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盘万和证券,国信证券买了个壳_风闻
源媒汇-29分钟前
文源 | 源媒汇
作者 | 陈不白
编辑 | 苏淮
收购一家业绩不好的券商容易,要盘活却并不容易。
作为头部券商,国信证券花52亿元收购小券商万和证券96%股权,是行业内比较关注的一笔交易。
公开信息显示,万和证券成立于2002年1月,注册地是海南省海口市,由深圳、成都、海口的三家国债中介机构重组成立。截至2023年末,万和证券总资产131.62亿元,总资产约占证券行业总资产的0.1%,排在证券行业第82位。
相关交易完成后,万和证券将成为国信证券的控股子公司。
01
收购标的业绩不佳
国信证券却不在意
事实上,发展了二十多年,万和证券的业绩一直不温不火。
最近三年,万和证券的业绩更是拉跨,据重组报告草案,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万和证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9亿元、0.62亿元、-0.24亿元。
不仅业务体量小,万和证券的各项业务也相当温吞。
财务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是万和证券的主营业务。2024年上半年,万和证券上述两项业务的收入分别为0.93亿元、0.60亿元,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分别为54.12%、35.17%。
资产管理业务和投行业务更是万和证券的弱势业务。2024年上半年,这两项业务的收入分别为0.06亿元、0.07亿元,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26%、4.03%。
从2023年到2024年,万和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出现大幅下滑。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万和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分别为0.42亿元、0.79亿元、0.07亿元。由于投行业务合规问题受到处罚,预计2024年整年,万和证券的投行业务收入跌幅将超过90%。
2023年10月,万和证券因为多项业务违规被证监会处罚,被暂停公司保荐和承销业务3个月(2023年10月16日至2024年1月15日),涉及投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证监会明确指出,万和证券在润科生物、乐的美、真美股份、佳奇科技、华南装饰等项目中,尽职调查明显不充分。
本次国信证券和万和证券相关重组草案指出,经万和证券整改并经证监会海南监管局验收,证监会根据验收结果,于2024年8月恢复万和证券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资格。
在投行业务方面,最近三年,万和证券主要以证券承销及保荐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为主。不过其IPO保荐承销项目寥寥,两年半只有惠州仁信新材料1个IPO项目。债权承销和资产证券化承销却不太挣钱。仅仅上述1个IPO项目,就超过万和证券两年半累积的上百个证券承销及保荐项目总收入的60%。
而国信证券似乎也没考虑,对万和证券的这笔收购会不会亏钱。
2023年末,万和证券的净资产为54.62亿元。而在本次收购交易中,国信证券重组草案显示,该笔交易并未采用基于未来预期的收益法进行股权价值评估,而是以基础资产法的评估结果作为最终评估结论。经评估,万和证券的价值为54.04亿元,增值率0.47%。算下来,此次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权,评估交易价格为51.92亿元。
这意味着,即使未来几年被收购的万和证券业绩不佳,国信证券也不会让万和证券及原股东“找补”。
国信证券发布的重组草案预估,2029年万和证券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14.74亿元、6.27亿元。很显然,如果没有国信证券的助力,单凭万和证券要达成如此靓丽的业绩,显然很难。
对于下一步收购完成之后,国信证券如何帮助万和证券达成上述业绩,源媒汇致函国信证券,截至发稿前,并未获得回复。
02
押注海南本土券商
落地国际业务“第二子”
此前,对于收购万和证券,国信证券公开表示,可以承接海南自贸港的政策利好,有助于其在跨境资产管理等国际业务及创新业务方面实现突破。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通过并购优化网点布局和牌照不足,已经成为券商行业并购的三大主线之一。
实际上,国信证券在海南也有自己的业务。目前国信证券在海南一共有3个营业网点,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这3个网点分别实现营收973.33万元、861.69万元,实现利润107.51万元、50.33万元,业绩处于国信证券全国各地网点的中尾部水平。
但是,在业务经营范围方面,国信证券的海南分公司,与“主场作战”的万和证券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据证监会海南监管局发布的海南省合法证券机构名单,相关合法券商展业机构中,目前只有2家总部注册在海南省的券商,分别为金元证券和万和证券。虽然国信证券海南分公司也在海南展业,不过业务范畴和万和证券相比小很多。
资料来源:工商资料
目前,国信证券的国际业务基本盘还是在香港,主要由国信证券(香港)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国信香港”)在做。据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国信香港实现营收0.82亿元,实现净利润284.84万元。相比其他头部证券公司的国际业务营收,国信证券做得并不好,与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差距明显。
据官网,国信香港持有香港证监会发牌的经营第1类(证券交易)、第2类(期货交易)、第4类(就证券交易提供意见)和第5类(就期货交易提供意见)4张牌照,获准在香港从事证券、期货交易和提供证券期货交易意见。其开展的业务已经较为全面,包括港股业务、美股业务、B股业务、沪/深股通业务、保证金业务等。
依托海南自贸港,国信证券的国际业务又多了一个对外的触角。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告诉源媒汇,像万和证券这样的“迷你”券商并不少。这两年在拍卖平台上,多家小券商的股权流拍,国信证券愿意买万和证券,很大程度上是看上了万和证券的本土券商展业资质,相当于买了一个壳资源。
此前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包括海南自贸港的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可以向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发行涉及“R1”至“R3”级的理财产品。此外,相关政策还鼓励券商私募子公司“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等。
万和证券也表示,正积极筹备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未来将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吸引境外投资者资金。
03
完成并购,仍是深圳国资
实控****市值最大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券商并购潮,背后地方国资主导明显。包括正在推进的“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国信证券+万和证券”,以及传闻中的“长江证券+天风证券”、“国元证券+华安证券”等,背后操盘的地方国资分别为上海国资、深圳国资、湖北国资、安徽国资等。
经济学家向松祚告诉源媒汇,地方国资参控券商股权正在成为证券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包括地方国资接盘民营企业手中的中小券商股权、参控股的券商股权被地方其他国资平台吸收等。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深圳国资资产规模超过5.1万亿元。家底虽然丰厚,不过深圳国资目前参股的上市金融企业却并不多。官网信息显示,深圳国资控股的金融或类金融重要企业,包括国信证券、深高新投、担保集团、国任保险、深圳资产、深投控资本、深天使等。此外,深圳国资还战略参股中国平安、国泰君安、南方基金、华润信托等。
据南方日报报道,截至2023年末,在深圳国资系实控的32家上市公司中,国信证券市值最高,达到820.90亿元。
随着对万和证券的收购逐步落地,国信证券再下一城。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