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德邦基金雷涛:一位基民友好型半导体基金经理是怎样炼成的?_风闻
掌米理财-01-29 18:19
来源/ 陆家嘴养基指北(gh_8515956654f2)作者/ 国服蔡文基
如果倒退三年出道,德邦基金半导体基金经理雷涛,一定比现在更“红”。
通讯龙头企业出身+半导体+细分板块轮动
几大要素随机组合,鲜明勾勒出产业出身、热门板块、打法强劲这样一个明星基金经理速写。
他出道在2022年:缺芯、少产能、劫匪抢芯片的魔幻成为历史;下游需求萎靡、产能过剩、周期下行,成为新的年度关键词。
上任第一年,中证半导体指数(代码:H30184)跌了37%;
上任第二年,中证半导体指数(代码:H30184)跌了2%。
半导体的黄金年代已过,开局即地狱。
2023年年中,一位基民在社区提问“作为基金经理,当基金不停下跌的时候,你都在做些什么?”
雷涛回应“当我的产品持续下跌的时候,我都在努力地做点家务,这样我老婆可能就能骂我少一点。”这样的陪伴式的投教内容,他以平均每周一篇的速度,从2022年7月一直更新到现在。
于是,人物速写的关键词,又多了:做家务、陪伴两个关键词。
但实际上,这种“小作文”式的调侃更多是谦虚,在一个基金社区,他一度被粉丝亲切称呼为“雷神”,而那时候,雷涛管理的德邦半导体产业混合的年内回报率已经比较明显。德邦半导体产业混合发起式A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分别超越中证半导体指数12.87%和24.31%。
图来源:Wind ,截至2024年1月9日
甚至,在“极为艰难”的2023,通过年初买AI,年中买设备、光模块,年底买存储材料,通过板块的不断轮动,到年底,雷涛一共创下了21%的绝对收益。
与连续超额形成对比的,则是他并不“极致”的管理:对单一板块,雷涛的配置,不会超过50%,即使重仓个股,也不过五六个点位,在走势极端的半导体方向,留足了板块切换的缓冲垫。
当然,这种温和、轮动、深度研究、陪伴,都只是超额收益背后众多因素中的一部分。
那么对他来说,如何在开局即地狱的半导体创造超额收益?
板块轮动的准则如何确定?
科技股投资的差异点究竟在哪里?
个股阿尔法与板块贝塔之间如何抉择?
以下是陆家嘴养基指北与雷涛的对话详情(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略有删改)
01
科技投资,板块变动的阿尔法大于个股贝塔
陆家嘴养基指北:雷总您的选股框架是什么?
雷涛:我比较喜欢凯恩斯的选美理论。股市投资就好像参加一场选美比赛,不要以自己认为最漂亮的标准去猜哪位美女能夺得冠军,而要猜大家会选择哪个美女做冠军。
具体在半导体方向,我的选股策略,是先选板块,再挑个股;板块集中、个股分散。
首先,去寻找边际变化比较大、比较正向的细分领域,再去评估正向变化是否会有相应行情的展开。
然后对细分领域的评估结果,去做一个大致的排序对比,挑选出比较好的两个细分板块来做重点配置。同时也会持续跟踪观察一些其他板块,不断地做轮动。
板块配置上,确定板块之后,我们会去分析细分板块变化背后的驱动力。基于这个驱动力,再对相关细分个股做重点配置。
对于个股来说,我们也尽可能的不会把个股配置太重,单一个股仓位一般都在5%以下。
陆家嘴养基指北:大家炒算力之类的概念的时候,炒的更多是一个好公司,还是股票交易的市场情绪?
雷涛:分时间段和企业。
每一波新技术的出现,一开始一定是有一个非常美好的预期,然后回调冷静;接下来,大家会去找那些真正有产品的公司,继续上涨-回调;等待真正放出业绩收入,然后再上涨回落。整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不同阶段,大家关注的重点,以及交易的节奏是不一样的。
陆家嘴养基指北:对于国产算力芯片,要怎么估值呢?芯片产业大家经常会提强者恒强的终极思维,比如CPU市场被英特尔、AMD垄断,GPU同样是英伟达、AMD两分天下。
雷涛:这种公司我们不会给明确估值,更多看的是变化。我们会通过专家、调研、公开资料观察它的产能、技术变化,持续向上就继续持有,瓶颈始终无法突破,那就清掉。
终局的思维肯定是要考虑的,但不能对着过去线性外推。
过去,中国芯片已经在制程和工艺生产环节被严重地卡脖子,到如今,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巨大的产业,我们肯定不会再去犯第二次错误,在产业发展的底层东西,还以海外产品作为主导。所以中国国产算力芯片在中国广泛地使用,这是必然的选择。
在这样一个逻辑的指引下,市场能容得下更多的玩家,更何况产业初期阶段,就考虑竞争终局的问题其实有点多虑了。
02
A股的科技投资如何轮动,又将走向何方
陆家嘴养基指北:2023年的板块轮动过程是怎么样的,相比过去有什么区别吗
雷涛:从2022年我接手以来,整个半导体周期都是往下的。等到2023年Q3的时候,一些细分领域才陆陆续续出现一定拐点。在这样的下行周期里面,其实很难看到细分领域有一个很长的景气度周期。这也是轮动快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有一些非常好的细分领域,景气周期的逻辑非常长,但在2023年,它的交易变得非常极致,所以就会导致我们要一方面看产业边际,一方面还要看行情演绎的程度,适时做一些切换。
复盘过去一年:
我们在过完年就看到了AI的大趋势,配置AI算力。当时最多有50%,因为我们觉得算力芯片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求侧都是非常紧俏的,特别是国产算力需求。尽管当前一些国产算力芯片的技术、产能,短时间没办法满足我们国内的需求,但问题迟早会解决,价值也迟早反馈在股价上,我们对这一块有充分的耐心。
三月份的时候,我们根据全球半导体龙头公司的一些公开发言,确定了国内晶圆厂的扩产,扭转悲观预期,站在那个时间点上看,设备的逻辑是能够比较顺利地去开展的。但是设备的行情演绎是非常快的,到五月份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有非常大的涨幅,权衡之后,我们就离开了。
五六月份的时候,光模块又火了,我们当时也配置了,后来市场对于光模块800G的热情有些超过了我们的认知,交易进入泡沫化区间,只要和光模块沾个边,公司就暴涨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陆续卖出了光模块芯片相关的资产。
六月之后,韩国某业内龙头公司表示要对存储进行减产,在此之前,还有几家行业领先公司也都已经表态,这也就意味着几大存储企业同时减产,未来一段时间的供给收缩确定了,我们当时预测大概9月底10月会有存储价格的上涨,因此从6月起,我们配置了存储,一直到9月份加仓到40%,同时还配置了一些材料。
陆家嘴养基指北:半导体这么多细分方向,接下来一段时间,比较明确的预期有哪些?
雷涛:确定性最高的仍然是消费类芯片周期的向上。从2022年三季度开始,消费电子进入去库存的阶段,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堆满了库存,对于上游的拉货几乎停滞,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2023年的二季度。因此,只要23年四季度到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恢复正常水平,补货带来的机会确定性就会很高。观察中,安卓系的手机销量数据,台湾企业和海外企业的月度数据都是很好的指标。
另外,这个节点上,换机需求比大家预期的可能还要强一点。过去因为疫情原因,换机被延滞,现如今,华为回归,北斗、折叠屏、AI等等微创新,同步拉动换机需求。
从半年的维度来看,包括存储,数字设计芯片,甚至是消费电子上游的各种零部件公司,其实都会有一些机会。
中长维度,还是观察一些算力芯片的技术与产能变化,然后是设备和材料的招标情况。
陆家嘴养基指北:怎么看存储?国内厂商主要是利基产品,可以对标海外巨头的节奏吗?
雷涛:首先,周期上,利基型的产品方向性是跟纯通用型保持一致,只是节奏和幅度有差异,因为国产存储,除了半导体的周期成长之外,还有国产替代。
其次,国内虽然利基型产品很多,但在其他产业环节比如模组、封测,我们的占比其实是跟着大龙头一起走的。
03
为什么在A股的科技投资,个股阿尔法没有那么重要
陆家嘴养基指北:去定科技公司的估值,往往不像消费或者传统制造业那样有效,是因为很多科技企业其实不存在价值回归这个选项吗?
雷涛:硬科技公司都是劳碌命,能一直独领风骚的非常少,柯达做到极致后胶卷行业没了;IBM打遍天下无敌手,电脑也逐渐成了组装产业。
在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中,能够长期存在,要么是IBM这种,超级平台型的企业,要么像微软,在软件这个大一统市场,直接做成寡头。
硬件市场往往是碎片化的,而且中国企业又常常处在跟随者的角色上。跟随也就意味着,在一个周期成长行业,别人更多的在享受成长,我们可能更多的在感受周期。然后在周期的反复震荡中,在中国这个很卷的市场,如果技术不进步的话,那么利润率,毛利率将逐步沦为平庸,这就是科技类公司的宿命。
所以科技公司需要持续找到新的增长曲线,比如国内某锂电池公司,从当初最普通的纽扣电池,到电子烟电池、汽车电池,领域不断开拓,享受了很长时间的成长。类似的,比如手机CIS芯片企业,在手机上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就可以观察,在汽车上,它的第二曲线是否能接续上来。那他的成长就能看的更远。
而且,科技公司最劳碌的地方在于,如果你的第二曲线压错了,那你就要面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萎靡。投出去的研发都打了水漂,建设的产线成了废铁。
所以,我一直说,科技投资,最重要的是跟踪变化,跟踪产业变化,以及已经成功长大的企业的第二曲线,只有变化才有投资的机会。
陆家嘴养基指北:管理产品两年,整体风格有什么变化?
雷涛:这是一个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体现在换手率上,可以看到,2022年,产品整体的换手率比较高。因为那时候,还受到之前做绝对收益的思路在投资,选的都是一些龙头的优质企业。但是在产业下行期,逐渐发现这个效果其实并不好。因为半导体产业变化大、有周期成长属性、大国博弈焦点,影响板块的因素太多了。这种情况下,关注个股,不如去探究产业变化,从变化中寻找机会。
在2022年10月,又出现美国新的政策变化,导致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周期复苏与国产替代逻辑,全部在短期受影响,那一时期,半导体产业是真的非常难熬。
但是到了今年,新的技术出现了,国产替代也有了新的变化,产业复苏到来,整个框架稳定了,换手率会好很多,今年的思路也很简单,关注边际变化、细分板块轮动。
陆家嘴养基指北:如果给今年打分的话,你大概能打多少分,为什么?
雷涛:70分
常常我觉得自己圆满的时候,一定不是自己做得圆满了,而是市场的贝塔机会到这儿了。就像前几年闭眼买半导体,闭眼买新能源,都是赚钱的,但这都是贝塔。
我自己每个礼拜、每个月、每个季度就会把这段时间所有股票看一眼,看看自己这段时间里错过了什么,踏空了什么?为什么没有买?团队里研究员为什么没有推?不断反思,这也是我们整个投研团队的文化。
只有你每天的关注度要达到一定程度,你才可能赚到钱,下一次遇到这种类型的问题,你警惕度会高一点。我现在其实最希望不要犯大的错误,因为一旦犯大的错误就会需要更多去弥补。就像芒格所说的,你如果知道你在哪里会死,那你就不要去那个地方。
陆家嘴养基指北:如果你不是一个基金经理,而是一个个人投资者的话,你会像现在一样去配置这些产品吗?
雷涛:那我应该不会,我应该会把钱分两部分买2个,肯定会集中度更高一点,毕竟个人投资者资金也不大。但是基金必须配置更分散一些,这是合规要求,而且资金体量也比较大。但我对自己的基金还是很有信心的,我每个月都会定投,现在已经定投了120多万了。
陆家嘴养基指北:你最希望别人记住你的特点是什么?
雷涛:作为基金经理,最希望大家记住能帮投资者赚到钱的特点。
尾声
最近两年来,雷涛经常在采访中遇到一个问题“成为基金经理后,你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脑海中闪过无数答案之后,最终结论定格在“做一个有固定标签的工具基,还是做一个会灵活换仓的战斗基?”
事实上,这也是市场对于基金经理的两种不同期许。前者风格固定,可以在特定时刻成为机构用户最“趁手”的工具基金经理;后者对长期收益负责,需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调整风格。
过程中,曾有无数人给过他建议成为前者:聚焦在一个领域,比如23年年初时候赚了大钱的AI,比如年中调整后反弹的芯片设备,或者年底的存储。这样不仅足够安全,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捆绑标签,来掩盖在择时与选股上的偷懒与平庸。
但毫无疑问,雷涛的选择是后者。同样也是因此,要找到恰当的词语形容雷涛并不容易:
他个人特色既不算“深度价值”,也不够“极端”:更像是上学时班里最勤奋的学霸,在工厂门口蹲过项目建设进度、伪装打工仔验证过产能进度。更多时候,则在最熟悉的板块,不断轮动、复盘、下苦功夫,然后一点点扩充自己的能力圈。
业绩够好,但毫不端着:相比宗师做派,雷涛足够亲民,定期的用户交流投教是他有别其他同行的显著标签:比如在基民吐槽他“一发小作文就下跌”时苦笑,会主动发起检讨“在线等兄弟姐妹们组织语言,巧妙地骂我一顿”,会写小作文拆解自己某个时间段看好某个板块的具体原因……
这种来自本人亲自输出的公开资料多到想要采访雷涛,可以省掉至少70%的万金油问题:在以周度为节点计量的投教内容输出中,你可以轻易找到每个时间节点,他的仓位变化,以及背后逻辑,乃至浮盈浮亏过后他的家庭地位变化
——相比同行,他太容易读懂。
而如此选择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
“人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事情的复杂性。不能过度迷信才华与风格,要在进攻与防御间小心拿捏,用心管理一只大家真的拿得住的基金。”
在A股,绩优的基金经理多如牛毛,绩优的半导体基金经理,同样不罕见。
真正罕见的,是在充满了不可预测、说多错多的A股,依然愿意弯下腰,成为一名基民友好型基金经理。
注:
数据来源:
1、德邦半导体产业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2021年12月28日成立,2022年A类-24.43%/-27.20%,C类-24.71%/-27.20%;2023年A类22.21%/-1.04%,C类21.72%/-1.04%,数据已经托管行复核。基金经理变更:吴昊(20211228—20231031);雷涛(20211228—至今)中证全指半导体指数(H30184)2022年-37.30% ,2023年-2.10%,数据来源于Wind。
2、雷涛管理的同类型基金:
德邦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德邦稳盈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德邦福鑫。
德邦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2020年11月24日成立,2021年A类24.55%/3.09%,C类24.24%/3.09%;2022年A类-21.67%/-26.64%,C类-21.86%/-26.64%;2023年A类-12.44%/-21.30%,C类-12.65%/-21.30%;(2023年业绩已经托管行复核)
德邦稳盈增长灵活配置混合2017年3月10日成立,C类份额于2023年5月11日增加,2019年A类27.84%/19.92%,2020年A类21.20%/15.20%,2021年A类5.16%/0.30%,2022年A类-11.22%/-9.56%。2023年A类-15.14%/-3.41%;(2023年业绩已经托管行复核)
德邦福鑫2015年4月27日成立,C类份额2015年11月16日增加, 2019年A类9.28%/2.28%,C类9.19%/2.28%;2020年A类53.98%/10.07%,C类53.58%/10.09%;2021年A类35.28%/-3.09%,C类34.94%/-3.09%;2022年A类-12.26%/-12.15%,C类-12.48%/-12.15%;2023年A类-23.54%/-6.19%,C类-23.74%/-6.19%。(2023年业绩已经托管行复核)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