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观选手记(二)两岸能“坏”到哪去?台湾人很难想象_风闻
台北女孩看大陆-台北女孩看大陆官方账号-15分钟前
台湾选举已经过去一周多,这一周频繁约人见面,聊起大选,愈发觉得若想研究台湾社会的投票理由,真是困难啊!
当询问为何投给该候选人或该政党,出现的理由常常是“感觉”,大陆民众想象中的理由如“支持某政党的具体政策”,反而出现得更少。
感觉,可以是“感觉台湾不会变香港”,“感觉比较想投给他”。于年轻世代而言,投给赖清德或柯文哲更能“说出口”,投给国民党“感觉不太好说出口”、“感觉很老”等都是理由。
这次返乡投票,与家人来到投票所外面,才在看“选举公报”(印有各政党候选人与政党介绍的册子)。其中有一个政党**“小民参政欧巴桑联盟”(该党简称“小欧盟”)**深得我与家人的心,从投票所出来后,我跟家人说,这次政党票还是投给了国民党,下一次要投小欧盟!
“小欧盟”的政见涉及性别平权、动物保护、儿童权益等方方面面,主张小民参政、“欧巴桑”也能走出菜市场。自我剖析,想投给他们的理由也是“感觉”,反正蓝绿就那样,还不如来点不一样的。
哎,我也是不理智的。
**结果出炉,2019年才成立的“小欧盟”以12万8613票政党票,打败了亲民党等一些台湾老政党,跃升台湾第5大党,在网上也有不小讨论度。**与大陆记者朋友聊起,他担忧台湾政治的“低幼化”,“因为大党无能,民众只能凭着喜好与感觉投给小政党,这虽是意见表达的方式,但难免唏嘘”友人表示。
我笑道,“哎,投给谁日子都一样过啊,还不如投给好玩一点的。”
而这“感觉”同样体现于台湾社会对两岸关系的判断中。本次回台,受访者不论蓝绿白,认为两岸未来会维持现状者,均高于担忧“两岸会有战争风险”者。
但这“维持现状”,体会在受访者的自身感受中,而非客观。
断ECFA,亦是“维持现状”?
客观上,两岸现状改变了吗?自然。蔡英文八年一直以“维持现状”自陈,但邦交国断交、两岸经贸往来受挫、大陆军机屡屡飞跃海峡中线,客观层面,这些都改变了现状。
“维持现状”于台湾社会,是“两岸不打仗”。至于上述的邦交国断交、乃至未来ECFA的存续与否,都属于“维持现状”的范畴。
2023年4月,大陆启动对台湾的贸易壁垒调查;2024年元旦起,台湾产的丙烯、对二甲苯(PX)等12项产品,中止适用ECFA的协定税率,冲击台湾石化业。而ECFA早收清单的产业:农渔业、机械、纺织等产业,也可能在往后受到冲击。
但台湾多数民众所在的产业是基层服务业,社会上认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未受到冲击。就连已经被中止关税减让的台湾石化业都出来表态,“早有料想到关税减让可能有变,已经有一些对策在处理因应,也会想办法进一步再减轻影响的程度”、“影响不大”等,多数民众自然无感。
可以看到,ECFA是两岸学者一再谈及的话题、是大陆讨论两岸政策时的重要风向标,但根本不是台湾社会的热点议题,从大陆回台湾,可以明显感受到这样的温差。
当然,若ECFA真无法存续,台湾各产业在区域经济分工中势必受到冲击,RCEP的成员可以在部分产业中取代台湾,后续影响可能超过台湾认为的“区区几十亿美元”,但这些少有人在意。
简单来说,不论谁执政,台湾社会一直维持一定的生活质量与模式,因此在两岸政治与经贸的议题中,除非影响太过剧烈,否则民众的“感受”是可操作的。
在两岸经贸是否受到波折的讨论中,民进党抛出美国与台湾的贸易倡议;在两岸是否“兵凶战危”的讨论中,民进党在舆论场中表示美台之间有紧密联系。这些,都能影响民众感受,只要人们感觉“台湾被世界看见”,亦无人会去深究“贸易倡议,非自由贸易协定”。
两岸关系能多坏?民众普遍难以“具象化”
近年台湾社会存在对两岸是否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之讨论,更有各家民调公司热衷调查。“台湾会不会变香港”与“美国帮不帮台湾”,这是台湾提起两岸关系时常提到的两种感受。
**本次回台访谈的总体结果是,偏蓝者在意两岸,不希望两岸关系恶化,比较会谈及两岸经贸;偏绿者也在意两岸,正因为很在意大陆(会提到“不想变香港”)才支持民进党的亲美路线。**投给柯文哲者则展现了台湾年轻人对两岸矛盾、虚无、务实——不要变香港、不要打仗、两岸交流、也要美台友好但两岸不是他们投柯文哲的主要考量,相对蓝绿,他们投票时在意两岸更少。
偏向蓝营的年轻朋友,认为赖清德上任后两岸关系会再坏,也会开玩笑“会不会打”,但再细问,“认为未来四年两岸关系会多坏?是否发生台海冲突”,五位中只有一位说可能会,其余的判断是“维持现状,就跟现在一样不好,军机飞过”。
偏向绿营的朋友对大陆的抗拒更浓,但五位中没有一位认为未来四年真会冲突,“顶多就是比现在紧张”。那紧张到哪去呢?“不知道,就像现在这样吧。”
这些种种,与“从大陆看台湾”都有区别。大陆在意的“严肃政治”,比如九二共识,比如具体的两岸经贸影响数据,于政治感性化、娱乐化的台湾而言“太无聊”。
社会的投票理由很大成分是基于情感、感觉、感受,马英九执政初期“因为感觉能赚钱”而开放陆客,而后“感觉陆客来太多、生活也没多大改善”舆论开始改变。
所以,一旦“九二共识等于一国两制”这个“感受”形成,何人会想再探讨“两岸政治共识”呢?“九二共识是维护台海和平的定海神针”,于台湾社会又有谁能听懂呢?
赖清德确定当选的那天,大陆友人询问,台湾会担心两岸的未来吗?我回答,于台湾民众而言,两岸关系,不是已经糟糕了八年吗,又如何呢?
**研究台湾社会的投票理由,非常困难;研究台湾民众对两岸的真实感受,恐怕更困难。**年轻人之间往往以“讲干话”(废话)应对政治问题,“到时就看着办啊”、“换美金啦”,这些“干话”都是一层层保护色,盖住了“中美对抗,台湾能怎样”的虚无。
作为生长于深蓝地区的新北市民,投票结果揭晓的隔天,还有老伯伯们聚在公园痛骂选举结果。没几天,歌舞升平,选举热门新闻是国民党的韩国瑜搭挡江啓臣,挑战立法院正副院长选举。
大选后,一切再度如旧。
但是,我们一直维持现状吗?许多“抖音一代”可能快不记得了,2012年时,无人讨论两岸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