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阿约提亚和尼赫鲁世俗神庙的崩塌 - 华尔街日报
Sadanand Dhume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1月10日在印度甘地讲话。照片: 印度新闻信息局/h/Shutterstock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下周在印度北部城镇阿约提亚迪亚举行盛大的印度教寺庙落成典礼,这将非正式地拉开今年春季大选的竞选序幕。对于数百万虔诚的印度教徒来说,这也将纪念他们心心念念的梦想实现——在他们眼中印度教神明拉玛的诞生地修建一座宏伟的寺庙,拉玛在印度教中被视为道德正直和王者气概的化身。
随着莫迪先生及其人民党准备再次赢得一届任期,这次寺庙典礼也是对印度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所倡导的世俗主义的墓志铭。几十年来,印度新德里的统治者们相信,通过将政治引导远离宗教激情,转向更西方化的现代化理念,强调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的广泛多样性和曲折历史。现在执政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似乎打算通过纠正他们眼中的历史错误,重新打开宗派伤口。
对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来说,莫卧儿王朝(1526-1857)等穆斯林统治者并不是印度的同胞,而是殖民压迫者,与英国人并无二致,而且在许多方面更糟。穆斯林国王在印度北部摧毁寺庙仍然是一个尤为敏感的问题。莫迪先生谈到摆脱“1200年的奴役”,指的是穆斯林在八世纪对印度次大陆的最初入侵。
阿约提亚的新寺庙是印度教民族主义世界观的胜利。它建在一座450多年历史的清真寺的遗址上,这座清真寺于1992年被愤怒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的暴徒拆毁。许多印度教徒认为这座清真寺是对他们信仰的侮辱和屈辱的象征。自19世纪至少以来,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这个地方发生了冲突,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建造拉姆神庙的运动才成为印度政治的中心舞台,当时人民党开始支持这一运动。
在清真寺被拆毁后的暴力事件中,有2000多人丧生,但人民党在议会中的实力也得到提升,从1984年的区区两个席位上升到1996年的161个席位。自2014年莫迪成为总理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已经取代了尼赫鲁的世俗主义成为该国的主导意识形态。
一些人希望2019年最高法院裁定将当前寺庙的遗址完全授予印度教徒,推翻了2010年的裁决,该裁决将土地分配给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这将为类似争端画上句号。1991年的一项法律规定,所有宗教场所都必须保留1947年独立时的性质,但它排除了阿约提亚,因为当时该案件已经在法庭上。
这些乐观主义者大错特错。受最高法院裁决的鼓舞,印度教团体希望通过诉讼来夺取至少另外两座由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1658-1707年在位)在瓦拉纳西和马图拉建造的著名清真寺的控制权,这两座清真寺是在他拆毁的寺庙的废墟上建造的。
为什么尼赫鲁式的世俗主义失败得如此惨重?部分原因在于印度的西化精英们错误地低估了印度教信仰的深度。政治哲学家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曾经指出,像尼赫鲁这样在哈罗和剑桥等精英英国学府接受教育的领导人,其宗教信仰远不及他们帮助领导获得独立的人们。
历史学家斯坦利·沃尔珀特(Stanley Wolpert)将尼赫鲁描述为“世俗的理性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甚至可以说是无神论者”。这位总理称大型国家建设项目如水电坝为现代印度的寺庙,并不赞成公开展示宗教信仰。
尼赫鲁主义者在接受社会主义的同时也犯了错误,社会主义无法实现他们所承诺的繁荣。独立后的四十多年间,印度几乎未能减少贫困。到了1991年国家开始进行市场改革时,世俗主义已经与经济困苦联系在一起。
尼赫鲁及其追随者的致命错误在于他们不愿将现代化的热情扩展到印度庞大的穆斯林少数民族身上。在20世纪50年代,尼赫鲁强制修改了印度教的婚姻和离婚法律,但他回避了对穆斯林法律做出类似的改变。他的继任者们习惯性地迎合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在亵渎和赡养费等问题上。即使在今天,他在反对派国大党的后裔们也不敢对10月7日的暴行表示愤慨,因为他们担心会疏远印度选民中的激进穆斯林情绪。
但尼赫鲁及其继任者未能为印度制定一个可行的多元主义框架,并不意味着莫迪先生会成功。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一直在努力适应五分之一信仰非印度教的印度人。他们对过去的执着使得与印度穆斯林和谐的可能性很小。在可预见的未来,宗教冲突很可能仍将是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