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增长的日本GDP将被负增长的德国超越?IMF算的是一笔什么账?_风闻
心之龙城飞将-01-29 21:24
凤凰卫视
2024年01月29日 16:41:55 来自香港
新年伊始,随着各国相继发布过去一年的经济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的预测也将逐步得到印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判断,德国2023年的名义GDP将会超越了日本,排名升到第三位。当时,这一消息引起全球瞩目,各界评论不一。然而,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这个预测很有可能成为现实。2024年1月15日,德国联邦统计局正式公布,德国去年的名义GDP增长率为6.3%。日本预计将在2月15日公布过去一年的GDP数据,但根据目前已有的数据来看,赶超德国似乎已经没有希望。
这个排名到底能否反映出德国与日本的实际发展情况?德日两国的经济各自面临着哪些问题?
在这些问题和数据的背后,2024年的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哪些不确定性?世界整体经济格局又会经历怎样的变动?
01
德国通胀高企,罢工频频
这个冬季,寒冷的气温席卷德国,但相比刺骨的寒风,人们更在意的是一场经济寒冬。
当地时间1月24日,由于此前与德国铁路公司就薪酬与工时的谈判未达成一致,德国铁路司机工会再次组织为期6天的罢工,创下史上最长的铁路罢工纪录,数千班车次被取消。外界则预计,此次罢工可能导致高达1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近三年来,相比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德国的通货膨胀率一路走高,2022年的通胀水平达到近70 年最高。GDP发展也不容乐观,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德国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实际下降0.3%,这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德国GDP首次出现下降。
而还未抽身俄乌战场的俄罗斯甚至宣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后的GDP来看,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已由德国,易主俄罗斯。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柯隆:
“不光是德国,整个欧洲都这样,在失业率上涨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物价又上来。”
通胀高企,罢工频频,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按美元计算,德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仍在2023年超越日本,从世界第四位上升至世界第三位。
在德国2024年年初公布的数据中,2023年德国的名义生产总值为4.12万亿欧元,约4.45万亿美元,较上年度增长了6.3%。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柯隆:
“虽然2023年德国可能超过日本GDP规模,但其实他内部结构的一些问题比日本严重得多。”
02
多重压力下,德国经济遭打击
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一度在工业与制造业保有优势,超过一半的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也由工业与制造业贡献。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柯隆:
“比较德国和日本的经济结构,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这两个国家都是以制造业为主。”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欧洲持续陷入能源危机,以工业与制造业为传统优势的德国,首当其冲遭遇了经济打击。
德国曼海姆欧洲经济研究中心主席 阿奇姆·万巴赫:
“2023年燃料价格非常高,因为俄罗斯切断了管道,能源密集型产业损失了大约25%的产量,生产成本太高了。”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刘宗义:
“美联储采取加息政策、俄欧冲突,双层打击之下,大量的欧洲的资本跑到美国,所以德国,包括整个欧洲在内,实际上面临去工业化的过程,大量厂商、制造业者转移,产能转移到哪儿去?转移到美国去了,这是最近几年美国经济好像非常强劲,而欧洲是处于一个整体退市的原因。”
经济退潮,但难民数量在增加。俄乌战争爆发后,德国已经收容超过100万乌克兰难民,成为收容最多乌克兰难民的欧洲国家。
虽然德国被外界认为是2023年全球表现最差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但德国财长林德纳不以为意,在2024年1月19日举行的达沃斯论坛上,他反驳了德国沦为“欧洲病夫”论调,认为德国有些发展疲劳,需要的只是“来杯咖啡”。
面对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和难民潮,德国曾经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已经无法再凭一己之力拯救国内经济,产业升级和能源转型已然迫在眉睫。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刘宗义:
“2023年之前,中国曾经连续7年成为德国在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对华投资金额和项目数最多的欧盟国家。两国经济在市场、资本研发、原材料、产业链等方面互补性非常强。在服务贸易、智能制造、数字化等领域的合作前景是非常广阔。”
不过,中德合作在2023年迎来不少挑战。2023年7月,德国政府批准了首个对华国家战略,将中国定义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呼吁在维持与中国经济关系的同时,减少对中国商品的依赖。2023年1至10月,中德双边贸易额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但已经同比下降3%。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刘宗义:
“中德贸易额下降跟俄乌冲突也有关系。因为俄乌冲突后,能源上涨,德国本身面临很大通胀压力,企业成本上升,中德双方贸易方式变化,比如汽车方面,原来德国汽车质量很好,向中国大量出口,但现在有所改变,尤其是电动汽车,更多是中国向德国出口。”
03
印度GDP将在2026年超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德国和日本,在这场GDP排名的竞争中,有一个亚洲国家表现亮眼。
作为刚刚晋身的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2022 年就曾在国内生产总值上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印度将在2026年超过日本,并在2027年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世界银行印度首席经济学家奥雷连·克鲁斯:
“不是预测,已经是事实。印度将继续快速成长直到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印度完全走在维持有利政策、维持宏观稳定的轨道上。”
不过,目前看来,印度依然属于中低收入经济体。
04
GDP排名日本被德国反超
同在亚洲,与印度一样,“人口”对日本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愈发不可忽视,日本为何被一路超车?日本的经济发展又遇到了哪些挑战呢?
日本计划于2024年2月公布本国2023年度GDP初值,预计日本2023年的GDP或被德国反超,跌至全球第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23年10月发布了一份初步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德国GDP会超过日本,这让不少日本人感到震惊。
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2024年预计为2.9%。就名义GDP而言,美国仍然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第一的位置,中国位列第二。但最引人瞩目的一点是,原来排名第三的日本却位置不保,被德国超越,滑落到第四名。
旅日经济评论家 莫邦富:
“时隔55年,日本又被德国追上了,对日本来说,觉得半世纪的王牌被夺走了。”
从具体数据上来看,IMF预测2023年日本名义GDP约为4.23万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0.2%。相比之下,德国公布其2023年实际GDP负增长0.3%,而名义GDP正增长6.3%,换算成美元后,大约是4.45万亿美元。德国最终以略微优势超过日本。同时,IMF还预估德国的人均GDP也将高于日本。
05
日本宽松的经济政策
日本缘何被德国超车呢?专家分析称,造成日本被超车的原因来自国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刘宗义:
“德日之间GDP增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元相对于美元的贬值,现在美元跟日元的比价大概是1:140多,贬值非常大,所以换算成美元后,日本的GDP就大幅度下降,被德国超过。”
日元近年来表现疲软,日元兑换美元的汇率在150关口徘徊,接近33年来的低点。而日元疲软很大程度是日本和欧美之间不同的货币政策造成的。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柯隆:
“日本的金融政策,完全是跟欧美不同的道路,因为欧美的央行在不断地提息时,日本的央行并没有解除零利率或者是负利率的金融宽松政策,而始终走的是原来安倍经济学的那条路,就是以刺激增长,摆脱这个通货紧缩为它的这个政策的主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的状态。为了提振经济,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一系列量化宽松的经济政策,被称为“安倍经济学”。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柯隆:
“安倍经济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很遗憾日本银行没有随着国际形势而变化,欧美已经开始升息了,它还在维持0利率,所以造成了今天日元的过度贬值。”
近年来,日本民众一直承受着日元贬值的代价。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底,日本共有32000多种食品价格上涨,令普通百姓的生活承受压力。
通货膨胀的局面怎样才能改善,日本央行的政策何时才能转向,成为2024年日本经济领域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
不过,日本银行在1月23日的货币政策决定会上表示,考虑到当下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较多,负利率和超级货币宽松政策还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柯隆:
“日本一旦解除这个零利率,日元一旦上升的话,那么用美元来计算日本的GDP就会有所变化。”
日本长期以来始终保持在世界前三的位置,但在2010年被中国取代了世界第二的位置,滑落到第三;短短十几年间,又被德国取代了世界第三的位置,滑落到第四,同时IMF预测,日本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间再被印度超越,滑落到世界第五。
频频被其他国家“超车”,日本经济到底怎么了?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刘宗义:
“日本经济基本上是处于下行的态势,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的老龄化,然后在过去几十年创新不足,制造业能力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是下降的姿态。”
06
中日要做大经贸合作的“蛋糕”
在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受到严重影响。
地缘政治的角力,也让两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受到冲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刘宗义:
“对于中日两国紧密的经贸关系,日本政府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跟着美国的步伐破坏两国贸易关系,出台措施限制一些产品向中国市场出口。”
2024年1月15日,中国日本商会公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在华日企对自身的业务情况,以及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认识仍然较为严峻,不过,在过去一年,增加或持平对华投资的日本企业超过五成,将中国视为前三大重要市场之一的的企业也超过一半。
2023年,日本经济被德国超越几乎已无悬念。2024年伊始,能登地区发生的地震更让日本的经济发展开年不利。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刘宗义:
“日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促进经济恢复,中国是日本最重要的一个贸易伙伴,加强中日之间的经贸合作,对于日本促进经济恢复具有特殊意义。”
2024年1月23日,日本主要经济团体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访华之旅。这一交流的传统其实从1976年就已经开始,过去四年受疫情影响而中断。如今对话重启,双方都表示要加强经济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发展。
中国贸促会会长 任鸿斌:
“作为重要经贸伙伴,相互促进,彼此成就,利益深度融合。完全可以做大经贸合作的‘蛋糕’,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财政金融、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
德国和日本所面临的困境不尽相同,但整体的暗淡局面给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连续第三年放缓,从2022年的3.0%,下降到2023年的2.6%,进而在今年下降到降至2.4%,这将使2020至2024年成为全球经济30年来增速最慢的5年。
新的一年,俄乌和中东的冲突持续,也让全球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强烈的不确定性。如何应对地缘政治与宏观经济变化带来的挑战,探寻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将是包括德国日本在内每个国家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