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土生葡人工作或被赋予新要求新内涵_风闻
富權-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昨天 03:32
行政长官贺一诚昨日宴请土生葡人社群代表。他在致辞时表示,深刻感受到土生葡人社群为推动澳门经济社会的整体恢复所作出的贡献;当前,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澳琴一体化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在持续加快推进,新的项目和新的机遇都很多。行政长官希望土生葡人社群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发展机遇,推动社群的各项事业持续前行、更上一层楼。
澳门回归后,历任行政长官在农历春节前夕宴请土生葡人社群代表,这已形成惯例。当然也是澳门特区政府全面准确落实贯彻《澳门基本法》的作为。实际上,《澳门基本法》专门设置了一个「土生葡人条款」:第四十二条规定,「在澳门的葡萄牙后裔居民的利益依法受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保护,他们的习俗和文化传统应受尊重。」这是《香港基本法》所没有的。这与「娱乐服务业条款」一样,是《澳门基本法》专门为澳门「度身订造」的条文。
就此,澳门土生葡人的参政利益得到基本法的保障。澳门回归以来,政府高中层官员及司法官中的土生葡人都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当然,在履行选择中国国籍的手续,及宣誓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条件下,也有土生葡人被任命为主要官员或行政会成员。而在回归初期,由于土生葡人无法通过直接选举进入立法会,时任行政长官的何厚铧就委任了几位土生葡人律师为议员。近年有土生葡人结合华人参选并当选,才没有委任土生葡人为议员。而在第一届特区政府推选委员会及此后各届特区政府选委会的委员选举中,都有一批葡裔居民被提名为候选人并获得当选。
而且,澳门葡人社群的政治生活,还发生了积极参与作为中国国家主权的政治协商制度的趋向。除了是欧安利获邀请出任全国政协的委员外,也有一些具有葡国血统的土生青年,获邀请出任内地省级政协的委员。他们与澳门居民中的全国及地方政协委员一道,积极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事业。而其他的葡裔居民,也都积极投身于「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平台」的工作,补强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尤其是国家根据澳门的历史背景及拥有不少葡语人才的特特点,赋予澳门特区重大任务,建立「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平台」,并将其秘书处设在澳门,每三年一次的部长级会议也是在澳门举行。这不但为澳门本身的发展增添动力,而且也有助于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将「一带一路」建设的路线图延伸得更远更广。而土生葡人则在这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其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似乎是对团结土生葡人的工作上,又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内涵,尤其是在中央提出「爱国者治澳」原则,这对于在澳门特区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等政权机构中工作的土生葡人来说,如何辩证处理及妥善协调「爱国」的定义:忠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就摆在了各方权责部门的案头。
实际上,在澳门的土生葡人,除了依照基本法规定,为了符合出任主要官员或行政会成员而办理了选择中国国籍者之外,大多数具有「双重国籍」甚至只具有葡国国籍(即其身份证没有中文姓名,因此依法不能领取「回乡证」和特区护照者)。其中不少人凭借着其谙熟葡文、懂得中葡双语的优势,在特区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中服务,其中不少人还是高中层职位的据位人。而按照中央的精神,这三大机关是澳门特区的政权机构,必须遵循「爱国者治澳」原则。当然,有相当比例的土生葡人成为澳门特区政权机关的各级据位人,也是在族裔的角度,完美地落实夏宝龙主任关于「爱国者治澳」是「五光十色」的,不是「清一色的」论述。
其实,有关机构正在摸索探讨解决这个问题。前年二月二十日晚,澳门中联办副主任张荣顺在新竹苑与澳门土生葡人代表人士春茗致辞时就提到,希望土生葡人代表人士继续坚定「一国两制”信心,带领土生社群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关心关爱困难群体,携手共渡难关;继续支持澳门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合作,在推进澳门新的发展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加强土生葡人青年一代培养,让他们深入认识国情、了解中国共产党,投身国家和澳门建设,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最后的一句,就委婉地提到了「爱国」的层次。
行政长官贺一诚昨日在致辞中更是特地指出,过去一年,新修订的《维护国家安全法》生效实施,《行政长官选举法》的修订工作顺利完成,《立法会选举法》的修订工作亦有序推进。这对完善澳门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至关重要。有关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土生葡人社群的理解及支持。
在澳门回归二十五周年亦即进入「五十年不变」的「下半场」后,这个问题的确是值得深入探讨并妥善解决。而且,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一方面,那些怀有浓郁殖民意识的的老一辈右翼土生葡人,已经逐渐退出政治以至人生舞台,在葡裔居民中推动落实「爱国者治澳」原则,已经清除了障碍。另一方面,目前活跃于政治及社会舞台的土生葡人,多是中青一代,在他们的身上已经基本摆脱了「殖民意识」,甚至在行为意识上已经是「中国澳门化」。正因为如此,就有不少土生葡人参与了依法必须是由中国公民组成的团体机构,如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会议、内地各级政协等。
倘发展下去,下一代的葡裔居民认同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可能将会更高,甚至会发展为大多数葡裔居民都选择中国国籍。在此情况下,就将可能会面临一个新情况,那就是既然周边国家是主体民族,而居住在中国境内,具有中国国籍的蒙古、越南(京族)、朝鲜、俄罗斯、哈萨克、塔吉克族等民族的居民,被称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亦即是构成中华民族的五十六个民族之一,那么,在时机成熟了之后,说不好将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族谱」中,会有一个名为「葡族」的少数民族,或是像爱泼斯坦、沙博理、陈必娣等全国政协委员那样,被视为「外国血统中国公民」。
如果国家认定民族的机构有这样的趋想并定案的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名」,可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配给澳门特区的十二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外,再增加一名「葡族」的代表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