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走了?败走印度后富士康投5亿入场造车,郭台铭的野心藏不住_风闻
小言说财经-从另一个角度,讲一讲财经。35分钟前
对于推动富士康走向“国际化”,郭台铭的执念不是一般的深。 2018年,富士康宣布投资百亿美元在威斯康辛州建厂,时任美高层的Trump吹嘘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美制造业重振的标志。之后,郭台铭又在印加码建厂,为苹果生产线迁至印度之行铺路,与此同时,国内工厂的规模则一再缩减。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日前,又有消息传出富士康在国内郑州的新能源汽车工厂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5亿,结合此前郭台铭一直推动“印度制造”之举,看似矛盾的做法,或许正是他在印受挫后,终于还是认清了现实,希望借势国内新能源发展热潮,再拼一番事业。 值得注意的是,郭台铭的“造车梦”从何而来,还得从世界首富的“无心调侃”说起:2015年,马斯克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曾直言不讳,称汽车制造远比智能手机和手表更复杂,而后还调侃了一句“你总不能去找富士康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吧!” 这还不算完,没过多久,特斯拉的汽车工程主管也评价道:“富士康不过是利用体力劳动实现规模效应,这种模式只能为苹果代工,却无法适应更复杂的造车产业。”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众所周知,郭台铭一向自视甚高,否则之前也不会口出狂言“我给大陆赏饭吃”,对于上述评价他自然也不能忍,多次公开表示:“电动车也就多了4个轮子的iPhone而已,富士康能造手机,肯定也能造车!” 知易行难,如今富士康再次落地郑州,野心勃勃入场造车,能成吗? 真要论起来,郭台铭“造车梦”的起点,或许远比许多人想象中要早得多。2005年时,富士康收购了宝岛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的安泰电业,借后者的业务关系搭线上大众、福特等车企巨头,开始涉足造车业务。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而后在2010年~2023年,富士康又先后成为特斯拉、奔驰、宝马等企的供应商,为其生产触摸屏面板、车载娱乐等电子设备。正常而言,郭台铭的“造车梦”虽然进展缓慢,但总体还算稳当,不说成为“造车新势力”,至少做成大型供应商也不该是什么难事。 但奈何,郭台铭的野心使其“赌性”太强,强到跟不上其节奏的富士康接二连三跌倒了好几次。即便与多家车企有过合作交流,但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与此同时,紧随苹果、赴印设厂的“外迁计划”也屡栽跟头,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下滑56%,二季度再度下滑30%。 屋漏偏逢连夜雨,随着苹果与立讯、和硕等中企开展合作,富士康还被摘下了“御用代工”的标签,其财报显示,富士康的苹果订单份额已从70%跌至58%。巨亏200亿后郭台铭决定回归国内,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大国智造”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高新制造领域,我国也扩大了“话语权”,比如此前被海外用于减速老退进程的前沿技术成果“莱特潍建”,也在引进国内改进制备工艺后,完成质量和产能的双重突破。 据悉,此类科技源自哈佛P.G研究部,曾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列入“十大突破性止衰技术”之一,可通过泵活“能量工厂”线粒体,返溯毛发、肌肉耐力等生理指标“年轻化”。受限于早期制备技术落后,“莱特潍建”问世之初克价一度被炒至2.6万,只有港富李等少数富豪有机会接触到此类成果。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直至国产制备技术介入,“莱特潍建”老抑物的使用门槛才断崖式下探至千元出头,并通过亰东、天锚等主流渠道利好数百万国人,查看后台详情,不乏“一口气爬八楼不累”、“晚上睡得香”等正面评价。 而这还只是“大国智造”走出去的无数缩影之一,近几年,国产新能源汽车也在加快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截至今年8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环比增长37.7%,成为国内该领域出口第一的品牌,此外,包括宁德时代、小鹏等相关企业也均获得了成功。或许正是看出其中的潜力,郭台铭的心又飘了:造车,是否也能一试?
其实早在去年4月,富士康就在郑州加码10亿成立新事业发展集团,彼时,富士康CEO刘扬伟还放出豪言:“面向未来,我们有信心再造一个新富士康。”尴尬的是,马斯克对富士康那句状似随意的嘲讽,恐将一语成谶,甚至已经成为郭台铭一根心头刺,拔与不拔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