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解读_风闻
万庚数科-1小时前
一、总述。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26.06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经济走势整体向好,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按产业计,第一产业增加值8.9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6万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68.82万亿元,增长5.8%。服务业恢复增长较快,工农业保持平稳运行。
按季度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5.2%。对比之下,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向更加稳定,虽然受美元加息和国内地方债务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受限较多,但依然发挥了不错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维持着经济局势基本面的长期向好。
本文将通过对多组关键数据的分析,来解读2023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向与特点。
二、增长起伏中趋稳,消费带动力突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2019年到2023年,尽管受到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但得益于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我国GDP总量呈持续增长态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增长率方面,由于外部需求疲软叠加内部结构调整压力,我国GDP增长率频繁波动,在2020年、2022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分别为2.3%、3.0%。但值得肯定的是,近年国内GDP增长率愈发趋稳,2023年回升至5.2%。且无论与国外主要发达经济体、或全球整体经济增长率相比,我国均处于其上,反映出我国经济的较高发展韧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近三年来“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情况来看,消费的带动力尤为突出,在2021年、2023年数倍于投资和出口。2023年,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82.5%、28.9%、-11.4%。未来,随着促消费政策持续出台以及经济走势趋稳,消费潜力仍有着进一步得到释放的可能。
投资和出口方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相对较低。特别是出口在面对国外需求疲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不利因素下,2023年转为负值(-0.6%)。此外,近期人民币汇率的大幅上涨也对出口竞争力产生了一定影响,未来短期内出口领域仍将面临严峻挑战。
投资对经济拉动力较为稳定,主要源于政府长期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据统计,2023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比全部投资增速高约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以上。而民间领域投资增速在2023年以来持续下降,在当前经济市场复苏偏慢的背景下,多数民间投资持观望态度,2024年或有待相关政策来刺激其入场。
三、社零回升加速度,餐饮消费潜力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与2022年相比,2023年第一、二、三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值呈逐季扩大之势,增加值分别为(0.62、1.10、2.18万亿元),这也与上文中消费拉动GDP数据尤为突出相呼应。但另一方面,需求侧消费复苏动力仍不够不充足,由于CPI指数长期低位徘徊,10-12月份处于负值区间(-0.2%、-0.5%、-0.3%),使得第四季度社零总额增加值放缓至1万亿元。
各项细分CPI指数中,食品价格的下降较为显著,以12月为例,同比下降达3.7%,使整体CPI下降约0.7个百分点。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居民外出就餐、走亲访友等带动的食品消费更加活跃,或将有望助推CPI季节性回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拉动社零增长的主要领域看,2023年中,餐饮、服装、烟酒、珠宝等商品消费增长率较高,皆在10%以上,特别是餐饮同比增长达20.4%。就各月份来看,餐饮收入的同比增速有五个月在25%以上,远远高出商品零售增速,其对整体消费量的带动潜力极为充足。此外,其增速自2023年8月起保持连续上涨之势,至12月份达30%之高。可以预见,2024年餐饮业仍将是带动我国社零增长的主力军。
四、工业与服务业:走出二三季度低谷,或迈入新增长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纵观2023年各月份的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二、三季度明显为增长洼地。而第四季度以来,两者皆呈好转之势:
工业方面,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恢复,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工业生产在11月份显著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12月份继续保持6.8%的高增长。其中,**以汽车制造、电气机械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比较明显。**以12月份汽车制造业为例,其增加值同比增长20.0%,领跑规模以上工业领域。2024年,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仍会对工业恢复造成一定压力,但是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持续显效,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为我国工业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服务业方面,恢复势头较好。12月份,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34.8%、13.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也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时期,文娱、信息、医疗需求明显增加。而从2023年看,第三产业同比增速虽高于第二产业,但在2022-2023两年间平均增速为4%左右,低于2019年7%以上的同比增速,反映出其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五、外贸:持续承压与小幅回升,贸易伙伴趋向多元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023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规模持续承压,12个月份中基本无显著增长。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进出口总体量的向好态势明显:一、二、三、四季度皆保持小幅环比增长,特别是第四季度,十月、十一月、十二月的进口和出口额都是环比增长的,十二月份进出口总额达3.81万亿元,创月度规模历史新高。同时,根据WTO最新数据估测,2023年我国在国际出口市场中的份额占比约为14%,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居于重要地位。
进口方面,虽然2023年我国进口额略有下降(-0.3%),但该数额是由进口数量和进口价格共同决定的,我国的进口数量其实是增加了2.9%,进口额的下降主要是进口价格下跌3.1%所导致。表明国内对进口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是保持增加的。从具体品类来看,特色食品、母婴用品、数码家电等消费品进口额达1.9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此外,跨境电商进口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初步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口达5483亿元,增长3.9%,远超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023年,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占比前五)东盟、欧盟、美国、韩国、日本的贸易额比重皆有一定下降,其中美国下降最多,达-0.82%。与之相对,近年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愈发密切。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额达1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6.6%,提升1.2个百分点。与拉美、非洲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达3.44万亿和1.98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8%和7.1%。既有效对冲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需求收缩风险,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外贸易伙伴的多元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