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习能像游戏那样吸引人,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霸,但是这注定是妄想_风闻
东海野人-不息为体,日新为用1小时前
【本文来自《教育与游戏的距离》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是的,大家都是过来人,都有个类似的感慨:如果学习能像游戏那样吸引人,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学霸。但是这注定是妄想,因为游戏和学习的根本机制不同:
游戏的机制是投入必有收益,而且收益即时可见,这种机制对应人体的多巴胺刺激;
学习的机制是漫长的平台期后短暂的突破,然后再次进入新的更漫长的平台期,这个机制对应人体的内啡肽刺激。
参考:白云野鹤,《年少只知多巴胺,中年才懂内啡肽》: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内啡肽是体内自己产生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类似吗啡作用肽类物质。这些肽类除具有镇痛功能外,尚具有许多其它生理功能,如调节体温、心血管、呼吸功能。
简而言之,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是人体内的两种激素,都能够提供快乐,但两者产生的机理不一样。
**多巴胺是一种奖励机制,**你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比如好吃的、好玩的,多巴胺就分泌一下,让你觉得很爽。
**内啡肽是一种补偿机制,**你坚持做一件事,比如长跑、健身,过程会很痛苦,但过后身体会分泌内啡肽,对你进行补偿,也会让你觉得很爽。
两者的区别在于:
**多巴胺是一种即时满足,**这种爽、快感是比较易得的,玩农药、看个剧、刷抖音,大脑立马就会分泌多巴胺;**内啡肽是一种延迟满足,**它的分泌是吝啬的,一般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才能获得。
多巴胺是在亢奋的状态下获得,比如黄赌毒;内啡肽在放松和宁静的状态下也能获得,比如瑜伽、冥想。
多巴胺分泌之后一般会急剧下降,人易陷入空虚和焦虑,而要排除这种空虚和焦虑,只有再重复以前的行为。但因为耐受性阀值的提高,要想获得之前一样的多巴胺,必须加大“剂量”,俗称为“上瘾”。
内啡肽分泌后会相对持久,人也会上瘾,比如有过长跑经历的人都会知道,在跑过“极点”之后,一段时间人会觉得神清气爽,这是内啡肽分泌的结果,这种感觉人也是会上瘾的。所以有人一日跑马,终身跑马。
人生是一个时间轴,而不是一个时间点,这就让追逐多巴胺和追逐内啡肽的人从长远来看会产生重大区别。
何哉?追逐多巴胺,因为其产生机理,人必然要做一些不断满足感官的事情,这些事情当下能让自己快乐,但对提升自我却没有益处,有些甚至会损害身心健康,且因为“上瘾”,心为形役,身受其累,难以自拔,遗祸无穷。
追逐内啡肽,因为其产生机理,人必然要做一些需要艰辛付出才会有结果的事情,而这种事情一般对己有益、对他人有价值、对社会有意义。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人的社会竞争力在提高;做成这些事的时候,内啡肽分泌,也会因为“上瘾”形成一种正向加持,使得其继续做新的类似事情,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