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也有更年期,要治吗?怎么治?_风闻
医学界-医学界官方账号-为你提供可靠、有价值的内容是我们的存在方式。25分钟前
撰文丨燕小六****
责编丨凌 骏****
在男科、男性内分泌相关门诊中,有一种疾病存在明显的“宣传效应”。
“每次我们在电视、报纸、互联网做健康科普,或者每年10月28日‘男性健康日’做主题宣讲后,来看男性更年期的会明显增加。能从日常的一两人,增至门诊量的1/3,但接着又降回去了。”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宏军告诉“医学界”。
1939年美国医生沃纳(Werner)首次公开提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概念。此后,医学家们围绕这一问题,先后提出“男性绝经期”“男性停经”“中老年男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等术语。2002年,国际老年男性研究会(ISSAM)将之命名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是一种和年龄相关的雄激素缺乏(主要是睾酮)综合征。
数十年过去。如今,李宏军用“相当落后”,来描述男性更年期的诊疗现状。“很多年没有突破性进展,认知远远不如女性更年期。”
这或许和男性更年期的复杂困境有关。一方面,男性更年期的污名化和认知不足更甚于女性,不少医生、民众质疑它是否真实存在。另一方面,男性更年期在定义、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及目标等方面仍存在较多争议。这导致很多男性,甚至专业医护们,既没能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也无法开展真正有意义的诊疗或研究。
受访者提供
因为更年期,他们立下遗嘱
老张和儿子大吵一架后,意识到自己很不对劲。
那是2023年年中,老张快50岁。即使刻意少吃,他的肚腩和胸脯慢慢鼓起来,一抓一把肉。做事提不起劲,记性大不如前,前脚布置下去一个任务,后脚就忘得一干二净,脑子像断电一样。
变化的还有他和妻子、儿子、朋友们的相处模式。“以前,我和儿子关系很好,他觉得我开明、能讲理。现在,遇到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想骂人。有一天,我看到儿子用筷子敲两下碗,火一下子腾起来,夺过碗就砸地上了。儿子说我发神经,我俩就吵起来了。”
妻子和他同龄,多次提醒老张上医院看看:“你和我更年期的时候一样。”“你说什么呢!哪儿有男人更年期的。”老张一听,炸了。
“很多男性不愿意承认自己更年期,认为这是老太太才得的病。”李宏军告诉“医学界”。
但身体骗不了人。根据我国《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诊疗专家共识(修订稿)》等,雄激素具有多种重要作用,包括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发育、成熟,维持男性生殖器官功能,促进精子生成,维持肌肉强度和质量、骨矿物质密度和强度等。
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体内的雄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多种器官与系统功能、生活质量等受到影响。现代医学将与之相关的症状归入4大类,包括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等性功能障碍症状;出汗、心慌、乏力等血管收缩症状;精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抑郁症状等神经、精神心理症状;以及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和血糖、血压改变等代谢性症状。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可能和很多慢病共病,互相拖累。除糖尿病、高血压外,中老年男性的轻度贫血、冠状动脉病等,都被发现和血清睾酮水平下降有关。再加上心烦、整宿失眠,更年期症状不断加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身体状况犹如一团乱麻。一系列回顾或前瞻性研究指出,睾酮降低和男性全因死亡率有关。
杰德·戴尔蒙德在《度过男性更年期》一书中,调查、发现31-80岁(平均55岁)男性的诸多临床症状和不适,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性欲减退80%、勃起功能障碍80%、疲劳或精力不足80%、抑郁70%、身体疼痛感和四肢僵硬65%、易怒和不理智60%、夜间盗汗50%、皮肤变薄和干燥46%、潮热25%、早泄和不射精25%。
有文献显示,亚洲女性平均在50岁左右,进入围绝经期。男性更年期也基本始于这个年龄。有些家庭的子女会在此期间进入青春期。“两个更年期加一个青春期,这日子咋过?”李宏军感叹。
综合《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等文章,西方国家有症状的男性更年期发生率为30%-70%,但因为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性和规律性等,有效诊治率仅为10%。
李宏军及其团队对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万名35-70岁男性进行调查,发现男性出现更年期症状的比例,在人群中达30%-40%,重症发生率约10%。真正会到临床就诊的,也就是这10%的重症。其中,约20%有轻生倾向,10%伴有轻生行为。
李宏军曾参与过一名男性更年期患者的多学科会诊。就诊前,患者已经写好了遗书。“男性更年期具有隐蔽性,不被重视,可能导致男性痛苦不堪,甚至有自杀倾向——这就是我们要关注它的理由。”
受访者提供
**男性更年期研究,**落后女性几十年
李宏军是国内较早一批关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医生。2005年,他曾与中国工程院郭应禄院士共同主编中国首部《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学术专著。《中国男科学杂志》2023年文章显示,近20年,国内形成多个代表性的研究者与研究单位。李宏军是发文量最高者。
他发现,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患者往往有曲折的就诊史。“病人找到我时,说得最多的症状是出汗、乏力、浑身不舒服、骨质疏松或情绪不佳,去过内科、内分泌科、骨科、精神心理科等。这些症状不够特异,很可能被误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抑郁等。而越是容易焦虑、抑郁、情绪不好的人,其本身雄激素水平可能偏低。”
即使踏进诊室,一部分患者仍无法接受更年期说法。甚至有同行提出质疑,认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更像是个噱头。
欧美存在同样情况。2023年秋,英国英格兰地区的一处急救中心称,将为男性员工提供长达一年的带薪休假,以应对男性更年期等问题。这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人翻出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官网文章,指责这一福利毫无意义,因为“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男性更年期诊断”。
李宏军解释,这反映出针对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误解非常多。即使是医疗专业人员,也可能把男性和女性更年期混为一谈。
临床形容女性更年期就像“跳悬崖”,雌激素分泌会在短时间内断崖式下降。因此,女性更年期症状几乎是百分百会出现,且往往程度较重。
男性更年期更像是“下山坡”。美国梅奥诊所内容显示,从四五十岁开始,生理性雄激素分泌会以每年1%的速度渐进性下降,直至一个维持水平。有时,一些因素可能强化或加速这一过程。比如,患有某种急慢性疾病、做了一个手术、服用药物,以及离异、丧偶等家庭变故。约40%的更年期男性会有程度不一的临床症状,但大部分人不知不觉地就度过了。
早年就有学者提出,要加强对男性更年期的研究,尤其不能将女性更年期的概念直接套用在男性身上。这容易让人把男性和女性的问题对应起来理解,从而引起误读。
时至今日,医学界对于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评论和综述文章很多,研究报告却很少。包括男性更年期具体从何时算起、中老年男性雄激素变化有何趋势,以及男性更年期诊断标准或治疗方案等,迄今没有统一认知。“相关研究要落后女性更年期十几年。”李宏军说。
这体现在临床诊疗中,就是很多医生不懂男性更年期,可能会“唯数字论”,只关注雄激素(睾酮)测量值变化。“但这不是诊断的必要条件。”李宏军说,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不像糖尿病,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看到数字异常,就知道出问题了。事实上,不少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雄激素水平并不低。
这里所说“不低”是指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打个比方,有个人10年前每月挣10万,现在每月挣1万。不能说他现在没钱,但肯定不比从前。这就提出了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诊断的一个难点,即无法获知男性过往的激素水平,变化也无从谈起。
其次,全球范围内尚未就雄激素缺乏的诊断切点达成一致,大多采用青年男性平均值的下限,称之为生理范围低限。睾酮分泌具有时间节律性,受到年龄、遗传背景、种族、生活方式因素及合并症等多因素影响。不同学术机构出于不同考虑或研究人群不同,给出的临界值就有差异。
近年,世界各国陆续就男性更年期、LOH颁布指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年5月的一篇综述显示,欧美多国共9篇指南给出7个不同的诊断切点。《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OH)诊疗专家共识(修订稿)》提出的诊断标准,和这9份指南都不一样。
再次,雄激素(睾酮)检测是一个化验结果。雄激素要通过受体发挥作用。目前的临床技术无法了解雄激素受体功能、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等。因此,高雄激素水平未必等于有功能,反之亦然。
李宏军指出,目前临床诊断达成的基本共识是,先由医生初步筛查、评估临床症状,同期患者要完成“老年男性症状评分(AMS)”或“老年男性雄激素缺乏(ADAM)”问卷。接着,测雄激素,针对雄激素水平不低、但症状严重者,可以做一些对症处理或进行雄激素补充的试验性治疗,过一段时间再根据疗效、做回顾性诊断。
为啥不敢补雄激素?
2023年年末,因为膝盖疼、行走无力,老张去看了骨科,遵医嘱、按时吃钙片,多晒太阳。他还在朋友建议下,抓了几帖中药,买了不少保健品。情况没有明显好转。他内心接受了自己更年期的现实,还通过上网检索,知道另一个治疗选择:补充雄性激素。
李宏军表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分几种方式,第一是宣传教育指导,旨在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第二是帮助他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减肥、合理饮食。第三是用药。第四,针对症状多样、严重者,要多学科专家会诊。
在美国,2018年,其泌尿外科学会和内分泌学会都提出,对有年龄性低睾酮相关症状和体征的男性进行睾酮补充治疗。两年后,美国内科医师协会建议医生在解释风险和益处后,考虑对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使用睾酮治疗,以改善其性功能。
我国专家共识表示,睾酮补充是治疗典型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有效方法。
“对一部分男性来说,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睾酮缺乏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同样地,相关疗法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获益风险比。”李宏军介绍,最大的担心就是前列腺癌。这成为一个困扰,大家轻易不敢研究雄激素补充,也不敢向老年男性推广。
关于睾酮补充与前列腺癌,早在2009年就有指南指出,无结论性的证据表明用药会增加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风险,也无证据证明这可能促使亚临床型前列腺癌,转换为临床可测性前列腺癌。但是,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睾酮能刺激局部进展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生长。睾酮补充还可能增加心脏病发作、卒中、静脉血栓等风险。
一般认为,45岁以上男性在接受睾酮补充前,应该咨询潜在风险并严密监测前列腺健康状况,以确保安全。准备要孩子,或有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未经治疗的严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未经控制的心力衰竭等,或最近有心脏病发作或卒中等情况,不建议睾酮治疗。
有专家提出,男性要不要补充睾酮,应该分类而论。假如其睾丸功能完全衰退,就像女性的卵巢一样,垂体、下丘脑等完全无法代偿,确实需要补充。如果垂体、下丘脑能代偿一部分,但不足以达到支撑身体所需,可以针对不同靶点选择药物。
“现在的男性更年期研究,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啥算啥,存在人群、地域、研究者水平等多方差异。这个专业若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核心还是要加强投入和研究。现在很多数据,说白了都是小样本、零打碎敲的。”李宏军希望,未来能对所有成年男性建档,从其年轻时就动态观察激素水平变化;在社区人群中观察、总结,形成更接近实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李宏军指出,人口老龄化必然伴随着各种老年性疾病发生率的增加。根据联合国老龄委所言,衰老不一定非要伴随疾病。这在女性更年期诊疗中已得到证实。让老年男性有尊严地健康生存下去,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现在是时候确立和强化男性更年期了。
专家简介
李宏军
李宏军,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十余家专业杂志编委。北京医师协会男科专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常委,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专家。从医43年,从事男科学临床工作35年,在男科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见解。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主编及主译学术专著20部,发表科普文章数百篇。
参考资料:
[1]Menopause-Biology, consequences, supportive care, and therapeutic options. Cell. 2023 Sep 14;186(19):4038-4058. doi:10.1016/j.cell.2023.08.016.
[2]A Chinese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Symptoms in Aging Males: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 March-April 2019:1–8. doi.org/10.1177/15579883198381
[3]男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心身变化.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16(06):424-426.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7.06.003
[4]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近20年国人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研究趋势.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3年第37卷第2期. doi:10.3969/j.issn.1008-0848.2023.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