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时还须奋斗,富裕后就该享受?_风闻
千里驽马观天下-昨天 08:30
网络上曾流传一个故事:古代有两个农民在劳动之余休息闲聊,一个说:“如果我能当上皇帝该有多好啊!不知道皇帝过的是啥样的生活?”另一个说:“嗨,这还用问么!人家皇帝肯定是天天白面馒头管够,锄地用的也是金锄头!” 这个故事意在揭示井底之蛙的思维,恰恰也证明:贫穷限制了人的眼界和见识,也限制了想象力!
近日看到关于上海的一则新闻与一则旧闻。先说一则新闻。据“上游新闻”报道,有网友在小红书上发帖,称在上海图书馆东馆看书时,发现坐的椅子非常舒服,就打算也买一把放家里,通过淘宝搜索,一查价格惊讶地发现:看似普通的椅子,售价竟然为10929元。在这条帖子的评论区,还有网友晒出了上海图书馆东馆七楼的一款从芬兰进口的躺椅,具体款式为卡路赛利(karuselli),由芬兰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设计,被誉为“20世纪最舒适的椅子”,淘宝某商家售价为67670元。不仅如此,“上游新闻”记者搜索上海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发现,上海图书馆东馆除了最受欢迎的那些Karuselli躺椅,还有经典的Ateljee沙发、Remmi座椅、CNC沙发等。上海图书馆东馆非常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曾举行过“东馆请你来坐坐”阅读家具读者评测活动,提供16款桌椅供读者体验。
上海图书馆东馆于2022年9月28日正式开馆,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有阅览坐席近6000个,看起来规模不小,布局挺好。作为文化设施和公益场所,上海又是大都市,图书馆建设得豪华一些似乎也不算太浪费,毕竟“高大上”才能配得上上海的面子。据说,上海人很讲究体面、场面和情面。作为东西方文化荟萃融合之地,又是中国最发达的大都会,上海自是非同小可,自然就得讲究一下面子,方能与众不同,鹤立鸡群,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上海以84834元高居全国榜首,独占鳌头;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18元。两相比较,上海是全国平均数的2倍有余。若是与落后地区相比,差距更大,上海是贵州和甘肃的3倍还多。如此一来 ,上海自有豪奢的底气!一把椅子售价1万算得了什么,即使高达6万多又如何呢?
忽然想起前几日看到的一则旧闻。数年前,上海曾公开向社会征集“世博文化公园”的设计建设意见,有市民提出能否在园内建造一座山,便于拾级而上,饱览浦江两岸的秀丽风光。市民的建言最终被采纳了,并作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历程中的重大工程打造。据说上海豪气投资21亿元,在世博文化公园内堆起了“双子山”,一座高48米,一座高37米,是国内最高的人工山。建成后两座山的绿化面积将达24万平方米,从山脚到山顶覆盖着5000多棵树木和植被。内部采用空腔结构,一、二层设置了1500个停车位。更加惊人的是,山上还搞了一个人工瀑布,20余米宽的水流从48米高的山顶飞流直下落入地面湖区,令人叹为观止。与两座人工假山相比,图书馆里的几把椅子真算不了什么,即使是进口的又如何?
古往今来,中国人最大的愿望是富贵荣华,光宗耀祖。不妨数一数民间崇拜的财神有多少,自然就可证明这一点。中国人追求“福、禄、寿”,自古以来皆如此。国人的所谓福气也与财富联系在一起,而“禄”恰是福气与财气的合体。中国人在富贵之后所想之事,无非是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上下功夫,随之而来便是锦衣玉食,雕梁画栋,肥马轻裘,花天酒地。所谓纸醉金迷,骄奢淫逸,此之谓也。虽然古人多有劝诫,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等,然而历朝历代莫不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最终在奢靡之风中走向覆亡。至于世家大族,也往往难逃“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命运。
所谓艰苦奋斗,从古往今来的事实来看,莫不是在艰苦时才去奋斗,至于一旦富贵,艰苦奋斗就被弃之一旁、忘之脑后。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时,谁还记得“身居陋巷箪食瓢饮”之时?北宋时期宋庠、宋祁皆以文学名擅天下,号称“二宋”,更以“兄弟双状元”知名于世。因家境贫寒,年少时的宋庠、宋祁到外祖父家居住,就学于安陆,生活艰难。“冬至,召同人饮,元宪谓客曰:‘至节无以为具,独有先人剑鞘上裹得银一两,粗以办节。’乃笑曰:‘冬至吃剑鞘,年节当吃剑耳。’”两人科举高中后,皆至高位,虽是同胞兄弟,性格却大不相同。宋庠老成持重,“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宋祁却风流潇洒,常与宾客举办宴会,“会饮于广厦中,外设重幕,内列宝炬,歌舞相继,坐客忘疲,但觉漏长,启幕视之,已是二昼”。宋祁与欧阳修合修《新唐书》,伏案疾书时也讲究享受,“垂帘燃二椽烛,媵婢夹侍,和墨伸纸,远近皆知为尚书修《新唐书》,望之如神仙焉”。据野史记载:“宋庠在政府,上元夜在书院读周易,闻小宋点华灯拥歌妓醉饮。翼日谕所亲令诮让云:‘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学内吃虀饭时否?’学士笑曰:‘却须寄语相公,不知某年吃虀饭是为甚底?’”说起来还是宋祁会享受,辛苦读书,金榜题名,不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宋祁这位“红杏尚书”的经历就是最佳的实践。
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讲的很好,老太婆贪得无厌,其要求从一个新木盆起步,依次是新房子、贵妇人、女皇直到海上女霸王,但最终又回到原点。“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古人言之不虚。朱元璋做了皇帝,“珍珠翡翠白玉汤”早已不是当年饥肠辘辘时的味道。一人如此,一民族如此,一国家亦如此。
当下的中国,距离“中国式现代化”越来越近。既然是现代化,消费也要现代化,“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大概是行不通了。但是,动辄崇尚奢侈品,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