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在浦东画了一个圈_风闻
顾子明说-财经博主-公众号【政事堂2019】主笔50分钟前
1月22日有一个非常重磅的新闻,
中办国办印发了《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为什么说他重磅呢?
因为自十八大以来,两办批复的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有且只有两个,一个是深圳,一个是浦东。
三年半前,深圳很幸运的拿到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
“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有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实施,就是万事俱备直接开干,不需要再酝酿;
一个是试点,就是肩负着为全国的制度建设做试点,完成试点后进行全国推广。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惯用的法宝。
所以,我们可以从本次浦东的试点方案中,看到中国未来几年发展的主思路,很多东部沿海城市,未来都会摸着浦东过河。
文件比较长,这里就不逐一解读了,
政事堂把深圳与浦东两份方案高度概括之后,给大家画一下重点,
2020年10月出台的深圳方案,重心是改革,是搞国内经济大循环,
2024年1月出台的浦东方案,重点是开放,是搞全球经济外循环,
深圳方案的核心是,建立土地、人口、资本、技术、数据等一系列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打通国内的堵点,
浦东方案的核心是,探索外资市场准入体系、全球金融配置、商品要素跨境流通的标准和制度,成为中国的国际窗口。
科技创新方面,
深圳方案只有一条,支持科研经费投入机制。
上海方案却有五条,支持国际资源配置,国际产业合作,国际协同创新,跨境投资、跨境知识产权。
海外人才方面,
深圳方案只有一条,仅为“高精尖缺”人才提供便利,
浦东方案却有四条,不设门槛敞开怀抱迎接老外。
先进生产力的制度突破方面,
深圳只给开了一个口子,完善无人机飞行管理制度。
上海则走的远得多,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应用,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机制,探索制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全球重大前沿科技领域伦理规则。
1月22日召开的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即时配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部署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就是再给1月22日通过的浦东方案做的一个批注。
文件实在太长了,尺度也很大,这里挑浦东方案中的两个细则,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突破的力度:
探索在浦东新区注册的涉外商事纠纷当事人自主约定在浦东新区内适用特定仲裁规则,由特定仲裁人员对有关争议进行仲裁。
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担任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张江科学城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
读一遍浦东的新政策,就会明白为什么近期东北、西北、西南各省份,陆陆续续被要求竭力降低债务风险。
90年代的改革之路,我们还要再次踏上征程,
在这个万马齐喑的时代,浦东经济将在未来若干年一枝独秀。
最后,大家可以细品一下,为了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深圳与浦东的措辞上,也有了些许的变化:
深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建设始终贯穿综合改革试点全过程,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为深圳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坚强保障。
浦东: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把党的领导始终贯彻到综合改革试点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