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的十大错误“常识”_风闻
Samaritan-1小时前
一、“大唐是开放自由的朝代,老百姓能随便出国和外国人交往,比后来闭关锁国的满清强得多”
事实:和所有皇权专制王朝或者说“商鞅秦制”王朝一样,唐朝对人口流动和外界交往严厉管控,
唐朝P民离开自己所居住的县必须有保证人帮忙申请“过所”(通行证)否则视为犯罪,逮住即判处一年徒刑;
唐朝P民不经过官府私自和胡人交易同样视为犯罪,逮住即判处一年徒刑。
更不用说离开大唐去外藩了,说小了是偷渡,说大了就是突厥或者吐蕃的奸细,当场一刀砍了也正常。
(学习玄奘法师取经从如何偷渡学起)
(友情提示,别以为在专制王朝体制下的一年徒刑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时候的坐牢环境可不比现在,
参考的话自行查阅方苞的《狱中杂记》,希望有人别跟我犟“那是满清,‘我大唐’不会如此”。哦,如果那样你们都对。)
二、“大唐文明进步,唐律是重视人权的先进文明法律体系”
事实:嗯?《唐律》原文“奴婢贱人,律比畜产”,是吧?可真够重视人权的。
三、“大唐男女平等,女性地位空前提高,不讲究封建礼教,女人丧夫后可以随便改嫁”
事实:《唐律疏议》明文“妇人以夫为天”、“妇有七出”(七种法定休妻理由,其中包括无子、妒、多言等)、“妇人送客不逾阈”(限制女性人身自由);《女论语》、《女孝经》等传统“女德”书籍均成书于唐朝;丈夫死后改嫁在唐朝是小概率现象,大多数寡妇只能孤苦伶仃过一辈子。
至于拿唐朝公主等极少数宫廷贵族女性如何骄奢淫逸、争风吃醋的案例代表所有唐朝妇女的,不如说杨贵妃常吃荔枝所以普通唐朝女性都能吃得起荔枝得了。
四、“唐朝的李世民是千古完人,又能打又勤政爱民,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
事实:嗯……军事才能不错先不论。
《贞观政要》
“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絶逺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陛下虽每有恩诏令其减省,而有司作既不废,自然须人徒行,文书役之如故。臣每访问,四五年来百姓颇有怨嗟之言”
“即日徭役似不下隋时,懐洛以东残人不堪其命”
貌似“大野世民”对待P民的手段和“普六茹广”也就半斤八两。
五、“武则天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女性统治者”
事实:武则天的伪周政权对外屡遭突厥、契丹吊打,对内实行酷吏特务统治,对高层勋贵进行大清洗,对底层平民百姓横征暴敛残酷剥削,甚至导致编户齐民流亡过半
(《旧唐书》韦嗣立列传记载:今天下户口,亡逃过半,租调既减,国用不足)
就这德性简直和汉武刘小猪的统治后期相得益彰了。
问题是,人家汉武对百姓横征暴敛天下户口减半,毕竟还是换来战绩的赫赫武功,你武则天横征暴敛,最后被周边蛮族全面吊打?
六、“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汉藏两族人民和同为一家”
事实:别搞笑了。
终唐一朝,吐蕃一直是唐朝最危险的敌人。
文成公主去世于公元680年,在她去世前十年(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就已公开和唐翻脸,吊打了薛仁贵的十万大军,并且“连岁寇边”,不断劫掠唐朝州县。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人更是直接攻入长安城烧杀抢掠
《资治通鉴》“吐蕃剽掠府库市里,焚闾舍,长安中萧然一空”
“吐蕃大掠汧阳、吴山、华亭等界人庶男女万馀口,悉送至安化峡西,将分隶羌、浑等。
乃曰:「从尔辈东向哭辞乡国。」众遂大哭。
其时一恸而绝者数百人,投崖谷死伤者千馀人,闻者为之痛心焉”
————原来这就是“和为一家”?
七、“大唐推行府兵制度,因此武德充沛、武功赫赫”
事实:府兵制度到唐高宗即位时就基本破产,按条律府兵门户该免的徭役不免,该赏赐的财物土地不赏(因为贵族门阀吞并大片自耕农土地导致对府兵无田可授),民众纷纷逃避府兵职责,甚至在府兵门户下的青壮年靠自残手脚逃役。
府兵体系中的职务名“侍官”“卫士”甚至演变成当时唐朝老百姓骂人的话含义约等于“贱奴”,导致唐官府只能以募兵代替府兵。(如果看过马亲王的《长安十二时辰》应该能理解)
八、“大唐长安是当时地球上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外国人做梦都想居住在长安”
事实:除晚唐时皇权衰微,长安完全是为了维持隋、唐两朝以皇帝为核心的专制集权统治而规划的城市。
首先,不像后世宋朝的东京、明朝的南京,唐长安城根本不存在一个社会学上严格意义的“自由流动的市民阶层”,也就是说,有幸在长安城上户口(那阵子叫”编户齐民“)的人,和当时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一样,没有自由离开的权利(要是随便就走了人头税起码要少一份)。同样,外来人落户长安,必须找到起码两个本地保人和你联署保甲。
可笑的是,在长安的胡坊(外国人聚集区),只要给朝廷交了人头税就可以随便落户,只能说有些事情就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长安在城市管理上奉行里坊、宵禁制度。过钟鼓报时点如果没及时回家必须回到某个坊内借宿,而很多坊内的规定就是人不出门。
敢大半夜的在朱雀大街溜达被巡逻队逮住被当场打死也没处喊冤。
而长安的城市建设水平,这么说吧,城墙是土墙版筑的(在唐朝的任何关于长安的记录都记载城墙版筑没有包砖),道路是“比城外平整的黄土路“,一下大雨皇宫里都遍地泥泞以至于官员无法上朝,而且土墙多有垮塌需要及时修补(杨鸿年《隋唐两京考》)。
如果是草原酋长或者山沟头人,仰慕长安城大概是真的。
如同当时吐蕃、高句丽、日本这样社会结构已非原始外藩使者的记录,仅慨叹了长安的面积大、宫殿高、人口众多,除此以外可没有表现出什么”敬仰之情“。
若是同时代,在君士坦丁堡,已经习惯了下雨无泥泞的碎石道,在城里看赛车、泡澡聊天、对英白拉多的私生活品头论足的市民们,想必应该不会太羡慕天天宵禁、满地泥泞和被黄土墙围着的生活。
九、“安禄山史思明是邪恶的,大唐官军是正义的”
事实:这种”“封建割据军阀VS专制帝王狗咬狗” 的成王败寇还有正义邪恶之分呀?
安史叛军杀人放火是不错,难道唐官军对待P民就秋毫无犯了?
诗圣杜甫曰: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什么意思不用翻译了吧。
更不用说睢阳的民众都落到张巡所部的肚子里去了,难道他们是为了“正义”牺牲了自己?《
《唐书》:初,上(唐肃总)欲速得京师,与回纥约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这种公开出卖本国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换取外国军事援助的操作,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十、“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朝廷无数次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都失败了,中华文明从此走向衰落”
事实:可拉倒吧,没见藩镇割据地区的老百姓过的日子比朝廷直辖地区差多少呀?
“皆冒寒暑,与士卒均劳逸”“为魏帅十年,大得民情”这些藩镇控制区又不像唐朝廷统治区的老百姓,要交人头税和土地税。
“残虐不治”的藩帅,容易被牙兵或杀或逐,不敢不好好干。相反唐朝皇帝哪怕昏庸无能,也没人敢给他换上一换的意思。
所以说,很难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对一千多年以前的众多人口所堆积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社会有多么好的幻想。
还有就是来大唐朝贡的外国友人,大唐给的赏赐比贡品贵重的多,而且还给这些外国友人免费的驿馆饮食,走的时候管送,给日本友人租船修船,果然是大国风范,和前头的丝绸缠树也差不到哪里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