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专家恍然大悟,成飞六代机采用全电架构,模型摆多年这才相信_风闻
光电科技君-1小时前
成飞六代机试飞之后,西方专家忙着从网传的信息里分析,结果才发现早几年一直在航展展示的六代机透明模型说的都是真的,人家根本不是展示气动外形、载弹量、机动性能,而是先进的航电系统,以及全电架构。
全电架构不难理解,咱们现在的电动汽车领域三电系统具备领先地位之后,整车的智能化不再局限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之类,而是整个驾驶体系的革新。未来随着“车联网”的全面实施,一个庞大的调度网络就全面形成,整个交通成为了一个体系。
什么意思呢,单车智能驾驶只是初步的,所有交通参与者接入到一个协调系统,车与车、车与人之间能够自动协调,才是更为智能的方式。
对于战斗机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单机的全电架构形成。我们从五代机上就能看出来:
俄罗斯对苏 - 57 进行了电传操纵系统的改造,将液压传动系统换成电传操纵系统6。电传操纵的作动器更轻、更小、控制更精确,能降低战机的雷达可视性,增强战机的机动性能并简化维修工作;
美国F-35 采用的电传液压混合操纵系统,设计师放弃使用统一的液压系统来控制飞机的各个翼面,而是为机翼的每个活动部件设计了独立的液压回路,用电传操纵系统控制这些液压回路。
这也可以看作是在飞行控制系统方面对全电架构理念的一种应用,通过电传系统实现对飞机操纵的精确控制,同时结合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中国的歼 - 20 在航电系统等方面有高度的综合化、模块化设计。有观点认为歼 - 20 在供电系统等方面可能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为航电系统、飞控系统等提供高效稳定的电力供应,虽然没有明确资料表明其采用了全电架构,但在电力综合管理和利用方面应该有先进的技术应用,体现了向全电架构发展的趋势。
当然,我们知道歼-20总师杨伟院士,此前参与歼-10研发是最擅长的就是航电系统和架构方面,有了这些积累,我们才从“必然王国”走进“自由王国”。
六代机使用全电架构可实现能源形式的转换,满足任务不同阶段的高能源需求1。如在超视距攻击阶段,可集中向雷达、电子战等系统供电;
在导弹规避阶段,可把大部分电能转换为电液作动器的液压功率,驱动舵面快速偏转。传统飞机电能、液压能和气体能源等并存,各类能源往往无法互相转换,总的能源需求只能通过简单峰值叠加。
简单地说,飞机采用全电架构之后,整体机身重量会下降,操作的灵活性会提升,安全性能也有望进一步提高。液压系统进入空天一体化时代,短板很明显,需要太多的保障技术。
从成飞此前展示的六代机透明模型上看,采用全电架构之后,机体的设计更为自由,全电架构飞机能够取消飞附机匣和发附机匣,采用嵌入发动机的起发电机,通过功能复用实现发电机与起动电机的一体化设计,可显著降低发动机外廓尺寸。
发动机外廓尺寸变小,自然会降低对飞机机体空间需求。全电架构飞机还可通过取消高温、高压管路,优化飞机的空间布局,并使热源和液体防护变得更为简单。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技术、储能技术等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六代机采用全电架构提供了技术支撑。
例如,更高效的发电机、电动机以及高性能的电力管理系统等的研发,使得全电架构在飞机上的应用成为可能。从歼 - 20 副总师、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师王海峰院士的论文等相关研究也能看出,全电架构是未来高性能战斗机的发展方向。
美国的F-22液压功率是560kW,如在能飞行任务的大部分时间中,将部分液压功率替换为电能使用,可使全机可用电能倍增。有军事专家分析成飞六代机称考虑到六代机可能装备大功率战术激光武器等耗电设备,其供电量可能高达 300 千瓦及以上,能量使用效率更好。
所以,现在的西方专家看到六代机的透明模型,就像前几年西方车企高管抵达车展看我们最新一代电动汽车一样,他们开始明白,发动机他们可以跟得上,其他什么概念也设想很多年,就是这个全电架构不好办。
正如有的车企从车展回去就撤掉所有智能驾驶部门,连同智能座舱一并放弃,现在西方的军事专家也在想这件事情。他们才明白2016年成飞在珠海航展就公布了“先进军机航电概念座舱”,后来摆放透明六代机的这种涵义。
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全电架构,针对的是未来高性能战斗机,不是指现在的电动无人机,两者不是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