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人经常‘以德报怨’?_风闻
纵横鬼谷-略懂认知、文化、博弈、经济、历史、科学、哲学……昨天 12:09
事情是这样的,我发的一个帖子邀请观友讨论如何看点“第2000台挖掘机下线!徐工印度公司当地化制造里程碑时刻”。
好家伙,我帖子里只是简单批判‘投资阿三’这种行为的,评论里居然有人自行脑补‘虚空打靶子’,‘二元对立’。
比如“中国应该像美国封锁中国一样封锁印度,对吧”这条评论,这句话问的我有点无语。
让我无语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这句话背后的思想很值得分析思考,因为这种病态思维在我们国家是非常流行的,也是我观察和想要批判的一种病态思维。
首先,这个世界最主要的运动形式是什么?
只有搞清楚这个,才能判定‘主、次矛盾’,有了轻重缓急、主客分明,才有可能进行一次正确、全面、客观、科学的思考过程。
我们比较少谈论一个完整正确的思考过程,而糊里糊涂的在那思考。
这个世界最主要的运动形式是什么?或者说最基础的运动形式是什么?
还是要限定一下范围,否则这么思考范围无限大,思考效率接近零。
限定范围是对‘生物’,我们必须思路清晰,我们要的知识是对‘无生命物体’,还是对‘生物、人’,这样才能思考分析出隐藏知识。
对于‘生物’,就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当然还有寄生合作关系等。
再抽象化,对于生物,对于人来说,最主要、最基础的运动型是就是‘博弈’。
正所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好了,有了可靠的起点,才能展开有效思考,正确思考。
《合作的进化》有段时间我在观网不断推荐,不知道看得人多少。
这本书是博弈论领域的研究著作,在我眼里这才是社会科学的真正研究,真的对‘规律’观察和抽象提炼理论,而非对所谓‘权威、大师’给的概念名称,去水论文。
只有对‘规律、现象’进行观察研究,才能进行开拓性研究,这应该算是对科研常识?
里面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非集权、利己策略的环境下是否能自然诞生合作?”
这假设才对味,直接拉两个我们人类经验概念里对‘合作’最优反作用力,甚至在一些人眼里是‘完全对立矛盾’的进行极限思考,要么失败,要么就获取开拓认知边界的新知识。
这假设,直接让我有了更好的理论工具,去消化整理我们几千年文化学的那些‘仁义礼智信’,‘非攻兼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等等。
我们现行社会文化、舆论或教育思想界,是不是都提倡‘和’,和平、温和、和和美美?
主观诉求不会变成既定事实,只有配合客观行动,客观行动里包含正确方法、科学理论,以及充分资源和匹配的执行能力,那么主观愿望才可能达成。
我们社会侧重讲个‘愿景、期望’,而比较少谈论客观方法、科学理念等,这造成许多人还是使用几百年前人的思维看待问题。(这里几百年,以近现代科学理论爆发为参考点,不与国际比较的历史叙事,不值得读,因为它毁人不倦)
在《合作的进化》里,使用了符合世界的基础博弈模型“囚徒困境”,而后采取一场计算机竞赛。
原文:
在“重复囚徒博弈场景”计算机竞赛中,每个参加者写出一个体现在每一步都选择‘合作’或‘背叛’规则的程序,这个程序在选择时可以使用对局的历史。
为了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我邀请了博弈论专家提送程序参加上述的计算机竞赛。
竞赛是循环进行的,即每一个参赛程序都与其他程序相遇。
按照事先宣布的竞赛规则,每一个参赛程序还要与它自己以及一个‘随机’程序相遇。这个随机程序,以相等的概率随机地选择‘合作’或‘背叛’。
每轮游戏有200次对局,每次对局的支付矩阵如下:
对双方合作,各自奖励3分;对双方都背叛奖励1分;有一个背叛而另一个合作,对背叛者奖励5分,合作者0分。
这是‘囚徒博弈’模型的基本规则,
回到计算机竞赛规则。
没有参赛者因为超过规定时间而被取消资格。事实上,为了获得每对参赛者得分的更稳定估计,每个循环赛重复了5次,一共进行12万次对局,24万个不同的选择。
提交14个程序,来自5个学科背景: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数学和社会学。
竞赛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允许不同学科的人以相同的形式和语言进行相互作用。
绝大多数程序都来自那些已经在博弈论或在“囚徒困境”领域发表过论文的人。
下图是这一轮竞赛得分:
最终是由多伦多大学‘阿纳托尔·拉帕特’教授提交的‘一报还一报’策略获得竞赛。
这一策略是所有提交程序中,最简单的(看程序长度),结果却是最好的。
‘一报还一报’开始选择合作,然后就按对方上一步的选择去做。
这一决策规则在有关‘囚徒困境’研究领域是最著名的,被人讨论最多的策略。它容易理解,也容易被变成程序。它因为能引发人民的合作而著名。
作为参赛者,它具有不易被剥削,且能和与自己想通策略相处很好的特性。
在于所有参赛者都知道的‘随机’程序相遇时,它就显得太宽容,暴露不足。
另外,众所周知,‘一报还一报’是一个很有利的竞争者,在以此预赛中‘一报还一报’名列第二,另一个次预赛中名列第一。参与此次计算机竞赛程序的人都知道这些结果,关于预赛的情况都通知了他们。
所以毫不奇怪,他们中许多人都使用了‘一报还一报’的原则,并且试图改进它,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提交的复杂程序,没有一个能够表现的像原本的‘一报还一报’一样好。
上面是《合作的进化》里的内容。
想来,有的人已经发现了,我们社会舆论场上,争论不休的‘以德报德’还是‘以德报怨’,在老美社会科学领域,已经‘科学化’了,说白了,国内常有人一遇到难题,就说‘难以量化’,看看别人,呵呵。
‘一报还一报’策略,在我们连续历史演化里,某个阶段是社会显学,某个历史时代,却被人扭曲导致人们思想混乱。
近些年我们官方也逐渐使其主流化,这是积极健康的信号。
既然是‘基础学科’,且是社会科学的,那么这理论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其实我一直有一个观念,那就是社会科学的对于普通人应该传授教育更多,自然科学的有个底子即可,比如‘一报还一报’变成我们社会共识,那么我们的社会建设将进入最高效状态。
人人有矛盾,不会无谓忍让,而导致黑恶势力变大,因为现在‘有政府状态’,是有力量制衡的。
而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保持青春活力也是有力的,不会因为每个人都‘明哲保身’,最后导致‘和光同尘’的最优策略被选出来。
以上是内部视角使用。
中国人要富裕,必须走向世界。
所以,我们这一代,必须大多数人都具备国际视野,国际博弈。
同样的道理,从《合作的进化》里,已经解释了‘一报还一报’,既简单,又好用,可以作为我们国民基本博弈策略。
我们对外部交流沟通,也就不会有错误认识,以为单纯‘让利’才能获取‘合作’,而是知晓天道规律,博弈规律下合作如何诞生。
在最不利于‘合作’的,非集权、利己自私环境,合作都自然而然产生,与人打交道,就不该出现过多退让。
这样我们对外的思想和策略,都会更加科学,更加正确。
比如,产业转移的规律性,逆规律会造成‘成本大于收益’,我们对外何须只有‘封锁’策略一条?难道不会引导产业链转移?不会选择哪些产业需要留下?不赚钱,但有战略需要就该留下,排序优先级,分类管控。
对要转移出去的,那么就该选择在我们的射程之内,最舒服的位置。
这些思考反应有些人觉得是‘不对’的吗?觉得保护或捍卫我们正当权益是‘不当的’?或者觉得捍卫权益是‘羞耻感’?
人的正确思考,必须结合客观规律,客观现象,正确方法,科学理论,而非根据所谓‘道德论’、‘爸爸妈妈爷爷说’、‘汞痣读者说教’。
这才是独立思考,科学思考的开始。
而这些‘合理’的存在,评判标准就是为我们服务,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