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巴基斯坦互炸!中国愿意帮助缓和事态_风闻
后沙月光-后沙月光官方账号-昨天 08:14
1月16日(周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至少动用六架无人机和两枚弹道导弹对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发动攻击,造成多人死伤。
伊朗方面随后声称,他们打击的目标是恐怖组织正义军(Jaish al-Adl)的基地。
1月17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强烈谴责伊朗的袭击是“非法和不可接受的”,并保留作出回应的权利。同时,巴基斯坦召回了驻伊朗大使。
这件事令国际媒体相当错谔,这是两个有着友好传统的国家,有什么不能沟通的,非要动手?
1月18日,巴基斯坦也动手了,巴基斯坦空军于凌晨对伊朗东部萨拉万市附近进行了数次空袭。
巴基斯坦外交部称,伊斯兰堡对伊朗境内的“恐怖分子藏身之处”实施了一系列精确军事打击,至少有9名恐怖分子被消灭。
据“央视军事”报道,巴基斯坦此次袭击的目标是“俾路支解放军”(BLA)和“俾路支解放阵线”(BLF)的营地。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纳赛尔·卡纳尼谴责了巴基斯坦对伊朗领土的袭击,并正式提出抗议,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就此事做出解释”。
目前伊朗和巴基斯坦两国军队都在向边境集结,似乎有爆发战事的危险。
但这事怎么看都不大正常,伊朗和巴基斯坦就好像对过台词一样。
伊朗在袭击巴基斯坦领土之后表示:伊朗的打击目标是藏身于巴基斯坦境内的俾路支恐怖组织,并非巴基斯坦人民。伊朗尊重巴基斯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不会允许本国的国家安全受到损害。
巴基斯坦在袭击伊朗领土后表示:伊斯兰堡对伊朗境内的“恐怖分子藏身之处”实施了精确打击,巴基斯坦尊重伊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必须确保巴基斯坦的国家安全。
这稿子是批发的?
如果伊朗和巴基斯坦真的交恶,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
但现在的结果看起来是皆大欢喜,你消灭了我最痛恨的家伙,我消灭了你最痛恨的家伙。哦耶!击掌!
真正损失惨重的不就是盘踞在两国境内的俾路支武装组织吗?还有它们的幕后金主。
更加诡异的是,伊朗外长侯赛因与巴基斯坦总理卡卡尔16日在达沃斯论坛上见面,双方相谈甚欢。
而他们的外交部正在互喷对方侵犯主权。
还有,据央视新闻报道,伊朗和巴基斯坦海军昨天开始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联合军演。
另据路透社报道,伊巴两国的贸易也在照常进行。
这戏演得未必也太过了,还想不想拿奖了?
有不少网友问,为什么伊朗和巴基斯坦不干脆自己出兵打击本国境内的俾路支武装?
这事有点复杂,而且伊朗与巴基斯坦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先说伊朗吧
俾路支人分居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地,是英国人在殖民时期埋下的雷。
伊朗的俾路支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首府扎黑丹,该省北部为锡斯坦,南部为俾路支斯坦。
目前伊朗俾路支人口有140多万,占总人口的2%左右。
在15世纪时期,俾路支人曾建立过一个跨越伊朗克尔曼西部至巴基斯坦信德省西部的俾路支王国,后被英国人肢解。
1928年,伊朗巴列维王朝打败了西俾路支人部落首领多斯特·穆罕默德·汗(Dost Mohammad Khan),西俾路支斯坦正式并入伊朗。
伊朗是什叶派国家,而绝大多数俾路支人属于逊尼派,再加上民族问题,双方冲突不断。
巴列维王朝对俾路支地区采取了高压政策,俾路支人也不断起义,他们与霍梅尼成了“盟友”,要共同推翻巴列维王朝。
1979年,伊朗变天,霍梅尼与俾路支人领袖穆拉扎德(Abdul Aziz Mullazadeh)举行会谈。
霍梅尼承诺新政府将平等对待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拉扎德声明拥护伊朗共和国。
俾路支人将革命的胜利称为“送给俾路支人民的礼物”。
但在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中,俾路支激进势力抬头,想趁此机会建立一个“大俾路支斯坦国”。
伊朗派兵进驻扎黑丹,控制住了局面。
90年代,萨达姆的伊拉克被美军打垮后,伊朗就腾手出来,在扎黑丹建立了两个重要机构:俾路支事务领袖代表办事处和情报总局分局。
一个代表德黑兰管理当地的行政、财政、文化和社会等部门;一个专门打击激进势力。
同时,伊朗也在大力改善俾路支地区的落后面貌,帮助这里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卫生医疗设施、学校、电力、供水和交通网络。
到2016年左右,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儿童识字率达到了76%(全国平均值为87.6%)
但在伊朗全国31个省份中,该省还是最穷地区,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差(沙漠、山地为主)、社会结构仍然是部落式、经济形态原始化。
伊朗的政策效果还是不错的,在俾路支地区从事分裂和恐怖活动的武装分子大约有一万人左右,而绝大多数俾路支人是具有国家认同意识的。
所以,伊朗在打击俾路支武装时,都不会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也不会动用导弹,一般都是情报总局组织特别行动突袭特定目标。
这样可以避免刺激140多万的俾路支人与德黑兰产生冲突。
但是,在2001年美国以911事件为由侵占阿富汗后,伊朗的俾路支武装组织一下子就壮大了。
2004年,逊尼派武装——“真主旅”成立,他们连续在扎黑丹、恰巴哈尔港等地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但也受到伊朗军警沉重打击。
2011年,美国在中东制造“阿拉伯之春”后,伊朗的俾路支武装组织进一步扩大。2013年“正义军(Jaish ul-Adl)”成立,这股武装成为了伊朗国内安全的心腹大患,它们的恐怖行动已不再局限于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而是渗透到了德黑兰。
同时,美国中情局拨款帮助伊朗俾路支人成立了俾路支人民党(Balochistan People’s Party),将其总部设在瑞典。
美国还试图说服俾路支人与库尔德人结盟,共同对付美国不喜欢的国家,并分裂这些国家,伊朗就是其最重要的目标。
“正义军”和“真主旅”的另一个重要支持者就是以色列。
美国管大的(将伊巴阿三国俾路支武装统一起来),以色列负责针对伊朗的具体恐怖行动。
2005年12月18日,伊朗前总统内贾德的车队路过俾路支地区遭到伏击。内贾德的司机和一名保镖当场死亡,内贾德幸运躲过一劫。这起暗杀就是摩萨德策划,“真主旅”执行的。
“真主旅”成员后来被“正义军”吸收了,然后伊朗军队采取特别行动猛打“正义军”,这些人就躲进了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
上个月,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一个警察局于夜间遭到袭击,至少11名伊朗警察丧生。伊朗内政部长瓦希迪当时就指出,恐怖分子是从巴基斯坦进入伊朗的。
长期以来,“正义军”躲在巴基斯坦都是安全的,他们甚至做起了毒品生意,游走于三国之间。
这一招,巴基斯坦的“俾路支解放军”也学会了,他们躲在伊朗境内,在有任务时,就到巴基斯坦搞恐怖袭击。
如果它们利用两国领土互换藏身之地阴谋得逞的话,那么,长期以往,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将遭受严重伤害。
再说巴基斯坦方面
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人有700万左右,跟伊朗的俾路支人不同的是,他们大多数没有国家认同感,只认部落长老,而巴基斯坦政府也很难有效管控俾路支省。
这跟巴基斯坦的政治体制有直接关系,作为议会制国家,巴基斯坦内阁经常动荡不安,政治问题层出不穷,这必将损害中央集权的建立,而伊朗则没有这个问题。
2001年,阿富汗落入美国手中后,巴基斯坦的俾路支武装也迅速壮大。
2005—2009年,俾路支分裂武装势力进入了活跃期,穆沙拉夫将军决定动用武力解决,但美国和欧洲以保护人权为由威胁要制裁巴基斯坦。
伊朗是不怕制裁的,反正制裁一直没完没了,它不打俾路支地区武装,是怕激起国内更大的事端。
巴基斯坦则不一样,它担心受到西方制裁,更何况它还要评估大规模用兵之后与700多万俾路支人爆发长期冲突的后果。
巴基斯坦的“俾路支解放军”等武装主要的金主是印度,它们干的黑活就是针对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建设项目和人员。
不久前,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俾路支国民军”首领邦古尔扎伊率70人主动归降政府。
邦古尔扎伊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投降,是因为自己的组织是受印度资助,他意识到所谓的奋斗,只不过是在为敌人做事。
15年以来,他组织和策划的每一次恐怖袭击,伤害的都是自己的国家和同胞。为此,他深感懊悔和自责,并向受到伤害的军人和平民道歉。
邦古尔扎伊还透露,印度是俾路支省分离主义武装势力的主要资助者,也是该省多年以来,恐袭活动一直无法平息的重要原因。
可见阿三这些年是花了多少人力、财力、物力在养这些恐怖组织。
“俾路支国民军”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派别,能看清阿三嘴脸当然是好事,但“俾路支解放军”躲在伊朗境内,却仍然格外猖狂。
阿富汗这边有40多万俾路支人,他们跟阿三也有秘密联系,阿富汗塔利班关闭了阿三各个领事馆,就等于切断了恐怖组织的一条血管。
问题是,无论伊朗还是巴基斯坦,都不愿大规模打击本国境内的俾路支武装,原因上面提过。
然而,这个毒瘤不除,伊巴阿三国都不得安宁,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无从谈起,只有没完没了恐怖袭击和毒品交易。
阿富汗东接中国,西接伊朗,这条路需要打通。
巴基斯坦、伊朗与巴基斯坦接壤处就是俾路支省,中巴经济走廊的标志性项目瓜答尔港就在俾路支省。
伊朗总统在访华期间,中伊双方确定在伊朗建设一个大型造船厂,北边通过里海与俄罗斯海路连接,西边通过两个邻国走陆路与中国连接……
但只要俾路支恐怖势力存在并连成一片,关键地区的建设项目成本就会大大增加,推进时间也无法预测。
因此,双方互炸恐怖分子可能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毕竟这涉及领土主权问题,喷还是要喷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希望双方能够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局势紧张升级。如果双方有需要,中方愿意为缓和伊巴事态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也就是说,中国主动表示愿意介入此事,为双方找个台阶。
对于西方势力和阿三来说,巴伊这样互炸,它们也蒙了。
一是不能谴责谁谁谁在迫害本国境内的俾路支民族。
二是不能站在伊朗一边谴责巴基斯坦,也不能站在巴基斯坦一边谴责伊朗。
阿三现在有没有一种哑巴吃黄莲的感觉?天天想害人,早晚被反噬。
只要伊朗和巴基斯坦合作下去,为害多年的俾路支恐怖势力这个毒瘤必将被铲除,别忘了,中国也很想打击它们。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送给那些恐怖分子和它们的背后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