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主席:特朗普就职后会否大幅对中国加征关税?_风闻
芙宁娜-54分钟前
来源:兔主席/tuzhuxi
今天再聊聊特朗普第二任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问题。竞选期间,特朗普威胁要对中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60%的关税。当选后,特朗普曾威胁要对中国全部商品先征10%的关税(独立于其他关税)。目前,特朗普赢得大选已近两个月,再有三周就要上任了。无论中国和美国,人们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就职后,他的新政府会不会立即对中国大幅加征关税?
以下是结合一段时间以来各种信息的一些最新分析。
目前来看,美国国内舆论实际上有大量对特朗普对中国大幅加征全面关税(“60%”)的声音。对于国会反华议员提到的废除PNTR(永久正常贸易关系)问题,讨论较少,但一直以来也有很多反对声音,因为这一方面意味着提高关税税率,另一方面带来长期不确定性,也是对供应链的扰乱,并可能提高美国国内物价。
下面我们看看反对声音及不同意见,以及特朗普自己可能的考虑。
一、反对声音和不同声音
具体而言,反对声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观点和逻辑。这些观点是互有交叉、复杂交织的,并不互斥。
1.反对加征关税派
**许多企业和机构,从商业利益角度,反对美国以各种形式对中国进一步加征关税。**这些企业和机构有大有小,分属不同行业,与中国的经贸联系又因具体而异:
1)有的在中国直接从事生产,并将部分产成品销往美国市场(典型如通用、福特、特斯拉等车企;耐克、宝洁等消费品公司;杜邦和陶氏等化工企业)。这些就是当年推动“离岸化”(offshoring),以FDI的方式将美国制造带到中国的企业。他们代表的是资本的利益,希望最大化收入和利润、回馈股东,当然无意主动放弃在中国的投资
2)有的是高度依赖中国供应商/供应链,例如需要采购中国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从矿产资源到电池),有的在中国依靠代工模式生产(例如苹果手机)。中国供应链的质量、效率、规模、在特定领域的技术含量、稀缺性等,都非其他海外市场能够短时间取代的。这些企业当然不希望看到供应链被搅乱。
3)有的主要从事贸易,将中国供应商/品牌的产成品销往美国零售市场,例如亚马逊、沃尔玛、Temu以及无数细分领域大大小小的零售企业。美国大幅加征对华关税意味着他们销往终端消费者的价格会提高,短期又没有平价替代品,结果导致销售额下降
4)有的和中国有紧密的业务联系,虽然未必和中国进口商品直接相关。例如Meta,虽然其社交媒体不在中国运行,但有大量中国供应商在其平台上投放广告,结果,中国占Meta总收入的10%左右。贸易战会减少中国供应商在北美投放广告的意愿,进而减少Meta的收入;其他(包括大量科技公司)的重要甚至主要收入来源也在中国。如果美中经贸战升级,很可能导致他们减少与中国客户的业务往来,结果也意味着公司营收利润的减少。所有人希望的是确定性
5)投资可能受到中美经贸关系波动负面影响的金融资本。这些资本,有的是一级市场投资人,有的是二级市场投资人;有可能投资在中国本土,也有可能投资在美国本土;投资有可能落在资产和实业上,也有可能落在金融/资本市场上(股票、债券);有可能投资于中国企业,也有可能投资于美国企业。只要他们的投资可能因为美中贸易战进一步升级而受损,他们自然就会成为反对力量。前面举的例子,苹果、例Meta、亚马逊、PDD……没有哪个投资人会乐见贸易战升级。如果说实业企业的投资、商业模式、业务布局、供应链体系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更愿意通过游说的方式影响政府决策的话,资本是流动的、自由的,可以立即用脚投票,“死给你看”,当即反映在股票市场上,给决策者形成压力(我们后面再说这个问题)。
尽管有一些美国本土制造企业可以从加征对华关税中受益,但毕竟是少数。或者说,在这些企业背后,还有更多因为对华加征关税而利益受损的跨国企业和金融资本——他们已经适应了2018年贸易战以来的格局(包括拜登政府的有限升级),不希望特朗普进一步大幅加征关税。包括也不希望国会采取行动废除给予中国的“PNTR”(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此外,这些企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可能反对所有加征关税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把中国拿到第三国生产、改换生产国的商品也统统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把带有中国原材料和组件的最终成品也统统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由于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反而加剧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失衡和冲突,导致更多国家对中国加征关税(对于把供应链构建在中国、面向全球市场的跨国企业来说,将是灾难)
所有可能进一步扰乱供应链,或给全球市场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的举措。
请注意,以上只代表资本的逻辑,资本是“无国界”的,只希望(在可承受的风险内)最大化回报。如果由资本按照自己的利益去选择的话,他们当然不希望看到贸易战普遍升级。
2.“渐进派”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些人意识到,在过去十年,重振美国本土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的政治共识——老百姓拥护、两党政客支持,获得了充分的政治授权,成为国家的政治选择和历史选择。而如果美国要重振本土产业的话,可能确实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采用关税手段(虽然关税不是重振本土产业的充分手段,但可能是必要手段)。所以,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是一个企业需要看清、接受并适应的“政治现实”。其次,很多人长期不看好中美关系,认为中美地缘政治博弈已经实质成为“新冷战”,长期是渐行渐远的态势,成为多极世界里的两极。“在商言商”,在不带入任何意识形态、政治判断、价值判断的情况下,企业只出于规避风险、最大化收益的目的,也认为有必要在供应链上做一定的布局——具体不妨总结为三条,一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不是清零,只是减少);二是增加对“友岸”的布局;三是参与产业回流美国(在政治上也能加点分)。
至于关税,如果已经认为对中国加征关税是必需的,那问题就回到了如何加征,以什么的节奏,什么样的范围,什么样的方式等技术问题。渐进派认为,短期大幅加征关税是供应链不能承受的,也会给美国本土物价带来较大冲击。更加“现实”的方式,是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里逐步加征关税。里面具备几个因素,第一是明确的目标(60%就是一个目标),第二是给出清楚的时间期限(多少时间内完成),第三是时间足够宽裕,但也不能太松弛。“以时间换空间”,在渐进加征关税的周期里,企业对关税做出反应,逐步在中国以外构建供应链。
像马斯克(企业家+幕僚)、贝森特(提名财政部长、企业家、金融家、幕僚)、托马斯·弗里德曼(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都以直接或委婉的方式提出了渐进方案。关税(包括全面关税)是有必要的,但要慎用,要用就用好。
“渐进派”其实也可能是“拖字诀”。特朗普毕竟只有四年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只要不一蹴而就加征关税,后面就都有机会,因为政治变化比构建产业链快得多、容易得多,他们也寄希望于中国国内经济政策和环境的变化,例如如果中国的内需大幅有效提升,或者找到了替代的海外市场,得以消耗产能,减少美中双边贸易不平衡,也有可能减少加码美中贸易战的政治压力。但所有人都明白,美国这次是产业逻辑,最终要的是产业回流。无论是中国本土消费,还是“友岸外包”,都不能解决美国本土的产业问题。
但只要有渐进派的呼吁,提出看似可行的方案(例如,“三年加征到60%”),特朗普就更难下决心依此大幅加征关税。
3.“精准打击派”
“渐进派”关注的是加征关税的时间、节奏问题;“精准打击派”关心的则是关税的范围——核心在于,他们认为不应该不分品类地对所有商品加征“全面”关税,而只需要对有战略重要性(产业战略或安全考虑)的资源、产业、产品(包括组件)加征关税就可以了。
举例,中国仍然出口大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例如在Temu和亚马逊上售卖的各种小玩意儿——从纺织品、玩具到各种日用品。这些商品有中国品牌,也有美国品牌和国际品牌。很多商品也并没有战略重要性和产业重要性。按美国的现实情况,不可能将所有产业都带回本土。所以,加征全面关税唯一可以确定的结果是,显著提高老百姓日常购买商品的价格。也许中国供应商和跨国公司还可以慢慢寻找替代市场(包括中国本土市场)、调整全球供应链,逐渐改善经营状况,但美国老百姓面对的价格提升却是立即发生、实实在在的。
因此,“精准打击派”主张对特定产业和产品加征关税。这其实是贸易官员一直以来更喜欢的做法,例如拜登政府推动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并且禁止中国生产的汽车联网硬件及软件进入美国。这就是对有一定战略价值的产业定点打击。还有一个拜登政府和特朗普过渡政府都讨论的,就是对中国征收“芯片组件关税”,即终端产品是哪国生产,只要包含中国制造的芯片,就要加征关税,其目的也是打击和限制战略产业(科技战略、安全战略)。
“精准打击”的要义是避免全面关税所导致的不必要的经济成本。只要有这种声音在,能向特朗普证明其价值,并能够对美国公众宣传,换回一定的舆论认可和政治加分,也是特朗普由于大幅加征全面关税的替代政策。
主张精准打击的,有企业和机构,也有贸易问题专家(可能是前官员、智库学者,或学院学者)。
4.反通胀
能源价格带动一揽子物价下调?哈里斯输掉大选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过去三年多美国的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尽管通货膨胀率已经得到控制,但物价的绝对水平很难再压下去。特朗普当选后也已公开承认这一点。现在就寄希望于通过全面开放油气行业,把能源价格压下去,同时带动整个物价指数下调。问题是,到底能源价格能以多快的速度调整,以及这种价格调整能够在多大程度传导到食品杂货和房屋价格,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学家之间也有很大分歧。但加征关税带来的物价上涨压力却是“立竿见影”的。这就带来了问题:是否应该先把能源价格压下来,减轻物价方面的压力,然后再伺机推动关税政策,还是说,上来就加征关税,寄希望于通过能源同步解决物价问题?更安全的办法似乎是前者。
美国基层民众——无法承担更多的通胀:民众既希望看到产业回归本土,期待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机会,但同时又没有能力承担物价的进一步上涨。问题在于,产业回归个“慢活儿”,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更多时间才能见效;而物价上涨是“立竿见影”,很快就能发生效果的。如果老百姓短期内看不见新的就业机会,同时眼见加征关税导致食品杂货价格进一步上涨,高通胀又回来了,马上就会转变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给特朗普政府巨大的政治压力。
宏观经济学家、中央银行家、企业——如果因为加征关税导致通胀抬头,美联储不仅会放弃降息通道,而且可能不得不加息。这就会推高利率,抑制企业/资本投资,同时提高老百姓的按揭成本。减税 + 加息导致资本流入,推高美元,也会降低美国出口商品的吸引力,减少企业在美国布局产业的动力。
总而言之,美国通胀再次抬头的话,既不利于经济,也不利于民生,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坏消息。特朗普真的能够承受加征关税带来的诸多成本么?
5.资本市场表现
特朗普对股市非常敏感,喜欢将股市的表现等同于经济的表现,等同于美国的经济实力,等同于经济政策的成功。所以,资本市场表现会作为一个重要因素,限制他的政策选择。前面分析了诸多,基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如果特朗普不是口头说说,真的对中国短期内大幅加征全面关税,将严重搅乱全球供应链,影响美国企业的收入利润,增加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同时,特朗普还酝酿对各种盟友及合作伙伴国开打贸易战,给全球经贸及地缘政治均增加了不确定性。)他的关税政策如果从“口头”转化为实操落地,则金融资本会“用脚投票”,通过市场把明确的信号传递给新政府:他们不喜欢全面升级的美中贸易战和全球贸易战。
对市场极为敏感的特朗普自己是有直觉的,同时也将聆听身边幕僚和专家的建议,审慎决策。
以上五条,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短期内大幅对华加征关税提出反对声音,同时也给出了替代方案(“渐进”、“精准打击”),避免采取正面关税战。
二、特朗普的算计
特朗普非常相信关税,自称“关税侠”(tariff man),认为关税是解决一切冲突的手段(包括经济与非经济冲突)。但他在决策时,应该很清楚以下几条:
1)他的任内,必须解决通胀问题,而不能让通胀再次抬头。正是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全方面考虑
2)食品杂货价格、房屋这些涉及生活成本的价格,很难一下子压下来
3)利用能源价格降低物价水平是有不确定性的:从所需时间,到具体效果
4)有无数企业前来游说反对全面加征关税,或者游说寻求豁免。这些企业的实实在在利益是受到影响的。他也很难四处豁免,不容易“一碗水端平”
5)包括马斯克、贝森特在内的幕僚其实已经在建议渐进方案或其他替代方案,他手里并非没有其他的政策锦囊
6)他的目标是重振产业,这是个“慢活儿”,非一朝一夕之功。哪怕他亲自招商引资,签下来项目,到真实落地,形成就业和产出,是需要数年时间的
7)他的加征关税更适合用作威胁,真的落地就“不灵”了,而且“伤敌八百,自伤一千(甚至五千)”马上会显现
8)资本市场/金融资本对贸易战升级毫无胃口,股市可能做出剧烈的负面反弹,给他形成巨大压力
9)他的任期就四年,中期选举是两年之后,实际上一眨眼就过去了。他肯定要考虑遗产问题,即在短短四年里,到底能够展现哪些业绩
10)如果他威胁的对华剧烈加征全面关税真的落地的话,那就说明谈判已经失败了。这个时候,中国也不会妥协,美国和中国就“杠”上了。如此,摆在眼前的就只有关税带来的短期负面效果,而且基本可以确定,如果关税有任何中长期的正面效果,也不会在他的任内兑现。
下面我们看看特朗普到底想要什么,哪些是他真正喜欢的。
第一、要短期能见效,最好几个月内、最多一年内就有成果
第二、要有视觉效果,“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
第三、最好契合“产业回流”的主题
第四、退而求其次的话,在其他美国民众、MAGA基本盘非常关注的问题上取得进展也可以,例如移民问题、芬太尼问题、俄乌问题等。都可以算是他的业绩
第五、务必避免推高物价指数、增加通胀预期
第六、要避免进入“靴子落地”后悬而不决、陷入困境和僵局的状态。所以关税不能轻易落地
第七、受到资本市场欢迎,可以帮助推高股市
特朗普一定认为:自己挥舞关税大棒,是可以谈出他想要的交易。哪些是他心目中的典型交易呢?
例如,经济方面的:
逼迫中方同意,强售TikTok,之后保留其运行。这就是他的巨大业绩
谈出一两个大型交易,例如中国龙头企业到美国投资建设工厂或研发中心
中国重新承诺并兑现首次贸易战(“第一阶段”)中承诺的对美国商品的采购
非经济方面的:
在移民问题、芬太尼问题上得到中方更多的配合和承诺
在国际问题上,例如俄乌、中东等问题上得到中方的配合
最后,特朗普更现实的一招是:持续对中国打击,但就是不出大额加征全面关税这张牌,但也不放弃威胁:
大幅加征全面关税就是一个悬在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但这个剑只有悬在空中才有效,是一个“不能落地的靴子”。他的选择的应该是:维持口头对中国的关税威胁,但主要选择其他的方式打击中国,譬如各种“精准打击”的政策;更多的出口管制和制裁;同时,在一些非经济领域限制中国(例如留学签证、H1B签证等)。但他绝对不会放弃用关税做威胁。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合理推测,特朗普不会上来就大幅加征关税,而会更加谨慎地行事。在PNTR(永久正常贸易关系)的问题上,也会小心行事,虽然这更多的由立法机构主导,但共和党国会和他身边的重要阁员也会参考特朗普的意见。而所有这些共和党政客也都需要考虑企业、资本和民众的反馈。
如果有了这样的判断,中国也可以更加巧妙和沉着地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