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创造价值(系统论与财富)_风闻
鲁西道郎-01-29 21:48
自人类社会诞生起,财富就成了人人追求的一大基本目标。社会越发展,人们越富有,日子越美好,生活越幸福。然而,财富来源于哪里?到目前为止似乎并没有一个人们一致的结论。它本来应该是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然而学过经济学的人似乎并不能通过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来直接地增加自己的财富或增加社会的财富,甚至于这些经济理论学习得越多,还可能与社会经济现实的背离越严重。许多社会经济现象,特别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当代社会经济现象,难以用传统的、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这是为什么呢?
三十年前,笔者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对剩余价值的一点再思考》,并因此被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邀请参加座谈会。文章的中心内容,是通过用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商品的生产过程,可以得出一种全新的结论。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由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组成。商品生产过程呢?它同样是一种系统,同样由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组成。那么生产的结果——商品,其价值也同样由生产商品消耗的物质的价值、消耗的能量的价值和使用的信息的价值所组成。假如,生产一部手机需要消耗的物质的价值(主要是材料费、厂房与设备拆旧费等)300元,需要消耗的能量的价值(主要是电费、燃油费、工作人员体力等)200元,需要利用的信息的价值(主要是生产手机的市场需求分析知识、生产专业技术知识、源材料与能源供应知识、各种相关技术专利等等)500元,那么一部手机的价值就是300元的物质+200元的能量+500元的信息,等于1000元。生产一部手机三要素的价值与生产结果一部手机的价值相等,价值没有增值。
然而,当我们分析连续的、动态的生产过程时,一个伟大的、绝妙的、不可思议的、难以想象的奇迹发生了:生产第二部、第三部手机的价值,仍然要消耗300元的物质、200元的能量和使用500元的信息,所以第二部、第三部手机的价值仍然是1000元。而生产第二部手机的成本呢?它同样需要300元的物质、200元的能量、500元的信息。所以,它的成本也仍然是1000元。但是,生产者需要实际支付的支出呢?300元的物质消耗要一分不少地支出,200元的能量消耗同样也得一分不少的支出。但是,这里遇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东西:信息。信息具有可分享性。虽然生产第二部手机、第三部手机仍然需要价值500元的信息,但是这些价值的信息,在生产第一部手机时已经获得了,已经支付了它的费用,生产第二部手机、生产第三部手机时,不必再为这些信息、这些知识,再次支出了。已经掌握的知识不需要再学习了。因此,实际生产者在生产第二部、第三部手机时实际支出的成本仅为300元的物质与200元的能量,而它的价值并没有少仍然是1000元,购买者仍然愿意按1000元的价格购买它。这样,就形成了投入300元+200元,产出为1000元的结果。伟大的、绝妙的、不可思议的、难以想象的价值增值诞生了!
这就是财富来源于信息的经济学原理。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王志强经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