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三集,无人问津,热辣美人都不管用了?_风闻
动漫艺术家-动漫艺术家官方账号-公众号“动漫艺术家”ID:GDCA38819分钟前
本月中旬的某天,本花正在网上冲浪。
看到首页给推荐了这样一组截图。
这看起来张张绝美啊!
一搜才知道,《胶囊计划·英雄》于12月17日开播了。
怎么这次一点消息都没听说呢?
01
看完前3集,我的评价是:
比评分低更惨的,是糊得一批
不知道是市场大环境原因,还是B站今年的的确确就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宣发策略(经费不够?)。
这一届《胶囊计划》的水花较前两届,可谓是小了许多。
虽说观众可以在首页刷到推荐,说明他们是有宣发的,但是从客观数据分析,自12月17日首集播出至本周二播出第三集,播放量仅有600万出头。
而就本花追更了三季的观感而言,这成绩多少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
前两届PV
甚至可能张艺谋儿子张壹男也是本届动画师、导演这件事,都比《胶囊计划》本身要引人关注。
话又说回来。在正式和大家讨论本季的看点与缺点之前,咱们先简单了解一下本季的不同点。
《胶囊计划》第三季,又名为《胶囊计划·英雄》——这是它与前两季的第一处不同。
前两季,《胶囊计划》都是半命题作文,即要求参与短片集的十几支制作团队,以7种极致情绪为主题,不限形式、不限风格创作故事。
然而本季,却变成了命题作文。尽管仍是不限形式与风格,可在要求加入极致情绪的基础上,策划还给出了“英雄”这一十分确切的主题。
一千个人心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回的《胶囊计划》需要各团队在有限的篇幅与表达语言上,传递出自己心中的“英雄”故事。
第一则故事,叫做《无名师》。名字意为“法师无名,寻道三千”。
也就是说,这个“无名师”,并非“师出无名”的无名,而是“无名之璞”的无名。
《无名师》的剧情内容相当简单,借外卖小哥配送订单过程中的经历,刻画了制作团队心目中大隐隐于市的平凡英雄。
《无名师》还将背景文化设定于道教,这一人气不敌佛教、基督教等教众庞大的宗教的中国本土教派文化上。
第二则故事,叫做《选仙台》。风格与《中国奇谭》中最为出名且即将制作为电影的短片《小妖怪的夏天》有些类似。
很巧,这也是一个与道教文化有关的故事,也与无名的平凡英雄有关。
因此大家也可以猜到,同一系列下背景相似的两则故事,简直是条件再合适不过的比较对象,本花是肯定会一起对比的。
最后,只剩下目前更新到的最后一则故事,也是系列第三篇,叫做《夜到尽头》。
故事时间线的确正是从前天的日暮到次日的日升之间,因此相当于主角度过了一整个夜晚。
好在这一篇终于与前两者不同,它不再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英雄,而是见了报、上了新闻的真国民英雄,也是普世价值观里的那种英雄。
只是这一篇的剧情直接概括起来较为困难,因为影片整体的台词设置也好,叙事节奏与半线性半非线性的叙事模式也好,都不是常规顺序。
如果非要总结的话,那便是一个古往今来人人都并不陌生的成语:鸟尽弓藏。
02
什么是道?
道可道,非常道。
或许是因为这一届是命题作文的缘故,《胶囊计划·英雄》才更新到第三集,就出现了可供对比的两组参照作品。
《无名师》事实上是一个发生在现代的故事。一个月月业绩垫底的外卖小哥迫于“被开除警告”,只好拿单上路。
可是这天说巧也不巧,是咱们传统七月半中元节,民间要祭祀祖先、孤魂野鬼会出来游荡的日子。
而这外卖小哥还不是一般的外卖小哥,他是一个不想在家修炼道术、继承祖上衣钵的外卖小哥。所以他有看得见鬼魂的阴阳眼,也会一点降妖除魔的道法。
在派送外卖的路上,他路遇小鬼拿头盔遮住人的眼睛想制造一场车祸,还遭遇鬼怪界地头鳄鱼带小弟追杀,而最后他在和美女蛇对攻的过程中悟了道。
这支短片的特色在于它是全粤语配音,不过对于广东地区的观众而言,可能粤语翻译不是特别准确,情绪也有所欠缺。
这些问题外加整支故事的剧情与利益都较为平庸,整体观感与此前的第一届的《界》和第二届的《喵十一》相比,都缺少让人惊艳的感觉。
第一届第一集《界》
第二届第一集《喵十一》
而第二集的《选仙台》,是以一位庖丁小二的视角来讲述的。
这位小二哥财运略背,第一次找路子赚钱就被人骗了本金,于是他千里迢迢去一家著名道山的道观,想要找骗子追债。结果一路过来听说这事儿的人们,纷纷拜托他也一起找找自家孩子。
这天他饿得不行,路遇一个带孩子的奶奶,奶奶见他疲饿就请他吃了碗馄饨,小二自然也答应了奶奶帮她找儿子。
谁知道到了道观,哪有什么仙风道骨、鹤发松姿的得道仙人,只有用幻术伪装吃人的蛇妖。由于小二并不是真的想修仙,因此当时道长分发仙丹时他并没有服下,因此也没有着了那伪装成极乐世界的魔障。
面对妖邪,小二哥自然是害怕的,但是他想起那些托他帮人找孩子的父母,回想起与人为善的奶奶,他仍选择直面危险。
这回,真道心的小二战胜了假仙人,比其他所有想来修仙的人,都先一步入了道门。
对于这两支文化背景、英雄概念都较为相似的作品,《选仙台》各方面无疑都要比《无名师》成熟许多。
《无名师》对于“道文化”的理解较为浅薄,导演在分享创作笔记时还有一处小纰漏,即将“道教”文化与“道家”文化混淆了。
尽管在更早以前,有不少人认为道家与道教是一回事,但是在正经的学术系统成形后,这两个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就被多数学者区分开来了。
道家,不修仙,更多的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即思想精神层面上的文化,如清净无为、阴阳辩证等;
而道教,囊括修仙文化,有独立且独特的教义、神仙信仰与仪式活动,本质是一种宗教实体。
二者之间的联系,大概可以总结为道家是道教的上游,道家与道教的信仰主体都是“道”。
在《无名师》一则中,刻画的主要还是道教道术的内容,比如符箓;可在道家思想层面上的表现却有所缺位。
什么是“道”?怎样的精神境界才算“悟道”?到最后一刻都不后悔怠于修道的外卖小哥,凭什么被祖师爷认为是家族里真正悟道的人?
“道可道,非常道。”这大概是创作团队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但却由于剧情铺垫与矛盾设置的不够准确,导致许多观众只能看到表面的无名英雄故事。
如此再看向《选仙台》,“道”的概念便更加明确了。
什么是《选仙台》里的道?它存在于“与人为善,不作计较”的老婆婆言行里,存在于庖丁小二的坦诚与善良中,存在于只点化却不插手不参与承负的张四哥的精神世界内。
这一篇里的道,讲述得十分清晰。随处可见的“引善成仙”点拨——说明所谓修道,看的也不过一“本心”而已。
正心才言修心,否则岂非越修越歪?
《选仙台》的修道之旅并不刻意,反而有道家所主张的“无为”之意,仙家擢选怎么可能真给出具象的考题呢?
具象的考题往往就有具象的标准答案,标准答案就像一套模具,经由它考验出来的,可能大多数都是复拓品。
那么这时,谁是伪装谁是本色,又该如何区分?
同样是要对无名英雄进行刻画。《无名师》刻画的更像是每个人复杂而辩证的一体两面,给观众呈现的是“结论”——一个人平凡,却不代表他不具备英雄本色。
但遗憾的是,《无名师》的暗喻埋伏得太深了。
根据B站一位up主的分析,这个故事本质上讲述的是一个在无能父母窒息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个成天用满脑子幻想来麻痹自己的躺平小人物,一个在内卷、压力、自私堆满的环境中努力活着的普通人,如何舍身救人的故事。
最终却由于各类线索藏得太里,又没有像《喵十一》一样设置有效的提示去指引观众寻找反转的线索,导致一些观众很难想到这一层,更多理解成了“英雄本身就是英雄,他只是深藏不露而已”的表层套路。
而《选仙台》的叙事显然就清晰很多,并且它刻画的并非“何为英雄”的结论,而是“成为英雄”的过程。
如此,从设计看《无名师》或许更有想法,可从结果看《选仙台》显然执行度更高、观感更佳。
03
概念时代,感性先行
美国三度获得普利策奖、最具影响力新闻记者之一的托马斯·弗里德曼,在2005年出版过一本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据说此书比尔·盖茨极力推荐,当时美国的国会议员和州长也都在阅读。
第二届第8集《时间机器》
它在书中描绘与美国现代知名作家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一书中相似的场景:
崇尚“高概念(High Concept)”和“高感性(High Touch)”。
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区别于信息时代的“概念时代”。
概念时代的经济和社会是建立在创造性思维、共情能力和全剧能力的基础上,而非传统的线性思维和逻辑能力。
说白了,就是“概念”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都在逐渐增加。
那这和今天要探讨的《胶囊计划》有什么关系呢?
前文提到第三届《胶囊计划》与前两届的不同点就在于,这一次它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主题,也就是【英雄】。
英雄,这就是一个概念。
往小了说,是需要所有第三届《胶囊计划》的创作团队,去描述或丰满,总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概念;而往大了说,是社会上的所有人寻找自我、完善自我所需要思考的概念。
也就是说,虽然这是一道出给动画创作者的题目,但同时也是出给所有观众的题目。
在目前能看到的三集当中,一共出现过几种英雄。如无名英雄,如平凡英雄,如典型英雄。
从前的英雄,就像百度百科里的释义那般,只有“非凡出众”或“见解、才能超群”又或“领袖群众”的人物,才被称作英雄。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英雄的定义被悄然丰富了。无论闻名与否、地位高低、多少人仰慕,哪怕今天的你战胜的只是昨天怯懦的自己,也可以被称作英雄——自己的英雄。
就像近年传唱度颇广的那首《孤勇者》所写的:“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谁说对弈平凡的不算英雄?”
这就是概念时代里的高感性,懂得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细微之处的,超越平凡、寻求生活的真谛和意义、找到乐趣并感染别人的。
第二届第1集《喵十一》
《胶囊计划》的前三集既有他们的精彩,但也比较遗憾,没有看到超越当下认知中的英雄概念。
前两集分别从社会既有的英雄框架中去歌颂无名的英雄们,立意不错但仍是中规中矩。
反观第三集的立意还比较有意思,从一个闻名英雄自身的角度,去探讨英雄可能的处境,与已经被架在高位的英雄对自己内心所求的探索。
但是本花仍旧认为第三届《胶囊计划》的开篇不如前两届。
本届创作团队名单
第一届的前三集达到过什么水准呢?
是利用人类与人工智能来探讨科技道德边界的《界》,是meta味元叙事将故事本身写入局的消费主义批判作品《太空的奇侠基曼》。
《界》
《太空的奇侠基曼》
那么第二届的前三集又达到过怎样的水准?
是《喵十一》短短十几分钟集“高能反转”“视角独特”“趣味盎然”为一体的新武侠幻想;是《噬梦菇》如民国剧本杀般连环下套的刺激悬疑;是《偷桃》首次触碰在动画中接触中国传统丧葬文化的聊斋式志怪。
《喵十一》
《噬梦菇》
《偷桃》
当然,这里面不乏在播出时引起广泛讨论的作品,但不论是立意还是故事叙述,整体观感还是较第三届前三集的总体水平要好。
《喵十一》神乎其技的反转
而《胶囊计划·英雄》的前3集较之前两届前3集,画风虽然足够漂亮,但一定程度上独特性还不够,但是遍观本届的十几支预告PV,绝大多数团队依然坚持2D创作这一点,还是十分值得一句称赞。
不过话又说回来,《胶囊计划·英雄》前三集只展开关于“英雄”的少数几个概念,还有许多刻画余地,这反倒让本花对后续作品会对“英雄”作出怎样的概念阐述,充满好奇。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本花一起持续关注~
编辑:第三方阵营玩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