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基层主题教育长效机制_风闻
锑吖吖-01-29 16:46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第二批主题教育处于尾声,要善始善终,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建立更多面向基层的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是巩固主题教育成效,将其从实践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的关键所在,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索建立更有效的学习教育制度
学思想、强党性,不是主题教育一时之需,而是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此次主题教育衍生出个人自学、集中研讨、微党课宣讲、循迹溯源等多种学习形式,要及时将好的做法固化下来,形成有效的学习制度和完整的学习体系,充分运用到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三会一课、集中夜学等载体中,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学在平常、学在经常,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摆脱基层党组织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困境,考虑推行科学实用的党员积分考核管理制度,将党员日常管理和行为表现与基层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与家庭及个人荣誉紧密结合,辅以各基层组织实际情况等“软指标”,有效反映党员履职情况和党性状况。
二、探索建立更平衡的实干担当制度
重实践、建新功是目的,主题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更要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要健全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机制,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一方面要做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社会形势动态变化,岗位职责也应随之动态发展,尤其基层长期负责同一条线的干部,更容易掉入“老本行”“老套路”的“经验陷阱”,应完善全面、系统、多维度的动态监管机制,坚持多听意见、多考察实绩、多提醒求变,保障干部的持久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做到能上能下、能紧能松,要大力度畅通干部升职、转任、平调、降职等渠道,完善科学精准的考核评价体系,让“有为者上得去、无为者下得来”,要正确处理干部上下与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关系,以“科学界错”构筑积极担当作为的底气,以及时“复检评估”畅通“下而能上”的渠道,让干部既受鞭策、更受激励。
三、探索建立更完善的便民服务制度
对于基层,主题教育成效更多体现在践行群众路线上,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等,领导干部深入结对基层调查研究、解答政策,领办重难点问题,帮助解决村(社)治理“顽疾”。完善民情民意表达制度,改变单纯设立意见箱、热线电话等形式主义,创新搭建更有效的意见反映平台,有效利用网格走访机制,建立实时问题档案,畅通群众“当评委”“当考官”的监督通道。完善多领域的便民服务项目制度,解决好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维护好交通设施、通讯网络、养老服务、文化驿站等服务设施质量,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持续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