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周期见底,下一步会是反弹吗?_风闻
唐晓甫-观察者网编辑-2小时前
近期多家国内半导体厂商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包括盛美上海、中科飞测、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成长,引发业内关注。业内人士分析:此轮半导体周期已经确认见底。
一月以来,多家国内半导体公司开始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业绩增速喜人。
9日盛美上海发布公告显示,公司预期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27.04%至47.93%
11日中科飞测发布公告显示,公司预期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66.92%至76.74%,净利润同比增长860.66%至1278.34%,预计归母净利润将实现扭亏为盈。
14日中微公司发布公告显示,公司预期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约32.1%,净利润同比增长约49.4%,预计将实现45.32%至58.15%的归母净利润增长。
15日北方华创发布公告显示,公司预期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42.77%至57.27%,净利润同比增长53.44%至76.39%,预计将实现56.69%至80.43%的归母净利润增长。
对此,多家券商机构都发表报告再次确认,半导体库存底部已经出现,半导体周期拐点或将至。
什么是半导体周期
半导体周期是指半导体行业的一种周期性波动,与经济周期概念类似。一般来说,半导体周期一般可以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分别对应:行业自身和下游应用换代创新,同代产品渗透率上升的被动补库存需求和产品需求达到顶峰后去库存需求。
这也使得半导体周期成为一个相对比较典型的遵循“基钦循环”理论的经济周期。“基钦循环”理论是基钦(Kitchin)在1923年基于此前相关公司库存周期研究提出的。根据这一理论,公司由于信息流动的延迟,影响了商业决策的时间。这使得公司订单排产和实际销售情况出现决策滞后,进而产生成产和库存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一个约40个月的短经济周期。当然由于技术创新时间不可控等因素影响,整个周期一般会在3-5年的时间段内进行波动。
根据中金公司研报显示,近20年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周期,整体而言呈现出“牛长熊短”的特征(上行1-3年,下行1-2年)。
如何判断半导体周期
半导体周期首先是一个库存周期,所以最直观的衡量标准就是各个半导体公司的库存周转天数。
以2016-2019年这轮完整周期(谷-峰-谷)为例,2016年二季度是全球半导体公司的库存高值,而该轮半导体周期也在2016年5月见底,而后公司的库存下降,于2017年四季度达到库存最低,同期半导体行业景气度见顶,并进入补库存、被动补库存阶段。之后半导体库存于2019年二季度达到高峰,全球半导体市场也随之在2019年6月再次见底。
2000一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全球主要芯片商库存周转天数 图片来源:中金公司
半导体库存的变化同样也直接反映在半导体公司的营收上。
虽然全球半导体产值已经在2021年突破了5000亿美元,但是半导体企业营收增速周期依旧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规律。
全球半导体产业营收(1996-2023) 图片来源: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在行业内,很多会用费城半导体指数,也即SOX,来衡量半导体产业情况。该指数是一种市值加权指数,于1993年由费城证券交易所创建,包含了30家主要从事半导体设计、分销、制造和销售的美国在美上市公司的市值。该指数收录了包括英伟达、台积电、阿斯麦尔等著名半导体公司的市值。而三星电子、海力士等公司由于并没有在美国上市,所以并没有收录进入费城半导体指数。
由于费城指数涵盖公司长期以来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重要乃至主导性地位,并且与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景气程度又相当的关联性,所以业界经常会引用该指数衡量半导体产业的景气情况。
SOX指数与全球半导体订单市场对比 图片来源:西南证券
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多方面因素,以去年AI需求爆发为标志,我国半导体周期与美国半导体周期已经明显出现了不同步。未来随着国内半导体国产化率的提升,以及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半导体周期可能与美国半导体周期进一步出现区别。
现在是半导体周期的哪个位置了
根据国内相关研报指出,我们现在应该已经到了新一个半导体周期的景气期起点。
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WSTS)最新数据显示,由于2023年二三季度业绩超出预期,该机构将202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预期上调至5200亿美元,同比下降9.4%。展望2024年,该机构认为,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预计将增长13.1%,达到5880亿美元。其中,2024年存储行业销售额有望实现约13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40%。
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期发布的研究则指出:“所有主要应用领域对AI的需求将推动整个半导体销售市场在2024年复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在内的半导体供应链将在2023年告别低迷。”该研究还表示,随着智能手机需求的逐步复苏和人工智能芯片需求的旺盛,预计2024年半导体市场将重回增长态势,年增长率将超过
20%。而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推进,车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芯片到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19.8%,车用信息娱乐芯片到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4.6%。受益于上述因素,IC设计库存消耗逐渐结束,预计2024年亚太地区IC市场将增长14%。
天风证券潘暕团队日前也发布报告表示:“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在2023年11月份达到了480亿美元,同比增长5.3%,这是自2022年8月以来,全球半导体销售额首次实现同比增长,环比来看已连续第9个月呈现月增。分地区来看,中国市场在11月份的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了7.6%,欧洲增长了5.6%,美洲增长了3.5%,而日本则下滑了2.8%。中国是推动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长的主要地区。我们认为半导体周期已处于相对底部区间,华为手机带动的芯片国产替代、AI/MR等创新对半导体的增量、汽车半导体等有望成为推动半导体周期上行的需求端因素。”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产业链过长,不同公司的半导体周期并不完全同步,并且会叠加经济大周期和政策导向影响。
芯片是由下游的企业进行设计,然后委托上游晶圆工厂进行代工,再交由封测企业进行测试,最后再将产品交给下游的企业进行销售。所以从库存的角度,上下游企业受到半导体周期影响更大于中游企业。而下游企业相比于上游企业,库存波动量会更大,且可能周期会更加超前于上游企业。
半导体产业还能看好么
必须指出的是,半导体产业由于主要对接消费电子类产业的需求,所以其周期的景气度往往与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上一轮半导体周期中,半导体行业受益于疫情导致消费电子类产品需求增加、低息环境刺激消费增长以及运输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叠加获得了极高的景气度。
上一轮消费半导体景气期的条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本轮半导体周期,这无疑对本轮半导体周期景气期蒙上了一层阴影。
同时,相比于40个月的库存周期引发的半导体周期波动,半导体行业自身和下游应用换代创新所需要的周期往往会更长,通常周期为8-10年。
但是我国周边,包括韩国、日本在内的各国都依旧坚定看好相关产业,并正在加速国内先进半导体制程布局。
1月15日,韩国产业部宣布,韩国计划要在首尔附近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产业集群,到2047年将投资总计622万亿韩元(约合3.38万亿人民币)。
该产业群计划将包括京畿道南部的多个工业园区,总面积将达到2100万平方米,建立16座芯片工厂,346万个工作岗位。预计到2030年,该产业集群将达到每月770万片晶圆的生产能力,并且具备生产HBM、PIM、2nm制程芯片以及其他尖端芯片的能力。
而根据财报,2022年三星电子全年营收为302.23万亿韩元,净利润为43.38万亿韩元;SK海力士全年营收44.65万亿韩元,净利润为7.01万亿韩元。此次的巨大投入对于两家韩国半导体巨头来说都是一场豪赌。
日本方面,日本去年就曾宣布将联合美国开展2nm制程芯片研究。同时去年下半年以来,业界不断传出台积电正在评估在日本建设全新3nm先进制程芯片工厂的可能。一旦确定,这将是台积电近年来在日本建设的第三座工厂,预期该工厂可能会落脚横滨或大阪。
此外,台积电在日本的熊本工厂预期将在今年一季度开始生产,而第二座工厂计划在二季度开始建设并在2026年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