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腾飞的原因&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探讨_风闻
我是呼哈哟-01-28 23:54
首先这篇文章着眼于一个宏大的史观——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到底和美西方形成了多么大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注定会深刻影响中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
应该说,中国的5000多年历史归结起来大概可以分为大一统前的古文明,统一后的古文明,分裂期的近现代文明,再次追求大一统的现代文明。为什么分类着眼于统一和分裂,这一点主要还是用于和欧洲文明作区分,用以解释山地纵横,大大小小国家分裂存在,从未形成一个“大一统”政治体的原因,也是解释为什么欧洲人看待中国这个超大型国家存在本质上的基因缺陷。欧洲在过去的几千年都落后于中国,这里面有多方原因;但是近现代以来,具体来说过去的500年里,欧洲因为地理大发现等等,开始在贸易等方面迅速发达起来,并靠着火药武器对殖民地国家血腥积累起原始资本,然后又反哺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继而使得欧洲在过去的500年实现了对古老东方文明的超越——哪怕仅仅是科技等非基因,非文明层次的超越。但是在面对一众古老落后的国家和人群时,欧洲确实可以“为所欲为”。
发达起来的欧洲文明开始向世界(尤其是先后发现的其他大洲和其他文明)散播自己的影响力,哪怕在政治层面并未建立起一套文明国家才适用的设计和应用,但是毕竟经济方面,科技创新方面,最主要的是武器暴力手段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因此欧洲开始不断美化自己的政治制度,并从各方面试图“消灭掉”其他文明的原有制度——我们不排除其他文明存在落后的,甚至早就该被淘汰的制度,但是很明显,从小国家出发,或者从暴发户的心态出发,显然,欧洲对中国搞自己的那一套“传教士”的把戏并不行,尤其是越往后也明显——比如现在。
中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就已经试用并逐渐完善“任人唯贤”的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不管是何种形式,中国的大一统得益于“任人唯贤”,分裂也得因为“任人唯贤”,但是总而言之,中国的这片土地上,当局者看重的是人的能力,而不是欧洲小国家的那一套“血缘关系”——哪怕后代是个暴虐狂,还是败家子,还是低能儿,甚至是精神病,但是因为“皇室的血缘关系”注定了其统治地位,自然也奠定了其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天然的责任和使命”。哪怕进行不同国家皇室间的“通婚,近亲”,但是欧洲的那些国家本质上还是分裂的,甚至是对抗的。不同的小国家之间从来都是想要维护好自己的私人利益,家族利益,而不是着眼于国家间的“比优,比能力”——西方的保护私人利益那一套设计说到底根本不是为了“人人平等”和“风可进雨可进等等”,家族式的国家管理在积累起财富的过程中设计了一套如何让自己的财富不被绝大多数老百姓“幻想分走一分一毫”的把戏,然后慢慢地在合法化自己的财富所有权的同时,老百姓也被相信了——哪怕,老百姓“一无所有”。
在社会治理方面,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本质上不存在任何值得对比的意义。但是历史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让任人唯亲的政治制度“有了话语权”,而“任人唯贤”反而成了美西方口中的“独裁制度”。这是一个大背景,各位需要清晰的知道。
这时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中国已经在1949年后再次建立起大一统的政权和国家管理体系,反而还是“不如”美西方的发展呢?其实,这里面存在一个话语陷阱,具体来说,就是中国在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实际上更多的并没有把精力放在真正的发展经济上(实事求是地说,成就当然有),而是试图在模仿苏联的发展模式,并且从根本上拒绝美西方的“好的发展经验”以及美西方已经存在的“财富积累”——说人话就是,美西方已经有钱了,而且哪怕是出身不行,毕竟已经发展起来了,哪怕对于苏联来说,美西方也有400年的优势积累所在。这一点被意识形态彻底蒙住双眼(当然,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确实也需要保护好自己,只能说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特殊的存在形式,无可厚非),从而彻底断绝和美西方的往来。而当中苏交恶(苏修确实是个大问题,也是后来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原因之一),美苏冷战中美国吃力的时候(中国也有意试着和美西方交往),联华抗苏实际上就成为了一个让中美都受益的做法——而中国选择这个时候(当然国内的继续革命也确实结束了,自己模仿苏联的一套发展模式确实也行不通)进行改革开放和与美国建交(当然,也是和整个西方开始交往)也就水到渠成了。
于是,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开始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起点,并最终上演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如此大的国家和人口规模下的持续时间如此长久的经济腾飞——不管是得益于内在中国人的吃苦耐劳,追求创新和上进;还是得益于美西方的“财富”和市场需求,以及所谓的产业转移等等(当然这个实际上不仅有中西方的相对友好交往,以及国际贸易的相对友好氛围),再加上中国人任人唯贤的管理制度,习得精华,去除糟粕的良好习惯以及“结合国情的非招盘全收”共同造就了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应该说,除了上面说的政治制度的本质差异,国际环境的变化——从对全球化自由贸易的“黄金时代”到如今的“逆全球化大潮”,以及中美,中西方关系的恶化,实事求是的说,中国也好,美西方也罢,确实回不到过去的“好时代”了。
但是是不是应该在全球化出现倒退和各方对抗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就只能使得经济发展开始大幅下滑或者倒退呢?这里面涉及一个区域性的现实——欧洲在开始对抗全球化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在区域内发展,哪怕各家都是差不多,最起码市场的规模还在,基本的需求还在,另外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在缓慢进行(毕竟,没了真正的竞争,一班的普通生开始自己玩,自然就会放慢变好的过程,但是由于老本的存在,确实可以折腾一段时间)。而中国,这个人口规模超过欧洲,国家规模和欧洲几乎相等的超大国家哪怕放弃掉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社会(美西方不是老是自吹自己代表国际社会吗?笔者也借用一下),专心发展自己内部(内循环)也远比欧洲潜力更大。而这背后的原因可不仅仅是中国的“统一大市场”——这一点欧洲做不到,别看是欧洲联盟已经存在,其内部不同国家基因上开始互相看不上,只会设置障碍防止自己的利益受损,也就是说欧洲联盟政治意义上的“统一”相比较经济层面来说更多。笔者从不看好欧洲的“大一统”。而中国这个超大型国家和市场,不仅有强大的生产力和消费市场,最主要的是中国的内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强大的相互竞争——是的,其实如果没有国际社会(这里还是嘲讽美西方)的参与,中国内部也存在这一个“国际社会间才会有的竞争与合作机制”。
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也罢,还是企业行业之间的抢夺市场(哪怕市场再大,分化开来,细分到各个小的市场也是存在强大的竞争的),亦或是国家基于制度设计下鼓励比优比新,应该说,中国的内部存在远比欧洲内部甚至是中国和欧洲之间更残酷的竞争与合作。也就是说,内生动力足够强大,虽然存在少数人的所谓躺平,但是这不过是被嘴炮们放大了而已,中国真正做事的人还是占据主导,当然,国家机器的运转也是靠这些人。
可是,问题还是出来了,地方官员和企业之间,地方官员和上层之间存在权力寻租,贪污受贿,而且这种问题看起来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机器的运作。国际社会找不到在外部世界对抗中国的下手点,于是开始放大中国内部的贪污腐败等管理层面的问题。
实事求是的说,任人唯贤和贪污腐败的发生不是对立的,甚至越有能力的,越做事的反而也更可能为了实现目的而不择手段——前两年《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就是一个代表,当然这里不说他贪污受贿,只说他不择手段实现自己的政绩(当然,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是实实在在的)。贪污受贿不仅是这些官员中饱私囊的主要手段,也是自己推行很多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也就是经济发展带来的也有不少需要解决的“早就积累起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开始腐蚀经济发展成就大厦。从十八大以来,解决贪腐问题成为了治党治国除经济发展之外的重中之重。
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放缓(还不是经济下滑,中国的经济增长比美西方不知道漂亮多少)成为现实,美西方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开始甚嚣尘上,配合着中国的“反贪污腐败”,不断在舆论场出现“中国经济崩溃论”——这就是阴招,美西方政客的阴招,为什么美西方政客总是把对华攻击抹黑放在几乎是头等大事?这个再次说到开头笔者提到的美西方的国家治理(这里面的美国也不是真正的统一的大国,要不然也就不叫合众国了,说到底还是类似于诸侯制度,不是大一统)本质上就是家族式管理,小范围的治理,好不好管都是家族内部的事情,是小城市,小地域范围内的事情。为什么要搞所谓的西式民主?因为确实很好操作——国家小,人少,一人一票,政党轮流上台。但是这种流于形式的“现代政治体制”在笔者看来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剂,顶多是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之后的“存量财富的分配和管理机制”。另外,搞部分利益的政党说到底根本不会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
简单点来说,西方的制度不是用来创造财富的或者和中国的制度相比很差,而是在财富积累的基础之上“用来表演分配的”——政党代表着自己的受众和势力范围(也就是分化群体的部分利益),从来都不是,也不可能代表整体的利益。由于本身有老本可以折腾得起,再加上自己代表的是分化的群体的部分利益,因此西方政治制度重点关注的还是“党争”——而不是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最起码在“一届对着一届干”的逻辑上,西方的政治制度可不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而是分存量的心思才是重点。
这也解释当其他国家靠着吃苦耐劳发展起来的时候,甚至和美西方的差距不断缩小乃至超越的时候,美西方从来都没想过再次领先或者永续维持自己的优势——因为西方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在中国人身上看的最为明显。中国的成就不靠血腥原始资本的积累,不靠打压小国和所谓的“落后文明”,不靠分化别国制造动乱和战争,反而是“天下大同,美美与共”,实实在在实现了“双赢,多赢”——在赶不上美西方的时候,学习和合作;在内部消化后实现创新和超越,如今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引领世界,并且实实在在的造福世界。因此,美西方很害怕,美西方的政客更害怕,在自己没有内生优势的时候,又还算掌握着世界话语权的时候,抹黑和攻击中国的经济发展自然是“几乎唯一的选择”。
中国到底该怎么做呢?过去40多年的经济成就,如果放在未来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去看,应该是扮演起了“资本积累的原始过程”——当然,中国人不会认为自己已经积累到“足够了”,反而在外界不断的抹黑和攻击下“继续谦虚地发展自己,更加强化自己的内部财富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是的,发展自己的内部,持续优化和升级以及积累,是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全球化只是遇到区域性的收缩,也就是如今的全球化不过是部分收缩,因此中国不可能完全放弃掉国际社会,只是可以不再那么看重美西方等部分首先“逆全球化的收缩国家,内化国家”——当然,这些国家到底靠自己发展内部能否实现经济的真正增长才是这些国家的小政客们需要考虑的。对抗一个超级大国,对抗一个内生动力足够大的强大文明,只能说对美西方的无脑行为或者幼稚行为感到可笑。
西方是靠着“血腥的全球化贸易”积累起财富和影响力,如今遇到了真正的对手开始收缩和向内部塌缩来“逆全球化”,不得不说,美西方的未来确实堪忧。靠自己,美西方只会黄鼠狼下崽子——一代不如一代(现实已经验证了——欧洲当下的极右翼和极端民粹化社会氛围)。
这也是中国相比较美西方的本质上的优势所在——前提是中国内部绝对不能出事,不管是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还是政治层面(这也实际上暗示未来的中国发展重点是内部问题的解决和危机应对)。当然,由于目前新中国才75年,相比较美西方也好,历史上的建政史都是极其短暂的,所以笔者也可以断言我们的发展还会持续下去,并且如期实现复兴——而且中国的这个民族复兴意味着中国对美西方政治制度的再一次碾压。
很显然,如果再次复兴,那么美西方可就再也找不回曾经的优势了——历史的车轮再次回到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