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为何如此独特?一文助你探秘背后的逻辑!(下)_风闻
西禾月-胡思乱想,切勿当真01-29 11:16
上文说的是中美竞争冲突这个大趋势下的形势,接下来的我们大致聊聊关于A股的一些事情。
聊之前先做个声明,由于笔者能力以及水平和认知有限,所以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且每个人对于A股的看法都有不一样的地方。笔者这里也仅仅是作为个人意见进行表达,也并非说哪种好或者哪种不好。
首先我们这里有个表述,就是很多市场参与者(主要指散户)没有意识到,只要你参与A股买卖,那么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都是你的对手。你的盈利或者亏损,单从博弈的角度来说,是双方因多空判断不同所产生的价差变化带来的。
说到这里,我们就需要对于A股市场参与者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类与梳理。注意,这里的市场参与者单指进行个股买卖的,不包括监管机构、证券公司等等不参与买卖的从业人员,比如证券经纪人或者其他人员。梳理主要是要让参与者了解,其交易对手有哪几类。
第一类就是国有资本,比如汇金、国新投资等等。这里还有一些资本,比如养老金,险资等等,我们也把他们归到这一类。国有资本是其中的代表。
这一类资本有什么特点呢?持有周期较长,资金量大,个股标的较为优质。其主要赚的是个股大波段或者指数大波段的钱,这些钱包含企业的营业利润分红以及市场新买入的资金。这些新进入的资金主要是指国有资本在持有过程中,不断买卖该股股票,且不断将其股价推高的机构或者散户。
举个例子,中央汇金在比亚迪2015年9月30日的公告中出现在其十大流通股股东列表里,持有2087万股,而之前几年并未出现在比亚迪的十大流通股股东里,基本上可以认为中央汇金是没有持有比亚迪。
中央汇金买入之后便一直持有,直到2021年9月30日,比亚迪十大流通股股东里,中央汇金持股1538万股,也就是中央汇金在当年第三季度是减持了500多万股。2021年12月31日,比亚迪十大流通股股东里显示中央汇金持股1198万股,再次减持300多万股。然后就是一直持有至最近的一个季度公告,没有减持。
从上面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中央汇金持有比亚迪股票从2015年直到2021年才减持一半不到,中间持股6年,剩余1198万股,仍在继续持有。
这就是国有资本的持股方式,也是其作为市场参与者的买卖方式。从时间上看,他买的不是最低点,卖的也不是最高点。
第二类资本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公募基金以及部分私募基金,还有一些其他的机构投资者。
这类资本的特点是投资周期相对较长,资金量大,个股标的相对较为优质。对于公募基金来说,有排名上的隐形要求。给私募基金提供资金的投资者也有一定时间段内的收益率或者止损要求。所以以这两类为代表的部分机构投资者普遍持有周期要比第一类资本短。如果说,第一类资本是做长线,那么第二类就是做中线了。
而前面关于比亚迪股价被抬高的例子中,主力就是这些基金。要知道,每年都会有新基金发行,新发行的基金就需要买进股票。更何况基金发行在行情好的时候才会卖的更好。而这个“行情好”在大趋势较弱的情况下,多数是波段行情的尾声。因为初始行情涨跌,关心的人还是较少的,且大家心存疑虑。只有当涨到一定阶段时,才会被外界所关注,新资金才会尝试买入基金。这种情况在牛市还好,非牛市时大家可以想想其中的结果。
新基金有即时买入以及收益率排名的需求,老基金虽然已经早就买入,但仍然有收益率要求。作为基金管理者,如果你今年的收益率排名低,就得好好掂量掂量。私募基金要稍好一些,但收益率同样是关系到饭碗的硬性要求。
几千只基金排名,结果基金经理的收益率连前五十,或者前百都达不到。以后谁还会买公司的基金,管理费从哪收,长此以往,谁还能知道有家公司是做基金的?
顺便说一句,金融资本具有很强的头部效应。以金融资本为主导的国家,发展到最后,一定是“法西斯化”,这里主要指大国。比如美国,除非该国在此过程中发生动乱或者分裂。
这种模式以及收益率的要求,就注定公募基金以及部分私募基金不可能做太长的周期。他们赚的钱主要是新入资金以及上市公司利润分红。第二类资本总体上符合投资规律,即二八分,赚钱的与不赚钱的比例。
并且现在基金的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一些基金在成立时就会有买入标的限制。数量越多,样本就越多,也就越符合二八规律。同样的,现在流行的一些“量化”类的,以后也是符合该规律的。
第三类资本就是游资以及部分私募为主为代表的短线资金。这类资金规模要比前两类资金小。他们的特点就是以短线为主,少部分有中线。选择标的上,个股波动大,业绩一般或者较差。以一些行业细分类的什么概念、热点去炒作。通过短期的暴力拉升来吸引散户跟进。
他们主要赚的就是新进入该个股的钱。这些新进入的钱,散户是主力。没错,他们主要赚的就是散户的钱!
优质个股在多数情况下已经被前两类资本以及极小部分散户(可能是被套,也可能是主动)收入囊中,此时游资或者部分短线私募去进场,等于是抬轿。这样的话,他们敢拉,前两类,特别是第二类资本就敢卖。
因此,这些短线资金多数只能选择一些不怎么优质的、业绩差的个股进行炒作。这样就不会有前两类的资本进行“截胡”。又因为炒作的标的个股业绩不好,所以贸然拉抬,很可能没有散户跟随,那就变成自娱自乐了。所以他们往往会提前关注一些基本面的信息,比如一些即将召开的会议。电子科技大会、新的什么产品发布会、智能科技大会或者展览等等。
在事件当天或者前后,通过选择一些“意想不到”的个股进行拉抬,不断拉升后形成所谓的“热点”、“概念”。以这些好的“概念、热点”预期来粉饰或者掩饰个股在业绩上的不足,让部分散户在不断上涨的诱惑中冲进去。
这些个股被拉抬后,就会变的很突出。比如换手率高,成交量高,或者几个涨停之类的。出现这种的话,一些网站或者短视频就会为了流量及时进行解读。因为市场上有这么个“出头”的东西,你不去解读,谁还看你的文章或者视频?
如此就形成一种模式,即因为某某大会召开,或者某某公司发布新产品,引起市场关注,其相关概念个股表现如何如何。再加上现在自媒体以及短视频发展迅速,配合“夸张惊悚的标题”更能吸引散户的目光。这倒不是说他们一定会有什么牵连,我相信大多数只是为了流量。跟笔者写文章一样,标题很重要。
对于一些网站来说,如果发生一件比较突出的新闻,你不去及时的报道跟进,读者就会流失。股市上也一样,一旦出现某只“个股”表现突出,你不去报道,你的评论不提一嘴,以后谁还会去看?
这种扩散是很快的。比如一只个股涨停,明天再次涨停。迅速扩散后,不少散户都会去看一看。以前诈骗集团群发“我,秦始皇,打钱!”短信都能钓到鱼,更不要说个股涨停这种冲击力。
所以,从上面我们能看到,并不是所谓热点、概念造成个股上涨,而是个股经过游资配合新闻事件,进行拉抬,才形成所谓的热点、概念。
一年下来,国内外有很多展会,有很多会议,也有很多发布会。有些会议是年年开,有些发布会是年年有。大家一定要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
在游资拉升的个股中,游资起了开头与主控节奏的作用。他们的目的是想赚散户的钱。在散户中,部分散户是主动冲进去,想跟随去赚其他散户的钱。还有一部分散户是被“热点”、“概念”吸引,被“预期”迷惑。这些基本上概括了游资拉抬个股中,三类行为人的思路。
第四类资本就是散户。散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特点就是分散、投机性极强、复杂、从众。这类群体大致上遵循“一九”的投资规律,即10%的赚钱,90%的亏钱。这里的散户主要指进行个股买卖的,基金买卖的不算在内。
散户这个群体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拥有各自不同的经历。有人说应该要如何如何,比如要理性等等。个人认为,这种要求是不对的。因为对于散户这个群体来说,不理性就是绝大部分散户的特点之一。
组织性更不用说。现实中组织一百人的活动都能累个半死,一会这个问题,一会那个问题。更不要说互不相识的,通过网络交易的,涉及到钱的散户。
散户群体也是有流动性的,一代又一代,一拨人又一波人。有些离开又进去,有些彻底离开。有些是老股民,有些是新股民。一年又一年的新人换旧人。所以十年前的散户,跟现在的散户又是不一样的。股市对于散户来说,就是一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实验,结果就是“适者生存”。适应的赚钱,不适应的亏钱。在动物界中,顶级猎食者的数量是远远少于食物链底层的。
A股中关于投资投机的争论一直没停过,其实没有谁对谁错,投资的不能说投机的错,散户中投机的也有赚到钱的。投机的不能说投资的错,同样,投资的也有赚到钱的。仅仅是各自人生经历下的不同选择而已。
第五类就是原始股东或者部分持股数较多的股东、外资等等其他行为体。这个就没什么可聊的。
文章写到这,关于股市,笔者当然也有自己的一些观点。我们就其中一个关于“优质个股”的问题来做分享,不然显的太虚。
先声明一下,这只是笔者关于一些问题的思考。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依据。
关于优质个股。到底什么是优质个股?这其中又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是大家所共知的,优质个股当然是业绩好或者业绩好有潜力的个股。里面有两点,一个是业绩好。一个是有潜力。业绩好我们就不多说了,关键说说有潜力。举个例子,轿车市场。对于我国来说,轿车市场接近饱和。新的增量应该主要是以出口为主,但这个增量是不稳定的。因为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限制。
既然国内轿车市场接近饱和,那么就意味着国内的轿车厂家面临的是存量博弈。各自想要增长,就必须夺取其他厂家的市场份额,或者涨价!因为存量博弈阶段,竞争较为激烈,涨价风险太大。多数以争夺市场份额为主,甚至还要降价!对于企业来说,就容易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那么从整体上来看,A股轿车板块就属于潜力有限的板块。买了这类个股后,又因为进入市场份额的生死争夺,所以出现变数的可能性还是不小的。
但轿车板块分为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类。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是个大趋势,他的份额占比是逐渐提高的。因此尽管轿车板块总体上处于饱和状态,但新能源车板块却是个有潜力的板块。什么叫有潜力的板块,就是竞争压力不那么大,很容易赚钱的板块。
比如现实中几十年的房地产板块。盖房子的能赚钱,卖房子的中介也能赚钱,包工地的也能赚钱,甚至炒房的也能赚钱。尽管中间有些小波折,但总体上之前几十年房地产是有潜力的板块。不少人后悔买房买晚了,“十年前的时候,那时候他们让我买房,我没买,那时候要是买了就好了”,就是一种表现。
还是以前文所述的例子来说,比亚迪是一只优质个股吗?
当然是,不过还要加一个前提,从新能源汽车板块总体来说,比亚迪是一只优质个股!为什么要加上这个前提呢?因为还有另外一个点要考虑。
第二,是不是优质个股的第二点是什么?答案是位置!
位置非常重要,往往有人忽略位置,却仅仅去看业绩。这就是他忘记了我们所说的,一旦你买卖个股,那么市场所有的参与者都是你的对手,你跟他们是“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中如何胜出?就是位置!实质上是成本!截止2024年1月28日,A股比亚迪的收盘价是185.86元/股。对于中央汇金来说,比亚迪肯定是个优质个股,无论是业绩还是潜力。他是几十块的时候买的。但是对于在2022年6月13日以358.86元/股买入比亚迪的散户来说,你跟他讲比亚迪是一个优质个股,他会跟你急眼的。什么破股票,都掉到200元以下了,早晚倒闭破产!
所以终上所述,优质个股要结合业绩、潜力、以及位置。
第三,优质个股还有一种就是业绩稳定,且行业稳定。这个是适合一小部分散户的,大部分散户可以不用看第三点。第三点本来不打算写上去的,想了想最后还是写上来。
最具代表性的银行股。这里有一个小误区,业绩好,行业稳定一定要细细思考。举个例子,商场。一般来说,如果没有重大突发事件,比如疫情。那么多数商场超市之类的会较为稳定。但实质上商场超市是不稳定的,特别是网购兴起之后。所以别看有些商场超市上市公司业绩好,也算稳定,但并不在笔者的这个范围之内。
为什么说银行股,这其实并不是对大部分散户来说的。你要跟他们说银行股,他们会说你脑子有病。总结一句话就是没那么大心思或者野心的投资者,以一种银行存款的心态去买银行股,特别是中农工建四大行。
买四大行,主要赚的是什么钱?主要赚的是分红的钱,即每年大概4%到5%左右的股息。目前来看四大行股息还比较稳定。有人说,每年这些股息不是还有除权除息吗?短时间内看,除权除息等于资产没啥变化,但长期来看会填权。可以去复权四大行个股。
再次强调,这第三点不适合大部分大部分散户,因为大部分散户追求的是较高的收益率。而中农工建四大行显然不具备这个。从赚取的收益来源就可以看到,买银行股主要就是赚的股息,而股息来源是经济增长带来的。
A股几十万亿的市值,每天六七千亿的成交额,足够容纳各种类型的投资需求。无论是投资的,还是投机的。
第四,优质个股是会出现变化的。不是说优质个股会一直优质,中间有点会反复。比如业绩,有的会变差,变差之后,一些个股会回来,但有些就回不来了。
仍旧以中央汇金为例。在2015年第三季度,买入111万股信息发展。2018年第三季度,再次买入88万股信息发展,总持股达到199万股。2019年第三季度,继续买入140万股,总持股达到339万股。2020年第四季度全部卖出。
声明一下,这里不是说信息发展不是优质个股,不要过多联想。
回到主题,A股为何如此独特?主要原因是因为中美竞争冲突下,中国金融实力弱于美国的无奈选择。
这里说下,我们说中国制造业实力优于美国制造业,但那是中美两国对比来说的。放在世界,美国制造业也是世界第二!同样的,中国金融业实力弱于美国,但是放到世界,单从国家来说,中国第二。从经济体上来说,欧元区第二,中国第三。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足够强时,他的短板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也是很强的。中美两国的制造业、金融业就是这样。军事上也是如此。军事上,中国总体实力要弱于美国,但仍强于世界其他国家。
因为中美各自的优势领域的不同,所以会呈现出一种错位竞争或者逆向竞争的状态。那么在中美竞争冲突的大势下,A股又该如何运行呢?
我们知道,A股要服务于实体。A股要好,实体必须要转好。前文我们说过,而我国实体目前不景气的原因就在于美联储通过加息来影响全球经济,进而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再加上对中国的各种贸易限制、壁垒、制裁。
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美联储加息,一个是制裁和贸易壁垒。制裁和贸易壁垒是短时期内看不到解除的迹象。但美联储降息却是被提了出来。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是有影响,但对美国自身也并非是无害的。不过鉴于美联储在这两年中的“神操作”,个人觉得美联储在降息过程中是有反复的可能的。以前的加息、降息是个很规律的过程。现在美联储连一边收紧,一边印钱都能整出来。降息0.5%,再加回去0.25%也是可以期待的。
在降息的过程中,美元必然向世界流动,这是美国金融业实力强的表现,其他国家羡慕不来。一方面会有部分资金去到世界各国,刺激其经济,从而改善经济状况。这样一来,外贸就会改善。另一方面,一些投机资金也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进入中国,也会进入A股。这两方面对于A股来说都是机会。前者使实体有所回暖,资金面改善,后者直接增加股市资金量。
这是稍微理想的一点情况。中国复兴之路必然充满坎坷,但只要依靠自身优势,一步一步应对,就可以迈过去。
对于A股来说,这几年大的机会不好找,但中小波段还是有的。其实从各国股市上也能看出来美国金融实力的强大。我们常说一个人强大,是因为他能把握住节奏,让其他人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别人想要超过他,就不能陷入他的节奏里。不然只能跟随,无法超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美国股市走势越一致的国家,其在金融上受美国影响也就越大。说到这里,笔者有个结论,供大家娱乐。假如当美国开始降息后,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原材料出现不断的上涨,引发中国通胀走高。为了保护经济,在美国降息的某个节点,中国很有可能开始加息!
当然,加息应当不会大幅加息,且加息前后也会有其他政策工具配合进行资金的收紧。这一点,中美之间就像一个跷跷板一样,你加息,我降息,你降息,我加息。这种竞争冲突方式,以前是没有的。
此外,中美竞争冲突也不是一下子就决出胜负的,双方你来我往的回合,个人觉得至少会持续十几、二十年。在这期间,世界的其他地方也会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