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海城市更新|拆的是老房子,改的是旧面貌,留的是百姓心!上海工人新村“老大哥”蕃瓜弄这样蝶变新生
guancha
全市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改建项目——蕃瓜弄小区于去年11月12日提前2个月实现开工,刷新了全市旧住房改造“从签约生效到100%搬离”“从居民搬场到项目开工”两个最快纪录,以超常速度实现“瓜熟蒂落”。
图说:蕃瓜弄小区旧住房改建工程项目开工仪式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摄(下同)
蕃瓜弄在老上海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从解放前难民栖身的“滚地龙”,到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个5层楼高的工人新村,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加层、平改坡以及近些年的“美丽家园”修缮……伴随着时代变迁,蕃瓜弄先后经历了“1.0版”“2.0版”到“3.0版”的演进。
如今,这座工人新村中的“老大哥”通过城市更新,开展“原拆原建”老旧住房改建新试点,实现“4.0”版涅槃重生,居住其中的老百姓将迎来更美好的新生活,这一经典案例也被收录入“2023年世界城市日城市建设和发展案例展”。可以说,蕃瓜弄的历史变迁与上海的发展相交织,相映照,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蝶变与新生。
图说:蕃瓜弄几户合用的厨房
蕃瓜弄,在解放前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20世纪60年代,通过规模性棚户区改造,成为上海第一个5层楼房的工人新村。但历经岁月洗礼,有着近60年历史的小区老化严重、破旧不堪,加上厨卫合用、空间逼仄,1122证居民要求改造的心声越来越强。
在全市提速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后,静安区把蕃瓜弄列入首批计划,启动拆除重建。从居民要什么、社区缺什么入手,在房型方案上,静安区把97种不同面积段的房型归并为8种基本户型,采取设计和增量的“双四标准”,确保均衡受益。在规划方案上,突出高标准,配建地下车库,新建中心花园,完善服务配套,打造“完整社区”,另外还增加了部分公共租赁房,把“控成本、提品质”落到实处。居民们说,党和政府拿出了好政策,为他们掀开了生活新篇章。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深入蕃瓜弄调研时强调:“要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静安区政府和街道居委依靠群众工作八法,与居民实现双向奔赴。
图说:蕃瓜弄搬迁
天目西路街道连续召开八场方案宣讲会,在小区设立“一门四站”,听意见、答疑惑、优方案;组成8个群众工作组,走家串户、一户一策,最远的跑到了江西,帮居民算好综合账、长远账;开展组团服务,用好各类政策,为居民寻找过渡房源、调处家庭矛盾、提供特困帮助;动员群众做群众工作,楼组长和已签约居民一起做未签约居民的思想工作,很多人还主动做起了“房屋中介”和“搬运工人”。正如居民所说,蕃瓜弄改造,拆的是老房子,改的是旧面貌,留的是百姓心。
天目西路街道还坚持网格在一线搭建、思想在一线引领、力量在一线集结、工作在一线推进。结合主题教育,市税务局专程到蕃瓜弄听取意见,为群众解决税费问题。静安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到小区现场办公,区职能部门、区域化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倾力支持。街道依托“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网格,把责任落在“网格末梢”。社区党员自发组成志愿团队,带领居民参与《蕃瓜弄是我的名字》情景党课的设计展演,激发起居民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特别是在攻坚阶段,街道干部与区委选派的青年干部一起,全部下沉、结对包干,发扬“四个特别”精神。大家用行动诠释出,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如今的蕃瓜弄,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城市和上海人民的深情牵挂,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继续关心好在外过渡居民,力争让居民早日回搬圆上新居梦,同时持续用力推进“两旧”改造,奋力谱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