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競發,百舸爭流_风闻
简思智库-简思智库官方账号-1小时前
**作者:**周春玲,全國政協委員,高昇基金執行主席。
地方政协会议是过去一年总结,也是对新一年的“立任务”,新一年这条长河上,千帆启航,百舸爭流。
中國內地有31個省級行政區,各省在經濟發展上既是夥伴拍檔又是競爭對手,上演了一齣齣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好戲。
每年的1月底,各地人大政協兩會密集召開,按慣例會提前公佈過去一年各自的經濟運行狀況,正是「狼煙盡、冠軍出」之時。
細看上週陸續公佈的2023年地方經濟數據,大抵能夠揭示出各地在過去一段時間,於經濟發展方面下的功夫深不深。
眾多省份中,廣東省和海南省等地的表現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在強鏈興業(強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新興產業)上展現出了各自的亮點。
同時,這些亮點完全可以為香港在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方面提供重要參考。
廣東繼續領跑全國經濟,廣州提出「二次創業」
在全國126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版圖中,廣東作為經濟大省,保持了4.8%的穩定增長,成為全國首個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經濟總量連續35年居於榜首。
廣州市地區生產總值正式突破三萬億,重回內地城市經濟總量前四名;深圳成為廣東第二個萬億元消費城市;佛山成為廣東第二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的城市。
過去幾年,作為廣東省省會城市的廣州,經濟總量逐漸被深圳拉開、又一度被重慶超過。
受疫情和國際環境影響,在廣州經濟中佔重要地位的外貿和出口加工業受到衝擊。
廣州整體產業結構呈現出「退二進三」的走勢,工業比重從2010年前後的35%左右一路降低到24%左右。
在上一年,廣州喊出了「二次創業,再造一個新廣州」的口號,這種級別的國際都市中,能像廣州這樣務實、敢於自我突破實屬難得。
「二次創業」的過程中,廣州在傳統的汽車製造、商貿外,很快找到了新的突破點。
一方面,廣州的會展、旅遊、演藝等產業實現快速發展。
在互聯網經濟上,廣州除了微信、網易這些老牌互聯網企業外,近年來還發展出了跨境電商巨頭Shein、拼多多海外版Temu等後起之秀,帶動第三產業實現5.3%增長,成為了廣州發展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廣州也在第二產業中找到了新的動能,包括新能源汽車、光伏、工業機器人等。
廣州新能源汽車產值已連續多年位列全國城市之首,走出了廣汽埃安、小鵬汽車等龍頭品牌。
產業發展是決定各城市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但若僅依靠傳統支柱產業釋放紅利,很有可能遭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風險。
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和產業集群,是當前包括廣州在內眾多城市共同發力的方向。
海南以9.2%的經濟增速引人矚目
無獨有偶,海南省在2023年的經濟數據中也亮點頻出。
得益於消費恢復和自貿港政策效應釋放,海南以9.2%的經濟增速引人矚目。
2024年是自貿港全面完成封關軟硬件建設的一年,海南更是提前定下8%的經濟增長目標,也屬全國最高一檔。
作為自貿港的海南省,過去一年中在服務業和航天產業等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海南作為香港在多領域密切聯繫、熱絡交流的夥伴,借鑑其成功經驗,香港也應一手鞏固旅遊業等傳統產業基礎,一手培育高端服務業和創新型製造業,通過維護高度自由的營商政策和法治體系,擴大與周邊地區的經貿合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23年中國內地各省的經濟發展經驗,為香港提供了良好的模板,綜觀上述省份的發展情況不難看出,唯有在保持原有優勢的情況下不断创新和改革,尋找新的增長動能,才能在經濟建設的「華山論劍」中立於不敗之地。
誠然,追求各個領域齊頭並進是最完美的情況,但現實經驗表明,各地經濟發展的本質是在充分了解本地的資源稟賦與局限性的情況下,做到揚長避短,在將長處發展到極致的同時,盡力把短板逐漸補平。
之於香港,繼續鞏固金融、商貿、法治等既有優勢是整座城市的共識,此外,同時開創科技、先進製造業、生物醫藥等全新、前沿的產業平台,才是令香港始終保持競爭力、為市民創造更加繁榮和可持續未來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