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时的日本一穷二白?后面是从一片废墟上重建的?_风闻
辉常-观察观察者网的观察者。1小时前
时不时看到有人说战败时的日本一片废墟,工业被炸光了,穷得叮当响,到了一穷二白地步。意在讽刺日本穷兵黩武,活该自作自受。但实际上这是无稽之谈。
还有人谈经济腾飞时,动则把中日韩并列,统归战后东亚崛起典范。实际上这也是很不妥当的,给人以中日韩在战后处于同一起跑线的错觉,呼应前述日本战败时一穷二白言论。
但众所周知,日本本土四岛在二战中从未发生地面战争,朝鲜半岛则几乎完全躲过二战战火。日本本土遭受的一直是空袭,而空袭除非动用核武,常规轰炸对地面建筑影响是有限的。即便是著名的“李梅烧烤”也难完全摧毁一座城市至一片废墟的地步,更不要说夷为平地了。以受该行动影响最典型的城市东京为例,即便遭受了多轮高强度燃烧弹轰炸,依旧保有半数以上的地面工商业区,更不要说地下设施。而事实上还有诸如京都,奈良,石川等城市未遭大规模轰炸。今天我们可以搜索到大量战败时日本各大城市街头的照片和视频,少有一片废墟之观感,甚至有大量几乎完好无损的街区。而据战后统计,100多座城市遭受几轮如此高强度轰炸后,也只是摧毁了20%房屋。整个日本在战争中损失的国家财富也就35%,完全谈不上穷。
即便依某些人夸大其词的说法,日本战败时一片废墟,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工业被炸光,穷得叮当响,更不可以和真正一穷二白的中国相提并论(因为同一起跑线的错觉实际上变相贬低乃至否定了我国取得的人类史无前例的发展成就)。相反,有大量数据可以证明即便到战败时,日本依旧拥有强大的工业能力,放在全世界都是典型的工业强国,处于世界第二梯队。而工业是需要大量投资的,集聚了一个国家的庞大财富。
事实上日本战败后,美国人从日本搬走大量工业设备作为赔偿,要限制日本工业能力在20年代后半期水平。那么20年代日本后半期工业能力是什么样的?日本第一艘航母凤翔1919年开工,1922年建成。赤城1920年开建,1927年服役。加贺1921年开建,1928年服役。长门级战列舰1919年下水,1920年完工。日本疯狂造舰逼得美国不得不在1930年展开海军裁军计划来限制日本。20年代后半期日本每年钢产量两百万吨,同期中国不足5万吨,即使是1945年日本依旧钢产量达两百万吨。二战结束前我国名义最高产量也不过1943年的92.3万吨(绝大部分是日本占领的东北产量,比例超过90%,因为1946年我国就锐减到1.6万吨。),而战败的日本本土1946年是56.4万吨,1947年是94.1万吨,1948年就达到171万吨,1949年更是311万吨(主要是因为失去殖民地,丧失了原材料来源导致产能闲置)。1946年的数据,还有日本1946年发电量302亿度,中国只有36亿度。作为参考,未受战争波及的印度1948年是46亿度。1946年日本生铁产量21万吨,中国仅3万吨。
最重要的是,日本还保有大量各行各业的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诸如东京大学这类高校几乎安然无恙),是不可估量的财富,这是无论如何都不是当时的中国可以相比的。
此外还有如下详实依据:
美国总统特使、盟国赔偿委员会代表鲍莱在提交给杜鲁门总统的《先期赔偿计划》和《最终赔偿计划》两份报告中,提出赔偿结束后所能容许日本拥有的生产水平,应该是日本开始侵略战争以前的1926一1930年的水平。
拆迁包括:
(1)工作母机制造设备的一半;(2)所有陆海军工厂、飞机制造厂;(3)所有的球轴承和滚轴承工厂;(4)20家造船厂的全部设备;(5)年产量超过250万吨的钢铁生产设备(即将钢铁生产能力从1100万吨降低至250万吨);(6)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的一半;(7)除附属于金属精炼厂者以外,所有的接触法硫酸厂;(8)4家氨碱法纯碱制造厂中最新式的一家;(9)41家电解法苛性苏打制造厂中的20家;(10)所有轻金属工厂。
在《最终赔偿计划》中,又新增加了铁矿石精炼、镍、铜、刃具、工具、重型电机、机车车辆、通信设备、纺织机械、火药、硝酸、赛璐珞、焦油、石油精炼、石油贮存、人造石油、酒精、合成橡胶的生产设备及商船等项目。
1947年8月5日,美国完成《对日和约草案》。其中,有关日本各工业部门的保留(注意是保留)生产能力(年产量)如下:
铣铁200万吨;钢锭350万吨;钢材265万吨;硝酸3万吨;硫酸350万吨;石灰30万吨;烧碱3.25万吨;纯碱7.5万吨;工作机械25万台(设备),年产量1万台;轴承3250万元(1943一1944年价格);火力发电210千瓦;新造船舶15万吨;修理船舶300万吨;日产汽油4万桶;贮油设备1000万桶;铝2.5万吨;商船200万吨;直接性军事设施镍、合成橡胶、人造石油生产设备一律全部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