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君:从古诗词看,『喝腊八粥』习俗是在清后的事_风闻
艾君-作家、民俗学家-文化学者、作家、民俗学家艾君1小时前
*过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间节俗,在传统中国民间,过年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腊八开始,便进入了过年过程,民间有许多流行至今和发展演绎而来的风俗,有备年、迎年、接年、守岁、元旦、送年等内容的习俗。*古往今来,数以万计的文人墨客写就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过年思乡、恋乡的乡情、乡愁诗篇,今儿我们一起从古诗词去追寻古代人过年的习俗……
古诗古词说“腊八”
——《从古诗词去追寻古代人过年的习俗》之一
作者 艾君
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这是明朝诗人李先芳写的一首《腊日》诗作,诗中抒发了积雪寒风席卷之际,和和气气迎接新年的欢乐气氛。诗中“腊日”即指今日的“腊八”。那么,诗中为何会把腊日比作新年呢?
其实,在中国传统民间大部分地区,向来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习俗。有“糖瓜祭灶,新年来到”的民谣。在我国北方地区有首广为流传的民谣写道,*“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纽……”*可见,从腊八开始,传统中国民间过年进入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民间便有了备年与迎年、接年与过年以及送年等程式习俗。腊八节也自然成为传统中国民间过年过程的重要节日。今天,我们的话题就从古诗词中去回望一些古代人过年的习俗之一—『古诗古词说“腊八”』
我国民间大部分地区,一般从腊八开始到腊月二十九为备年与迎年时间。腊八节也自然成为传统中国民间过年过程的重要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这是一千四百多年前,南北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史学家魏收写的一首《腊节》诗。诗中抒发了在数九的隆冬家人摆酒宴过腊八的欢乐心情。写腊八欢乐气氛的还有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腊日》,辞旧迎新,转眼又是一年,诗中写道,“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我唱尔言得,酒中适合多。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腊月的微风里已有春意,淡淡清新气息,一起去田野散步,正是好时节。于是,宋代诗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需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匆匆又过一年,虚长又一岁,几分感慨,几分欣喜。而南宋诗人喻良能在《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一诗道,“玉树参差见,银花仔细看。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清代诗人夏仁虎《腊八》一诗写道,*“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这首诗写出了腊八节的习俗,煮一碗粥,心静如水,在节日里,祈求美好生活的到来。写腊八节习俗的还有清代诗人陈曾寿的《腊八日煮粥感赋》,写道,“粥饭家风孰识侬,多生禅味尚沉醲。迷离烟水藏幽梦,魂返南屏夜半钟。”而清代诗人王季珠在《腊八粥》一诗写道,“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腊八日丁未,此日自成都到家。”
从以上诗词中可以看出,清朝以前的腊八诗词,大多是写腊八节时的欢乐气氛或是感怀之情,这类诗词还包括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宋代诗人汪莘的《腊日晚过杨村写望》、宋代诗人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明代诗人杨慎《腊八日与墨池野酌迟丘月渚》等。而到了清朝,许多腊八诗词多都包含“腊八粥”的习俗,类似的还有清代诗人张问陶的《腊八日丁未,此日自成都到家》、道光帝的《腊八粥》等。由此可见,腊八节与喝腊八粥习俗形成,应该是清朝以后的事。【本文节选自『艾君国学讲座』第36讲《从古诗词去追寻古代人过年的习俗》([1]艾君.从古诗词去追寻古代人过年的习俗[J].工会博览,2021(03):40-44.)的第一部分,作者系北京市职工文学艺术促进会副会长、社会学者、民俗学家、作家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