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到现实,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下一个颠覆性产品?_风闻
壹DUPro-51分钟前
时隔13年,《非诚勿扰3》终于播出了。影片中,秦奋在真假梁笑笑间难以抉择。影片外,观众们也在思考,未来人形机器人能否做到如此逼真?
事实上,影视作品中的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已有百年之久,如1927年默片《大都会》中的女机器人玛利亚。往近了说,《终结者》中施瓦辛格饰演的T-800大战T-1000,《魔幻手机》中上天入地的傻妞……
图源:终结者官微
只是外界更想知道的是,这些看起来虚幻的人形机器人,何时能走进现实?
近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24 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或许让我们看到了些许希望。包括宇树科技、开普勒探索、傲鲨智能、睿尔曼智能等在内的多家机器人企业携最新产品亮相,将人形机器人推到了聚光灯下。其中,开普勒展位还引来微软CEO纳德拉围观。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CES展上最前沿的科技时,国内人形机器人玩家在资本市场上也有了些许好消息。2023年12月29日,优必选成功港股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就此,不少业内人士称此举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新的里程碑”。
上市仪式现场,优必选全新一代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手持锣锤与优必选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剑共同敲响开市锣。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特斯拉、小米、追觅、达闼机器人等厂商陆续推出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赛道早已变得异常火热。部分业内人士甚至断言称,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下一个颠覆性产品!
01 人形机器人当打之年
2023年被业界誉为生成式AI的爆发之年,同时也是“人形机器人觉醒之年”。这一年里,AI大模型层出不穷,也给了人形机器人行业新的机会。
ChatGPT等生成式AI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结合,开启了具身智能的新时代。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将结合AGIC的具身智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智能水平,甚至带来下一个颠覆性创新。
而随着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全球多家行业巨头和创业公司纷纷入局,开始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整个产业已然进入了商业应用的初级阶段。
其中,亚马逊投资的敏捷机器人、优必选Walker机器人等成为行业佼佼者。而未来,特斯拉的擎天柱以及OpenAI投资的1X Technologies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也有望加入这一行列。
以优必选为例。2012年成立以来,就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在硬件产业链完善与行业内看好的融资加持下,发展至今,优必选已推出 50 类产品。尽管高研发投入带来的高昂成本与还没有完全实现突破的技术奇点让优必选仍然面临巨大的商业化压力,但此番优必选成功上市,无疑为行业开了个好头。
图源:优必选官微
在今年的CES展上,多家国内机器人企业也释放出了利好信号。宇树科技带去了其此前发布的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以及四足机器人;作为一家2023年8月才成立的初创公司,开普勒探索带来了不久前发布的首款人形机器人;傲鲨智能则展示了BES-HV腰部外骨骼机器人。
国内,优必选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国外,开普特在CES展上尽显实力。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马斯克语出惊人:“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可能将在某个时刻超过人类数量。”他坚信,机器人将大大提高全球的生产效率,而这一趋势已经日益明显。
02 人形机器人有何魅力?
马斯克的发言看似天马行空,实则有迹可循。
历史发展至今,人类对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在人类三次工业革命中,机器代替手工、电器代替机器,随后智能化、信息化带来颠覆性革新,足可见技术的魅力。
2023年ChatGPT爆火就是最好的证明,当国内外大模型集体涌现,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有望提升,无疑也加速了人形机器人行业成熟进程。
人形机器人,不止有“形”,更要有“魂”,AI大模型刚好能做到这一点。当技术达到了一定程度后,想实现人形机器人的普及,或许不将限于影视作品。
当然,与技术同样重要的是政策引导。2023年10月,工信部等部委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其中提出,到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其中还提出,提高人形机器人的人-机-环境共融交互能力,支撑全场景落地应用。
另外消费端的需求也日益旺盛。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已势不可挡。人口老龄化后,用工成本增加,机器替人需求迫切。
种种迹象表明,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政策指导、市场需求旺盛、技术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人形机器人成为新型生产力成为可能。
从当前的市场来看,人形机器人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仍以优必选为例,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行业领先产品,典型产品如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这也是中国首个商业化的大型人形机器人。
2022年5月,戴森在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会议上宣布将在 10 年内推出可以做家务的人形机器人,在视频中戴森机器人展示了收拾盘子、将漂白器放置到桌子上等动作。2023年8月,追觅科技正式推出旗下第六款机器人产品——第一代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器人,采用了无需插杆布线方案,用户可以开箱即用,从此告别繁琐操作,真正解放双手。
图源:追觅官微
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已是重要生产力,不少企业将它用于矿业、救灾等领域。日前,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5年的主要目标: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建设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逐步完善发展生态体系。
除了智能制造、商业服务,家庭陪伴是人形机器人最具潜力的应用市场。在《非诚勿扰3》中,舒淇饰演的机器人梁笑笑引发人们思考——机器人是否能代替真人成为智能伴侣。
关于这一点,太阳报曾在2015年发布了一篇大胆的预测文章,在2025年,将会出现AI性机器人;到2050年,人类将可以与机器人有真实的婚姻。
据专业机构统计数据,全球人形机器人将于2025年初步实现商业化,销量可达2万台至3万台,2030年新增需求100万台,国内人形机器人新增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未来7年人形机器人新增市场空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96%。
03 玩家纷纷加码,但量产门槛有点高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5亿美元提升至2027年的17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63.5%。未来几年内,人形机器人将迎来高爆发期,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各企业加快布局。
国外人形机器人厂商起步较早,2013年,波士顿动力 Atlas 推出,可以站立、行走,甚至掌握了体操技巧,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2021 年 8 月特斯拉 AI日,特斯拉提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概念。随后,特斯拉Optimus持续迭代,并计划于2024年用于特斯拉工厂。
图源:特斯拉官微
与之相比,国内厂商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且普遍作用于生活领域。如优必选将人形机器人作用于教育行业;达闼机器人、小米则侧重生活服务;追觅以扫地机器人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小鹏汽车则将机器人运用于工厂与销售场景。截至2023年5月底,我国已累计申请6618件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和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一样,人形机器人领域看起来同样玩家众多,动作频繁,但实际上,还存在痛点。
其一是高额的研发成本,以本田ASIMO和波士顿动力Atlas为例,其成本高达250万美元与200万美元。由此带来高昂的售价令B端客户都难以承受,如若人形机器人希望进一步向C端客户拓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另一方面,猎豹移动CEO傅盛在1月21日举办的一场线上公开课中表示:“具身智能很火,但人形机器人必定不能量产。”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的难点不是机器本身,而是背后的AI能力,尤其是大模型能力,而这些仍还在起步阶段。
此外,机器人的自主性问题仍未解决。中国电科21所机器人工程中心工程师蒋志勇博士谈到,一旦面临复杂的马路等真实环境,机器人如何稳妥地行走与周边环境的感知能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蒋志勇称,设想未来某一天,人形机器人走上街头,怎么有效地识别红绿灯,怎么判断周边的环境,避开干扰物?蒋志勇认为,人形机器人要成为下一个像手机等家庭终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虽然现阶段来看,人形机器人并不是市场刚需。但按照特斯拉CEO马斯克的预测,在未来,假设人形机器人与人口比例为2∶1,人形机器人需求量有望达到100亿~200亿台,人类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甚至会远远超过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