常常隐藏着这样或者那样类似的场景。这个实验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无论参与者是爸爸还是妈妈,结论都高度一致,是什么呢,那就是主要养育者与孩子情感回应的模式对孩子的情感发育和安全感的建立有重要的影响。
试想,如果实验里的妈妈因为安全感的缺失,而长期地对孩子表现出静止脸的情感忽视,孩子会怎么样呢,对人的一生来说,内在安全感建立最关键的时期是0-3岁,这个阶段里最重要的养育者通常是谁呢,妈妈。
妈妈是否具有安全感决定着孩子是否能够拥有安全型的依恋关系,而安全型依恋影响孩子的一生以及他与下一代的关系。妈妈缺乏安全感,孩子会怎么样,容易罹患焦虑、抑郁、强迫、暴食或厌食等进食障碍等等心理疾病,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危及生命。
0-3岁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一个抚养人,跟他生命最息息相关的人,这个世界上无可替代的人是母亲,但是现实生活当中的的确确,尤其是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里,很多的父母不得已变成了周末父母,甚至假期父母。如果老人能够北漂、沪漂在身边,可能还好,大家还能在一起,可是也有很多孩子不得已远离父母,送到了老人身边,我们可以尝试用很多替代的办法。
在我的女儿小的时候,有一个阶段跟孩子之间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够陪伴,那我跟她之间做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游戏,就好像我们后来常用的一个词叫做时空伴随者,我在家里的白板上画了一个中国地图,一个大公鸡地图,然后每次出差前,我就会画出来妈妈是从哪一座城市飞到哪一座城市,然后写上数字告诉我的孩子,妈妈几号开始起飞,飞到了哪里,那你每一天打一个勾勾,然后顺着妈妈点出来的这些红的地方,你把它连线,把勾勾打完的那一天,妈妈就回来了。
那个小游戏里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也许妈妈的这个物理性的妈妈身体的部分没有办法跟孩子在一起,但是在心灵层面始终是跟孩子紧密的关联着的。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可能会有两难的情境之下的选择时,我们可以先处理好自己内心的冲突,然后就我们现实所能利用的资源和能获得的支持与帮助,创造性地跟孩子一起去面对和解决安全感的问题,那我们一样会去度过这个不完美,但是他真实而有力量的人生。
我今天站在这里,不是想说孩子的问题都怪妈妈,而是恰恰相反,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时,我想要呼吁全社会,我们一起来关心妈妈们,关爱孩子要从关爱妈妈开始。当你发现一个妈妈对孩子情绪极端,对婚姻患得患失,在家忙个不停,却又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时,请一定记得先给她们多一些拥抱和支持,陪伴她们一起重建内在的安全感。
也有一些妈妈会用伪安全感来掩饰自己,比如控制、强势、求完美、攻击、防御或者高高在上,还有的会疯狂的工作,成为一名过劳模。遇到这样的情况,妈妈自己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么做我是真的更安全了呢,还是越来越不安了呢。
也许你会问,究竟谁在影响妈妈的内在安全感呢,毫无疑问,我们需要探索原生家庭中妈妈与妈妈的妈妈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否安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她与孩子之间也很难建立起安全型依恋。
不过很难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就像我常说的原生家庭不是原罪家庭,我们探索原生家庭是为了通过梳理来龙来构建去脉。如果妈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且积极寻求帮助,完成内在安全感的重建,那么她一样能给孩子安全感。当她的孩子长大甚至可以更好地给予下一代安全感,这才是妈妈的安全感影响三代人的完整含义所在。
除了原生家庭外,婚姻关系中伴侣对妈妈安全感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最近好几位妈妈都跟我说,之所以在工作和育儿的双重压力之下,自己还能挺过来,都是因为孩子他爸。为自己提供了足够的情绪价值,不管遇到什么事都可以跟他说说,他永远都会包容担当,还能一两句话就把自己逗乐了。
孩子也常常跟着一起哈哈大笑,一家三口在一起就觉得安全感满满的,所以如果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夫妻之间就需要相互滋养,让孩子看见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家庭,只有包容不完美的父母,没有绝配的夫妻,只有互共情绪价值的伴侣。
那么爸爸的哪些做法会伤害到妈妈的安全感呢,这一页的内容会不会觉得有点面熟呢,没错,妈妈的伪安全感表现,爸爸身上也同样会有。假如爸爸发现自己也是这样的,那么也请停下来静一静想一想,为了自己孩子和妻子,我们也需要先完成自己内在安全感的重建,因为爸爸是如此重要。
所以,特别想要给到爸爸们一个重要的提醒,那就是拒绝家暴。30%已婚女性遭遇家暴,意味着可能会有同样甚至更高比例的孩子生活在家暴的阴影中,而研究显示,母亲遭受家暴,孩子的智力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母亲频繁遭受家暴,孩子8岁时,智力低于90的几率将是34.6%。所以真正强大的爸爸们,收起拳头挺起肩膀,一起来像下面我要给大家讲的两位爸爸的故事,来学习担当,学习如何给妈妈给孩子安全感吧。
第一位爸爸是我在2008年5.12地震后,进行公益心理援助时,陪伴过的一位残疾父亲,他和爱人都是年近花甲的残疾人,而他们唯一的18岁儿子则长得健健康康高大帅气,并且品学兼优,本来马上就要参加高考,地震发生时孩子跟好朋友一起复习完功课,刚刚分别上床午睡,而父亲那个时候正在屋外的菜园里干活,等到他不顾一切拼命地扒开倒塌的房屋,两个孩子都只剩下了脱在床前的球鞋。
这位爸爸跟我倾诉这些时,左手一直紧紧地握着妻子的手,偶尔还拍一拍,像哄孩子一样,孩子的妈妈则是安静而信任的紧靠爸爸坐着。听到爸爸说球鞋,她主动起身从当时安置房板床下面捧出儿子留下的最珍贵的纪念给我看,爸爸说那么好的娃娃陪了我们18年,我们知足了,现在我们年龄都大了,以后也不会再有孩子了。所以接下来呢,我的任务就是好好照顾孩子他妈,自食其力把日子过好,不拿国家一分补贴。
另一位爸爸与我在《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这本书里提到的10个关键词有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内在安全感,更好地梳理和重建自己的安全感,我列出了10个影响每个人一生的心理关键词,其中情绪性记忆可能是大家最陌生,但是又恰恰是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生命当中累积和发生的,平日或许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在关键时刻它甚至可以成为生命力,最重要的源泉和支撑。
就像我要讲的这张图片背后的故事那样,这是一张新闻图片,一位19岁的卡车司机遭遇了严重车祸,失血过多生命垂危,救援人员赶到的时候,本来以为没希望了,但是没想到这个年轻的生命奇迹般地还活着,而支撑他活下来的是他蘸着自己的鲜血写在车身上的两个字爸爸,这份安全感可以超越生死生生不息,因为爱征服一切。
就像我在书中所写,世界充满不确定,父母给不了孩子百分百安全的世界,但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内在的安全感,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力量去面对人生,不是因为世界安全了我们才安全,而是因为我们先有了内在安全感,世界才能够渐渐安宁和安全起来。
想要让孩子过好这一生,不是将他们永远保护在我们自己的羽翼之下,而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内在安全感的建设,彼此信任相互陪伴,共度不完美但却真实的人生。
培养内在安全感是送给孩子一生的礼物,充足的内在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孩子的安全感与母亲息息相关,母亲如果缺乏安全感可能影响三代人,所以关爱孩子,请先从关爱妈妈的心理健康开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