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皮尔金顿:“白菜化”的武器装备,正在威胁西方军事优势
guancha
【文/菲利普·皮尔金顿,翻译/观察者网 郭涵】
“胡塞武装在红海的袭击表明,武装组织通过使用廉价但成熟的技术削弱美国军事力量有多么容易。”
在商业领域,“商品化”(commodification)这个词形容了昔日的奢侈品转变为随处可见交易的廉价商品的过程。比如,智能手机刚问世时是昂贵的奢侈品。今天,虽然高端智能手机依然不便宜,但那些商品化的机型中最便宜的甚至不足100美元。
商品化这个过程并不限于商业本身。战争正以自己的方式经历“商品化”转变。比如,贵族骑士主宰了中世纪的战场,他们披坚执锐,从出生起就在学习战争的技艺。在15世纪的英格兰,购置一套顶级骑士铠甲至少需要花费20英镑,约相当于一名普通弓箭手800天的工资。购买这样一套铠甲有其实际考虑。除了保护穿戴者免受钝器击打与所激发的恐惧外,骑士铠甲还能提升穿戴者的声望,这在一个注重声望的文化氛围中尤其重要。此外,由于铠甲在中世纪的使用历史如此悠久,我们可以推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长期价值是对得起这么大一笔开销的。
然而,当新的弩箭技术出现后,一切都改变了。
首先是英格兰的长弓。长弓本身造价并不昂贵,但由于极高的弓拉力,长弓使用者需要从小开始接受训练。这意味着训练与部署长弓手的成本高昂。接下来出现了弩箭,它进一步动摇了使用骑士铠甲的效费比。虽然弩的生产成本比长弓要高,但弩箭的使用者几乎不需要接受训练。随着弩箭的普及,最终伴随着手铳与火绳枪等类似技术的发明,骑士阶层从战场上消失了,如今只能出现在游行庆典或骑士竞技赛中。
21世纪战场的商品化
乌克兰战争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战争正在加速经历商品化的过程。这背后的驱动力具有一定讽刺意味:最初因军事目的而开发的技术,比如全球定位系统和先进的电子光学元件,已被设计成服务消费者的产品,且价格大幅降低。如今,这些已实现商品化的技术又被用来研发高效、廉价的新型武器系统。
乌克兰战争中商品化技术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俄罗斯的“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这些无人机被广泛用于攻击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坦克和其他车辆。在社交媒体上,“柳叶刀”无人机击毁德国“豹2”等先进坦克的视频已经屡见不鲜。
俄军大量装备使用的“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
考虑一下相对成本。一架“柳叶刀”无人机的价格约为3.5万美元,似乎能轻易且快捷地生产。俄罗斯扎拉航空集团(ZALA Aero Group)宣布,“今年将把产量提升数倍。”另一方面,一辆豹2主战坦克的成本约为1100万美元,其生产速度非常慢,年产量只有50辆左右。
于是事情开始变得荒谬起来。纯粹从成本角度考虑,德国每生产一辆豹2坦克的成本,足够俄罗斯生产314架“柳叶刀”无人机。如果我们基于购买力平价(PPP)调整两国的价格差异(这是经济学家准确比较各国经济时的常用手法)情况就会更为离谱。调整了PPP后,我们发现,德国生产一辆豹2坦克的成本足够俄罗斯生产683架“柳叶刀”无人机。这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一辆豹2坦克在战场上的价值是否堪比约700架“柳叶刀”无人机?答案恐怕是不够。
乌克兰战场的商品化现象引发了对当代西方军事战略的极大怀疑,该战略似乎侧重于强调生产高质量、高成本的武器装备,希望能压倒装备成本及质量低劣的对手。在乌克兰上演的拉锯战并非唯一例证。自去年10月份加沙冲突爆发以来,战场上剧烈的商品化进程也引发了对西方军事战略其他部分的质疑。
自加沙冲突爆发以来,哈马斯武装对以色列发射了大量“卡萨姆”(Qassam)火箭弹。这些火箭弹的制造成本低得令人难以置信。火箭燃料由糖和化肥制成,每枚成本约为300到800美元。以色列靠知名的“铁穹”防空系统抵御这种攻击。而一个“铁穹”导弹发射连的成本为1亿美元,其中每一枚“塔米尔”(Tamir)拦截弹的成本约为5万美元。
即使不考虑发射平台的成本,哈马斯也足以为每一发“塔米尔”拦截弹准备91枚“卡萨姆”火箭弹,如果基于购买力平价调整,他们可以制造177枚。这个成本比较再清楚不过了,因为以色列计划用“铁穹”防空系统拦截每一枚射向该国境内的火箭弹,为了命中一枚“卡萨姆”火箭弹,防守方必须至少发射一枚“塔米尔”拦截弹。
“铁穹”防空系统拦截弹(左)迎击“卡萨姆”火箭弹(右)
同样,以色列国防军的“梅卡瓦”坦克似乎无力抵御哈马斯自制的“亚辛”火箭助推榴弹(RPG)系统的攻击。坦克在精心布防的城市环境中容易遭受火箭弹攻击,这并不新鲜。然而,像哈马斯这样的组织都能就地取材、大规模生产火箭弹,这引发了对装甲车辆是否有能力参加持久的城市攻坚战的怀疑,即使像以色列国防军这样装备精良的军队也不例外。
我们无法估算“亚辛”火箭弹的成本。考虑到RPG-7型火箭弹在黑市上的售价约为300美元,而加沙地带的人工成本尤其低,其最终成本可能在200美元左右。“梅卡瓦”Mk4型坦克的单价为350万美元,可以估算,以色列每生产一辆坦克,哈马斯就能生产1.75万枚“亚辛”火箭弹,如果调整了购买力平价指数,则是34155枚。我们也可以比较一下,相比一枚造价低廉的RPG火箭弹,美国生产的“标枪”反坦克系统究竟效果如何?当面对敌方坦克时,任何理智的士兵都会倾向于选择用“标枪”而不是RPG火箭弹,但以美国生产“标枪”导弹的成本为78000美元计算,同样条件下,哈马斯可以生产390枚“亚辛”导弹,按购买力平价调整后为784枚。
最近几天,也门的胡塞武装成功地对红海实施了有效的海上封锁——而他们甚至没有像样的海军,这真正体现了现代战场咄咄逼人的商品化趋势。纵观人类历史,只有富裕的国家才有能力掌握制海权,进而垄断商业活动,因为那些国家有能力用他们庞大的国民财富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但现代战场的商品化趋势改写了这个故事。
胡塞武装对红海封锁的高光时刻是使用一枚伊朗生产的反舰导弹成功地击中了一艘商船。关于该导弹型号的具体信息很少,但毫无疑问,这枚导弹的成本远低于西方海军舰艇用于拦截它的防空导弹。事实上,已经有报道强调,美国海军正在使用单价200万美元的导弹击落胡塞武装单价2000美元的无人机。
美国海军出动F/A-18“超级大黄蜂”舰载机拦截无人机与弹道导弹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
这种新武器的性质也提出了更为根本的问题。当红海被封锁时,有人提议美国海军及盟友轰炸胡塞武装,迫使他们屈服。但盟军到底要轰炸什么目标?理论上来说,这些新式导弹和无人机可以被运输到胡塞武装控制区的任何角落,安装好后立即发射——甚至是遥控发射。等到美国海军定位目标时,现场可能只剩下一具廉价的发射装置,或者充其量只有一台空卡车。
“主场”优势
这一切都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根据国防总支出来比较各国军事实力的做法是否明智?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在《美国事务》季刊上的一篇文章中,我就指出这样做存在严重的问题,并认为我们应该停止使用这种衡量标准。虽然我在那篇文章中给出了部分例证,但最近的事态发展提供了更多例子。越来越多的证据似乎都在证实这一假设,讨论各国军事实力时,继续比较国防开支之和毫无意义。
接下来的问题关系到美国的军工复合体本身。它是否能满足要求?高技术、高成本的武器装备研发模式是否还能适应现代战场?美国军工复合体那庞大、高度集成化的供应链是否有必要?大部分用于生产商品化武器的技术都可以在商业市场上买到。在阿里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或无人机爱好者的网站上,只用数百美元就能买到伊朗“产品-358”巡飞弹所用的类似引擎。
也许,是时候重新评估我们如何在武器装备上花钱、买了什么样的产品了。同样,也许现在正是时候重新评估一支常规武装力量能在这种新出现的商品化战场上做成哪些事,做不到哪些事。各种已知证据似乎都显示,这个新环境会给交战方带来强大的“主场”优势。长期以来,海军都是大国向世界上偏远地区投射军力时最受欢迎的力量。然而,如果新兴的商品化武器能够如此轻易且廉价地威胁到舰艇,那么海军的作用可能远远不如过去那样重要。
(原文于12月26日发布在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原标题:“战争成本的降低正威胁西方军队。” The Shrinking Cost of War Threatens Western Militaries.)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