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第一酒企到全球第一酒店巨头,洲际如何穿越246年? | 案例_风闻
砺石商业评论-砺石商业评论官方账号-砺石商业旗下专注大公司深度报道的专业商业媒体。昨天 09:56
**导语:**从“酒”到“酒店”,从全球第一酒企到全球第一酒店巨头,洲际酒店集团和它背后的巴斯家族经历了怎样的246年?
金梅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洲际酒店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酒店集团,其从2003年荣登世界酒店集团300强首位以来,曾连续多年排名世界酒店集团第一位。但很少人知晓的是,这家企业的前身竟然是曾经的英国啤酒第一品牌,甚至做过世界最大的酒企。
从“酒”到“酒店”,全球第一酒企到全球第一酒店巨头,洲际酒店集团和它背后的巴斯家族经历了怎样的246年?
1
啤酒厂的第二曲线
1777年,一个叫威廉·巴斯的英国人,用自己半辈子的积蓄在英国特伦特河畔的伯顿小镇建造了BASS巴斯啤酒厂,发明制作苦啤酒。没几年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啤酒甚至被经销商们搬上货船运往海外。
威廉·巴斯还将自己岳父的客栈红狮子Red Lion打理得井井有条,不知不觉将啤酒和酒店暗自连接在了一起。
19世纪初,在家族第二代手中,啤酒产量被推升到2000桶。1827年,家族第三代麦克托马斯·巴斯接掌企业,那时酒厂的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万桶。
随着啤酒文化的兴起,当地的啤酒厂越来越多。为了获得更有利的市场地位,1837年,麦克托马斯·巴斯决定强强联合,与约翰·格雷顿以及理查德·拉特克列夫合伙,成立了巴斯·拉特克列夫·格雷顿公司(下文仍简称巴斯)。
1839年,随着穿过伯顿的铁路开通,巴斯啤酒被运送到了英国各地。1860年,巴斯扩建后已经拥有了3家酿酒厂,产量达到惊人的42万桶,巴斯还建造了英国最大的私人铁路网络。
1876年,巴斯的红三角商标成为英国的第一个注册商标。次年巴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厂,年产量达100万桶。借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浪潮带来的强大出口业务,巴斯甚至夸耀其产品“在地球上的每个国家”都有销售。
巴斯家族成为有名的慈善家,不但向伯顿等镇捐赠了大量善款,还为公司的员工组织了世界同类私营公司中规模最大的年度巴士旅行。凭借着巨大的品牌声量和兼并扩张战略,巴斯啤酒成为各个酒吧的常客,在公司自有酒吧和其他酒厂的酒吧中都备受欢迎。
法国印象派画家马奈代表作《酒馆》中,有BASS啤酒的红三角标志。
然而,风云变化的市场却让一切突然急转直下。
随着广播、电影等娱乐方式的普及,酒吧已经不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唯一去处了,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让酒吧行业雪上加霜。与此同时,政府对酿酒业增加的税收力度也给了该产业一记重击。
啤酒市场迅速进入寒冬,很多拥有众多酒吧的啤酒企业面对巨大的资金压力,变得摇摇欲坠。巴斯原本因为没有布局海量酒吧逃过一劫,但市场竞争加剧后拥有酒吧的企业开始限制酒吧出售非自家品牌的啤酒,巴斯进入了黑暗时刻。
这些问题加上当时萧条的经济,迫使巴斯从1900年的20家啤酒厂减少到1928年的8家,大量员工被解雇,产量也断崖式降低。1935年,巴斯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的FT30上市谋求自救。
好在二战结束后全面的经济复兴开始了,随着人们消费热情的高涨,巴斯结束了艰难时刻,也继续通过兼并收购沿袭着以往的扩张道路。在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中,巴斯获得了对威廉汉考克公司和文洛克酿酒公司的控制权,净利润获得了超过120%的增长。
不过,巴斯并非高枕无忧。
已经习惯了通过规模寻求增长的巴斯集团,很明显地陷入了“变大”的路径依赖中,对市场的变化和创新的必要熟视无睹。它不愿更新自己的定价系统,无视顾客对口感清淡型啤酒的需求,无法对自己的经营进行一体化整合。
这些问题暂时被发展的浪潮掩盖了,但问题依然活生生地存在着。
在20世纪60年代,巴斯终于认识到了现代化变革的必要性。1967年,巴斯同查林顿联合酿酒公司合并,在自有高端啤酒的基础上,增加了烈性酒和软饮料经营,拥有了英国最多的酒吧,分销网络得到了完善,公司的业务开始多元化,活力逐渐提升。
但好景不长,进入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放弃了缓慢的铁路货运,转向更加便捷的公路运输,这使便捷装的高端小瓶啤酒开始流行。但此时的巴斯,却不顾内部的激烈反对,竟然逆时代潮流,大力度生产查林顿的大型桶装酒,让巴斯落到了时代的后面。
幸运的是,尝试到了多元化的好处,巴斯集团的“第二曲线”正在向它招手。
2
223年巨轮转航
1970年,公司从石油巨头埃索公司手中收购了50左右家酒店,为巴斯的规模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接待服务业从此开启。
虽然,当时这项业务还不足以与酿酒业务相提并论,但是刚被提升为CEO的伊安·普罗瑟,却意识到了酒店产业的巨大增长潜力,并决定将其作为公司重要的未来业务。
随着酒店业务的迅猛发展,财大气粗的巴斯在“变大”思路的指引下,将目光投向了酒店行业的佼佼者——希尔顿。虽然这场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巴斯并没有停下来继续寻找猎物。
就这样,假日酒店进入了它的视野。
1952年,美国社会动荡,酒店业两极分化,除了华尔道夫、圣瑞吉这种豪华酒店之外,剩下的就是服务不规范的中小旅馆。凯蒙斯·威尔逊看到了家庭外出旅游对经济型住宿品牌的强烈需求和巨大的市场空缺。
踏着联邦政府即将投资760亿美元建造州际高速路的春风,它的假日酒店Holiday Inn以低廉的价格和靠近高速公路的优越位置,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住宿企业。
在20世纪60年代,它们就首个推出酒店电子预订系统Holidex,可以在50个国家预订1700家酒店。并且这个预订系统后来实现了与航空公司和旅行社系统关联,为旅客推出“一站式出行”服务。
但随着酒店的扩张,威尔逊的资金越来越紧张,他立刻想到了“特许经营”的方法来迅速拓展品牌,并在此后被众多同行模仿。1972年,每三天就有一家Holiday Inn开业。1983年,假日酒店推出了专注商务旅客的皇冠假日品牌。
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假日连锁酒店却开始走下坡路。酒店业中汉普顿客栈这样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迅速发展,对比之下,假日酒店的设施陈旧、服务质量差和房价过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个危难时刻,正是巴斯集团介入的最佳时机。
1987年9月15日,巴斯集团以4.75亿美元获得了假日酒店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外,世界其他所有地区的排他性品牌使用权,集团的酒店业务跳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时代的命运还在为这项业务继续加码。
不久之后,英国一项俗称“啤酒条例”的法律,开始限制啤酒公司拥有的酒吧数量。1989年,拥有约7190家酒吧的巴斯集团,处理掉了三分之二的酒吧,它们备足了弹药向酒店业务疯狂出击。
1989年8月25日,巴斯以22.3亿美元收购了假日集团旗下的1410家特许经营假日酒店和177家假日公司所有或管理的假日酒店。巴斯集团成为酒店行业中不容忽视的存在。
完全接过品牌后,巴斯集团启动了一项10亿美元的项目,来重塑假日酒店的品牌形象。
首先,扩张其高端的连锁酒店——皇冠假日酒店,并创立自己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即假日快捷酒店。另外,为了提高酒店的预订能力,1992年,巴斯又投资了6000万美元用于酒店技术设备升级。
随着啤酒和酒吧行业的日渐低迷,巴斯集团向酒店行业布局的决心更加坚定。
1998年3月,巴斯集团以高于万豪集团等竞争者的出价,从日本西武集团手中以29亿美元购得洲际酒店连锁集团在77个国家的211家酒店。巴斯在高端酒店的布局变得更加完善,它的业务也就有了更广阔的未来成长空间。
这一年,巴斯从Staybridge Suites入手开始进军长住酒店业务。通过持续的收购,集团奢华、品质、高端、长住的品牌金字塔逐渐形成,并且每一个品类的品牌数量不断增加,来满足更多市场需求。
随着酒店业务逐渐壮大,2000年,巴斯集团出售酿酒业务,公司更名为六洲酒店集团(Six Continents PLC),确立了其专注于酒店业的发展,此后又将软饮料业务分离了出来。
2003年,六洲集团更名为洲际酒店集团,223年的巨轮成功转变航道。
3
大与强
成功切换了赛道后,洲际如何拿下世界酒店龙头的位置呢?
首先,两百年的全球化经验是洲际集团的优势,全球规模的运营体系和对全球文化、市场的深度解读,让它们可以给酒店准确地差异化定位,并通过对高端细分市场的需求满足,创造高毛利的运营系统。
其次,集团通过(洲际、皇冠假日、丽晶等)高端酒店的优秀业绩,和高端酒店形成的巨大运营网络,进一步渗透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中端市场(假日、智选假日),从而实现集团渐进有序的生长。
同时,根据全球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经济状况,它们会调整集团拥有所有权和租用的资产,从而实现集团的收益最大化和资源的最佳配置。
当然,始终如一的高质量服务是洲际全球化扩张的基础。
为此,洲际建立了标准化管理的服务准则和创新性的特色服务,一切必须按照标准执行,并根据服务情况严格检查、奖惩分明。如每间酒店都有24小时随叫随到的医生和牙医;一些国家的客房放《圣经》,服务员必须每天翻一张新页;在欧洲的一些酒店里,每个酒店都有一位牧师,倾听客人的诉说,为客人排除困惑……
在稳定的品牌效应和不断扩张的品牌矩阵下,洲际还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化的酒店忠实客户奖励计划——优悦会——来促活自己的会员,最大限度发挥私域用户的价值。
2003年,在资本和管理的双向加持下,洲际荣登世界酒店集团300强首位,这种优势地位保持了20年年。但随之洲际的问题也开始逐渐凸显,这一过程从洲际在中国的发展就能清晰看出。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洲际就接管了北京丽都酒店,抢滩中国市场。随着业务的逐渐铺开,洲际对中国市场的认知也随之深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迅猛发展让集团开始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
酒店要发展,人才是第一步。2006年,洲际在上海成立首家英才培养学院,并与多个教育机构合作培养专职人才,并在此后发展为洲际酒店学院。
2008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产阶级消费主体兴起,洲际将大中华区市场视为仅次于美洲的第二大市场“Second Home Market”。集团还推出快速通道计划,引进具有人力资源和金融背景的专业人士,支持洲际的扩张发展计划。
在房地产狂飙突进的这些年,许多地方政府为提升城市形象,在土地出让中,明确规定必须捆绑配建国际高端连锁品牌酒店,洲际在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了快速扩张时期。
2012年,洲际为中国人量身定制的具有中华礼仪和东方待客之道的高端品牌——华邑酒店及度假村涌现出来。集团在中国高调宣布,五年内将有1450家酒店投入营业。
迅猛的扩张,却让洲际在中国开始接二连三地遭遇滑铁卢。
2012年前后,由于管理不达预期,洲际酒店管理集团与业主的“离婚”案至少发生了5起。
三亚华宇在《解约通知书》中,详细罗列了洲际自2005年以来,在管理方面犯下的“九宗罪”,包括客房贱卖、谎报收入、篡改经营数据、管理混乱致物品丢失、采购价格虚高等。洲际派驻酒店的管理层在6年的管理期内,共更换了6任总经理、6任财务总监、5任销售总监。频繁的高层调动,严重影响了酒店的稳定经营,甚至发生大件资产如宴会用餐车、大叶檀家具丢失的现象,酒店价值超过约300万元的空调设备因管理方选择价格低廉的假冒伪劣冷媒,导致严重损毁报废。
不善的管理、高昂的管理费(管理费包含2%的总收入和毛利润3%-8%的奖励管理费,综合起来占到酒店总收入的4%-6%),甚至欺诈瞒报行为,让那些早期欢欣鼓舞将物业托管给洲际的人,开始跟洲际对簿公堂。
但彼时正是中国的酒店业务爆发式增长的时间,作为世界酒店龙头,这些事件根本无法阻止洲际进击的脚步。
它们在一二线城市完成跑马圈地后,开始借着高端酒店的经营网络向三四线城市的中端酒店进发。2016年,为了加快在三四线城市的发展速度,洲际集团开放了智选假日酒店特许经营模式,成为众多下沉市场中首个进入的国际酒店品牌,中国成为洲际增长最快的市场。
虽然在二线以下城市,洲际集团的酒店数量已经占到了80%,但公司在高端酒店上的布局也没有停止。2018年,造价20亿元的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开业,这个地下酒店瞬间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但同样吸引人们目光的,还有这家高星级酒店的卫生问题。
曾经被飞速发展掩藏的种种问题,在2019年开始的三年疫情,地产的“三道红线”,国际局势的转变和经济的变化中突然爆发出来。酒店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铁卢,洲际酒店更是今非昔比。
不但曾经的世界酒店巨头的位置,被收购喜达屋带来规模暴涨的万豪集团稳稳地握在手中多年,中国本土品牌40年的狂飙式增长,也在大大挤压它们的生存空间。蛋糕没有变大,但抢食蛋糕的人更多了,自然会带来竞争的加剧。
如今很多国际品牌的撤牌,业主纷纷更换了性价比更好的国内品牌,这对洲际而言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警钟。
曾经洲际作为国际集团的先发优势,在国内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中已经逐渐模糊,在追求规模的舍命狂奔中,洲际的人才短缺、人员频繁调动和管理下降等问题,集团应该放在战略高度来对待,因为洲际的管理问题绝非仅仅在中国。
2023年5月,巴厘岛的洲际酒店,一对中国籍情侣意外死亡的事件中被指出了诸多疑点,这些问题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了洲际酒店的各种管理漏洞。
2023年,洲际依然在向“变得更大”的道路迈进,加盟广告的力度也不小。但其漏洞百出的管理和被众多用户吐槽的糟糕售后,让人们不禁担心它是否走在了巴斯啤酒曾经“灭亡”的老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