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汉字都是符号吗?我们是不是长期以来一直被忽悠了_风闻
guan_15766394492430-38分钟前
所有汉字都是符号吗?
——拼形文字(第3篇)
夏国民
文字是人类记录语言和思想的工具。文字有三要素,分别是音、形、义,任何一种文字都缺一不可,不仅汉字如此,世界上其他所有的文字都是如此。文字的三要素就好像“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一样,是公理。
文字三要素中的形,是指平面上肉眼所能见、相对简单、可大量重复使用的形态。文字必须有形,这里的形是一个总体概念,这应该没有什么异议。
对文字三要素中的音和义,则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认知,对音的存在有“字面上的”与“背后的”之分,对义的评判有意思和含义与义理之别,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字中音、形、义都是客观存在的。
三要素中,如果只有声音和含义或意思,但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形态,则只能称之为语言(简言之,三中缺形)。据说人类原来有6000多种语言,但绝大多数语言都没有相应的文字。另外,即使大多数能发出声音的动物,也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语言。
三要素中,如果既有读音又有形态,但单独状态下缺少含义或意思,那就是音符(简言之,三中缺义)。例如,五线谱、国际音标、英语音标、汉语拼音字母(有声调标注)、汉字注音符号,等等。
三要素中,如果仅有代表意义,有形态,但缺少读音(非名字或名称),那就是形符(简言之,三中缺音)。例如,英文字母、汉字笔画、多种文字字母(不是所有文字字母)。此外,还有无数种特定的符号,比如,三角形“△”、五角星“☆”、标点符号,等等。
符号,其含义有记号、标记、标志的意思。
一般或大多数情形下,符号与文字不应画等号,文字相比符号,层次不同。“音、形、义”三样都不缺的“符号”,不就是文字吗?特殊的字符,的确如此。例如,日文中的日语音节字符片假名“の”,国际音标读no,意思跟汉字的“的”字相同。
当然,特殊的少数独立字也有常被当作“符号”使用的。例如,“一、乙”都是常用汉字,也是“旦”和“亿”字中的笔画。又如,“a”和“I”都是常用英语单词,也是英文字母。
把汉字笔画类比为英文字母,也许有读者或听众不服。其实这种观点坊间早就存在,只是过去还没有将其讨论清楚或看到而已。
研究中文,把英文作为参照系,能使很多问题分析得更明白。
从本质上来说,如果前面讨论过的汉字的三十三个不同笔画的特性一经确立,其符号性就与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是一样的,或者说各自的底层逻辑是清清楚楚的,它们都是最基本的构字单位。
汉字笔画与英文字母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各自的形态变化。汉字的33个不同笔画,在不同字中的大小(长短)因字而异,但其特征并没有大的改变。而英文的26个字母,则都有大写与小写之分,同一个字母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变化很大。
二是组字方式,如果单纯从形态上看,汉字因笔画能交叉构形,可以称为二维文字;字母文字因字母只能线性排列,可以称为一维文字。二维构形对比一维排列,这是中文与英文的根本区别,也是中文与其他文字相比第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汉字笔画构形和英文字母组形在各自创造形成文字的过程中,二者都还有一个中间符号形态——汉字偏旁对应英文词根。因为它们都含有字(单词)的部分义(意思)和音,需要分开并且展开讨论。
先简单说一下英文词根,据不完全统计,英文词根有300多个,这里仅举几个能用中文简单对应的例子,比如, radic, root 根,sol 单独,mov 移动,port 港口,口,cept 接受,它们是以成串的字母集出现在众多单词中,既有读音又有意义,配合前缀和后缀(有时词根本身就是前缀后缀,也被叫做词缀)组成单词,几个同源的词根如radic和root, 往往又可以追溯词源。词根应该被划分为比字母更复杂的符号。
而汉字偏旁比英文词根要复杂得多。先从“文、字”二字说起。
东汉许慎在著名的《说文解字》里说,“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后人继承发扬,总结出了能分辨文与字的简便方法,“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意思跟前者差不多,但好懂多了。按先贤的说法,“木、水、火”就都称为文,“村、汗、灯”就都称为字。
有现代研究者说:“文,相当于化学里的原子;字,则相当于分子。”这个比喻很形象,也很生动。往深里说,文,义项相对简单一些,而字,则可以千变万化,复杂多了,字义也随之繁杂起来,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所以长盛不衰。
古人还说,“单独为字,在句为辞”。辞,即汉字义项的实际应用。这属于语言的话题,以后再说。
以上介绍的这些,应该算是古今学者对汉文字本质的认知。
行文至此,应该说一下“汉字”的由来。
汉字之所以叫汉字,大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楷书形成于东汉末期,至此汉字的造型已臻完善。虽然之前的隶变已完成了字的主体架构,而楷书最关键的是形体方正、笔形清晰、可作楷模,汉末及以后各代的公文字都以楷书为主;另一方面,秦朝虽然用小篆统一了全国文字,并且迅速往隶书演变,被下层官吏普遍使用,但时间只有十几年,而汉朝前后一共存在了四百多年,隶书、楷书自然而然地对外影响非常深远。汉字称谓大概因此沿袭。
回到符号的正题。自许慎开始,创造文字的“六书”方法,被公认的方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对另外两种“假借、转注”一直有争议。先挑形声字说一说,其它的暂且放一放。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所谓形声字,一般都是合体字,能将每个字分为两部分,一半表意或义,一半表音。显然,这里的形是指字的局部,是整个字的一部分,承载着字本义的内涵,所以名称上叫形旁,又叫义旁。
古代人原来把左右结构字的左方称为偏,右方的称为旁或者边,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起见,把合体字的两部分(包括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的)统称为偏旁。例如“语”字,由“言”和“吾”左右两个偏旁组成。又如“盆”字,由“分”和“皿字底”上下两个偏旁组成。再如“问”字,由“门字框”和“口”两个偏旁组成。
不难看出,上述举例的形声字,都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其实偏旁就只有形旁和声旁两类。作为偏旁,它们都是字中符号,有的表现为形符(义符),有的表现为音符(声符)。
犬,本来特指狗,作偏旁时为犭。
形旁是表义的,数量不多,常用的有一百来个。例如,氵、忄、扌、亻、钅、纟、讠、阝、犭、礻、衤、饣、艹、宀、辶、廴。
下图是小学语文课本中34个比较常用的形旁(义旁)。
声旁是表音的,使用或借用独体字和合体字的都有,数量上千。声旁中绝大部分是可以独立使用的汉字,如“偏、驾、固”三个字中对应的“扁、加、古”,这类声旁一般叫做“成字声旁”。显然,很多偏旁安排在别的字里是“符号”角色,独立时才是自主角色。声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因为汉字古今读音变化很大,不宜用现代的普通话读音去衡量计较。
由此看来,仅偏旁组字就可以无限制地创造汉字。这也是中文与英文对比的第二个突出的特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