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软件三十年:当掘金不再赚钱时,铲子也开始内卷_风闻
掌米理财-01-29 18:25
来源/ 陆家嘴养基指北(gh_8515956654f2)作者/ 国服蔡文基
乱世出英雄。
“1992年的上海,霓虹养眼,万花如海。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讲话,加快了中国股份制改革的步伐,举世瞩目。股票是最新的热点,同样是以100为起点,差不多有100年历史的美国道琼斯指数,到今天才不过3300点,刚满一岁的上证指数已经接近1000……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抓住了机会就有可能改变人生。有人乘风而起,有人半日归零。”
故事的一切,就像《繁花》的开篇。
如果说,股市是财富的中转站,每一个代码背后都是涨跌多空的素材。
那“卖铲人”财富软件的兴衰,则是这三十年浮沉最真实的注脚。
当时代的幕布正式拉开,主角就此依次登场。
01 繁花的另一面
上帝向摩西重申他的应许:凡你们脚掌所踏之地都必归你们,从旷野和黎巴嫩,并幼发拉底大河,直到西海,都要作你们的境界,这是流着奶与蜜的地方,想想看,这里的一串葡萄要两个壮汉才能抬得动,这就是圣地、是天堂。
—《旧约·创世纪》
故事开始在1994年的春天,借着证券的东风,财富折叠,在这片土地的各处上演。
那是个散户还在手绘K线图分析市场的时代,没有手机,电脑同样是稀罕物,庄股横行、消息紧缺、下单纯靠手工,市场的不健全,带来了无数一夜暴富的神话。
普通工人在股市一天赚到一个月工资,在当时属于稀松平常。中路集团陈荣,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普通工人,号称上海第一辆劳斯莱斯的拥有者,1994年,靠着在当年7月股市底部买入,38天,成功将120万美元大赚十倍变成1200万美元。
这样的故事,在当时的股市也数见不鲜。
如果说当时的股市是流着奶与蜜的福地,那么很显然,1848年旧金山的淘金热,已经告诉了后来200年间的所有人,
一切风口之上,卖铲子才是最稳赚不赔的生意。
当时流行的《硅谷之火》则更直白的将答案和盘托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购买软件就如同购买计算机本身一样正常。高毛利、可批量复制、具备规模效应,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是比软件更性感的商业模式。
如果将软件与资本市场结合呢?
散户需要信息,大户需要分析,券商机构需要实时看报价,需要资料系统,需要下单系统,一片空白的市场中,诞生不久的财富软件,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稳赚不赔的金铲子。
1994年,一个叫陆风的年轻人,吃饭间偶然发现,发现证券公司门外,小贩只要将上市公司资料复印出来,就能卖到一张A4纸十元的天价。
受此启发,陆风雇佣了一批学生,在上海海事大学的学生宿舍,将上市公司资料、报纸杂志信息录入软盘,通过“猫”打包卖给营业厅,一时间在各大券商机构畅销。而这也自此奠定了此后数十年间让无数金融从业者又爱又恨的万得雏形。
在当时,这样一套软件,最高时,一套能卖到数万元。是当年普通农民人均年收入的十倍有余。
与此同期,浙大一个名叫易峥的毕业生,则将目光瞄准了时下正火热的期货交易,开发了一款名叫“龙虎榜”的期货交易软件。
日常交易之外,这款软件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可以让大户们看到其他席位的交易情况,在那个普通人还在手绘交易图的时代里,12万一套的龙虎榜,无疑让它的使用者在信息层面领先了对手好几个身位。
一时之间,用塑料袋提着钱购买龙虎榜的用户排起了长队。
不到四个月时间,这款软件就在当时月工资仅百元上下的上海,为易峥赚到了足足100万。而这款软件,也成为后来被戏称A股最贵手游——同花顺的前身。
好梦由来最易醒。
太容易赚到手的钱,自然不易赚的长久:
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被迅速拉高到2245.43点后,崩盘随之到来,市场迎来长达三年的慢慢下跌。
曾经挥金如土的券商自身难保,附带着一众财经网站与财富软件一同过冬:
曾以450万美金融资而闻名业界的158海融证券网,后来被卖给了和讯网;一度被誉为中国最好的金融与经济数据库的巨灵信息干脆转型做起了电视、广播、卫星,然后在2006年以100万美金价格被卖身金融界。
主攻二级市场的万得,遇到了来自港澳资讯、维赛特等竞争对手的当头棒喝,一套数万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被压到一套仅剩一两千元,流血经营。为了活下去,万得做过数据库,搞过管理咨询,订单充足的代价则是被券商机构吆五喝六指哪儿打哪儿。
期货的“翻车”比股票市场更早。
1995年327事件爆发,中国证券市场迎来最黑暗的一天,8分钟内一度砸下1460亿超大单,占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30,无数财富瞬间灰飞烟灭。开始不到三年的国债期货,自此被叫停,龙虎榜也随之被市场雪藏。
彼时还叫“核新软件”的同花顺,瞬间陷入经营困境,此后数年间,不得已将外包的版图延伸到证券交易系统、行情系统、交易安全软件,甚至一度成立生物医药公司。
所有人都受够了给机构做包工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转型迫在眉睫。
02 牛市的分化与内卷
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希望中毁灭。
——约翰•邓普顿
穷则思变,绝望的行情中总是能诞生更多的变化。
易峥带着同花顺将目光转向了C端。
恰逢2001年的极端行情,以金融界为代表的金融门户网站,彻底跑通了网站流量聚集-软件付费的通路,针对散户的炒股软件,在这一时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积累了多年机构经验的同花顺,自然也不例外。
此后,尽管在PC行情端却一直被同一时期的大智慧打压棋差一着,但随着2006年,同花顺推出手机炒股软件,并在次年相继绑定电信、移动、联通合作,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唯一手机金融信息服务商,靠着短信、彩信、WAP、GPRS等产品,同花顺拿下大批手机端忠实种子用户。
安装在功能机上的同花顺
而陆风wind则将目光瞄准了偶像布隆伯格的生意模式,成为中国的彭博社。
上世纪80年代,彭博金融终端诞生伊始就风靡华尔街,通过提供金融资讯与数据服务,仅用了22年时间,便从寂寂无名,到完成对全球最大的金融咨询公司路透的逆袭。
而相比彭博终端机,后来者万得更加互联网,它将软硬一体的终端机简化成一个容量仅有25M的客户端软件,成本更低、传播使用也更加简单。
但无论是转向个人炒股软件,还是做国产彭博,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
答案在2005年的新一轮牛市中正式揭晓。
这一年,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国内金融市场的急剧放大,普通散户的力量,开始在中国的资本市场显山露水。但真正赚到这波流量的,则是一个所有人都没能想到的新对手。
在此前一年,一个名叫“东方财富网”的网站悄声上线了。其创始人沈军,相比他的真名,无数老股民可能更熟悉他的笔名“其实”。
上世纪90年代,在期货公司遭遇大豆、外汇、咖啡的反复毒打,又亲眼见证了327国债的极限8分钟后,一个名叫沈军的年轻人,开始用笔名接连在《上海证券报》、东方卫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财经频道连续撰写股评,成为名噪一时的红人,一度被《大公报》评为“中国B股研究第一人”。
此后,延续之前的传媒经验,以及沈军的个人IP,东方财富甫一出世,就以财经资讯杀出重围,成为那个年代“网红转实业”的引路人。靠着沈军多年股评攒下的人缘,东方财富一度以象征性的收费拿下了当时全国十几家财经网站与媒体的连续一年的推广位,然后借着股权分置改革期间的连续多条爆款股评,一战成名。
到了2006年,不甘于只是做财经资讯网站的沈军,受到论坛影响,推出主打股民集散地的“股吧”产品。股民赚钱了在这里炫耀、亏钱了在这里骂娘,无聊了聚集在这里讲段子,“关灯吃面”“中国神车”这些段子,最早就是来自股吧。到了当年年底,股吧的日均访问用户量就已经突破2000万。
扩张的步伐并未就此停下。
2008年,沈军创办天天基金网,最多时,销售曾覆盖市场90%以上的基金产品;2010年,沈军带领东方财富登录创业板,借助资本东风再上一个台阶;2013年,东方财富上线choice数据,将业务版图扩张到万得地盘;到了2015年,东方财富收购西藏通信证券,做起互联网券商,旗下天天基金,更是创下了7432.55亿元的基金销售记录。
至此,后来者居上的东方财富,将业务版图打满了全场。
与东财的版图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锚定单一领域闷声发大财的万得。
它的命运转折点,发生在中国版彭博已经初显雏形的2006年,这一年,上交所送来助攻——行情信息level-2正式开始收费。对专业投资者们来说,既然都要花钱,与其花在原始信息,还要自己动手。不如多加一点钱,直接使用万得加工好的现成信息。
也正是在这一年,万得营收首次达到3000万,实现收支平衡。
到了2007年,手握1200多家机构客户,全国几乎所有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以及85%的证券公司、78%的保险公司、75%的QFII机构的万得,收入突破1.2亿大关,并以连续翻番的速度不断发展。
数据生意背后之暴利,根据公开披露,2014年万得的净利润高达6.01亿,是同期竞争对手同花顺(6045.55万元)、东方财富(1.66亿)、大智慧(2.09亿元)三家净利润之和还要更多。
坐在数据的金山上,钱赚的太容易了,容易到让同行眼红。2010年,同花顺推出与万得类似定位的iFinD金融数据终端,2013年,东方财富推出上线choice数据,再次杀得万得措手不及。
同一时期,既不在体量占优,利润相比万得也略逊一筹的同花顺,机会在股市。
2015年那个疯狂的牛市中,助推了牛市形成的同花顺,也成为了牛市中最抢眼的一份子。
这一年,机构端,任泽松为代表,一大批新生代基金经理靠着炒作科技互联网all in中小市值赚的盆满钵满;民间,HOMS的助推,城商行房贷,以分仓为借口,虚拟券商大行其道,配资炒股盛行一时。
狂热情绪带动,上证指数一度突破5000点,当年A股股民盈利人数占比高达62%,彻底打破此前多年股市八亏一平一赚的铁律。
极端杠杆促生极端行情,极端行情带来了大批量跑步进场的年轻股民。A股投资者数量,在短短一年间, 就从2014年的9536.9万人上升至2015年的13536.3万人,增幅高达41.94%。
而同花顺的行情分析功能,就是他们遇神杀神的利器,而获取他们,只要在手机支付的窗口,轻轻一点,即可轻松拥有通往一夜暴富的捷径。
新鲜血液的带动下,这一年,同花顺营收翻了7.8倍,净利润翻了43.5倍,股价翻了足足69倍。
至此,市场三分天下。万得牢牢占据机构端,悄声赚大钱;东方财富在资讯、股吧、基金代销、互联网券商多个战场四面开花;同花顺卡位C端,成为普通散户“最昂贵的手游”。
就在财富软件的老板们还在低着头蒙眼狂奔同期,福布斯已经通过一张“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替他们盘算好了彼此的身家位次:
东财创始人沈军家族,31亿美金位列50名;万得创始人陆风27亿美金位列66名(新晋);大智慧创始人张长虹16亿美金位列156名,同花顺创始人易峥13亿美金位列212名。
那是个胡润还不是杀猪榜,福布斯也还没有到处批发榜单的时代。
所有人都相信,一个股权致富的年代已经到来。
直到2018年,风向开始逐渐变化。
03 如果挖金矿不再赚钱,卖铲是否还是好生意?
一家企业的状态,只有一半是事实,另一半是人们的观点。
——本杰明•格雷厄姆
过去200年,无数的商业案例已经证明,掘金热中,买铲子是最挣钱的。但关于故事的后半段,如果掘金不再赚钱,还有多少人买铲?
2015年牛市结束后,迎来的是一场绵延三年的熊市。
熊市中,竞争对手总是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杀出。
2015年拿下了互联网基金销售冠军宝座的东财旗下天天基金网,在同年迎来了最凶悍的对手——蚂蚁。
仅仅三年后的2018年,蚂蚁旗下的蚂蚁基金就完成了对天天基金的营收超越。
而天天基金平台的活跃用户量,也在互联网的夹击下,不断萎缩:2021年314.7万的日均活跃用户量,到了2023年上半年,只剩 169.56 万,连年下滑,成为近些年来的规模注脚。
日子不好过的不止东财。
2018,新湖中宝以公告形式披露了入股万得的信息,13.68亿元,换取万得6%的股权。据此估算,万得市值为228亿元。时间倒退到2016年,那时的万得一级市场估值还在600亿的高位,两年半的时间,市值就已经缩水了近400亿元。
尽管,一级市场市值涨跌,都是纸面富贵,但背后隐藏的,却是更多的形势变化。
过去多年,万得因为汇聚了大量宏观经济以及企业运营数据,替研究员们节省了很多数据梳理的精力,甚至,不少券商报告里模型都是万得公式直接导入。
靠着这份专业与全面,连年涨价,也成了万得在利润端碾压同行的公开绝活。
过去,A股如日中天时,大型机构,每年在万得上的花销,数百万乃至千万也只是寻常。
可一旦熊市与涨价一同出现,故事就变得有趣起来。
2018年11月,万得涨价30%的传闻在朋友圈刷屏。当晚,主打类似功能的东财富choice和同花顺ifind就瞅准时机宣布降价,一个宣布券商、金融机构用户半年免费使期;一个顺势宣布降价30%,三年不涨价“王八蛋才涨价!”
到了2020年,相似剧情再次上演。2020年年底,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路颖在朋友圈公开怒怼:“写了十四年报告,……没用过Wind,当年就觉得贵。”振臂高呼,立刻引来申万研究所董事长郑治国点赞。
在此之后,每年年底,机构连夜改代码,喷wind成了行业例行公事。
或许是用户的万得信仰不再那么坚定,或许是广告法的要求,到了2021年前后,wind悄然更新了公司官网首页,开始用“众多”这样指向模糊的词语,替代了之前“85%”“78%”这样高的让同行眼红的数据。
但,降价是不可能降价的。
过去机构采购一个账号,赠送十个试用账号,还能谈判打折。如今试用账号被逐渐收回,或取消EDB权限,以前八折、九折、九五折的折扣开始逐渐取消。
于是,在机构内部,万得的使用权限,开始从人手一个,变成只有分析师有万得账号,销售、后台、债券、IPO额外审批账号;再到最后,每个wind账号全都分摊在员工个人成本,一个组一个账号,鼓励实习生带wind上班。
到2023年底,政策再次转向——朝着更加不利的方向。
这一年的12月8日起,严禁公募试用交易佣金向第三方转移支付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试用外部专家咨询、金融终端、研报平台、数据库等产生的费用)。翻译的更直白来说,过去可以通过券商帮着承担wind成本的公募,如今要自己采购wind了。
这时候,被吐槽了多年的Choice与ifind,也显得格外有性价比。相比万得基础版就要39800的年费,iFinD 每台平均单价在 1-1.5 万/年还能打折,Choice 推广价 格干脆仅在 5800 元上下。
为了拿下万得客户,同花顺与东财的销售,针对部分大券商和机构,干脆免费试用两三年。而对于用户的特殊函数导出需求,更是推出了模板一键替换。甚至,如果一键替换出了问题,还有客户经理,人肉帮着改。
当然,在同花顺、东方财富不断对着万得嘴边的肥肉垂涎欲滴时,万得的版图,也在悄然挺近对手的地盘。
2023年一季度,上海万得基金销售有限公司首次亮相公募基金保有量百强榜第95位。到了2023年三季度,万得基金的权益类规模就已经达到43亿元,排名已经升至第89位。
当走过蒙眼狂奔时刻,幸存者们的关系开始从增量错位竞争,逐渐身形重叠进入存量竞争时代
所有人都不得不结束那个无可奈何的故事结局——当掘金不再赚钱时,铲子也要内卷。
04 尾声
时间进入2024年,中国最早一批财富软件,就已经30岁了。
代码背后仍然是金钱的味道,新的财富神话仍在诞生,但这种财富的流动,分到属于普通人的那一份变得越来越稀薄。
2022-2024的极端行情,将明星基金经理拉下了神坛,也将无数普通人股市一夜致富的梦想打的稀碎。
财富软件的受众会越来越少吗?
这似乎是个杞人忧天的猜测。
根据中国结算,截止2023年8月,全国投资者数量已经高达2.2亿,2022年同期,这一数据是2.08亿;21年的数据是1.92亿;20年是1.71亿
——无论熊牛,A股的投资者数量,仍在以每年1500万的数量,一路高歌猛进。
而每一次行情的波动,都将为它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永远都会有人相信,这次不一样;而历史,则会压着相同的韵脚,告诉浮沉中韭菜,
这一次和上次,没什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