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上涨农民养老金,对正常缴纳养老保险的个人和群体很不公平_风闻
水水更健康-31分钟前
【本文由“召公不语”推荐,来自《我父母退休金一百多块,如果能涨到800以上,至少是能释放我的消费力》评论区,标题为召公不语添加】
- 召公不语
- 用不着如此歪曲单干之后的事情,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公粮是公粮,统购浪是统购粮,税是税。
从我有记忆的九十年代至农业税费改革,再至完全取消,农民需要上缴的包括公粮、统购粮、差不多二十种左右的税,以及每年二十多个义务工。
其中有一种很别致的税叫人头税,满周岁的婴儿就得交,或者换句话说,那一代农村人,从出生开始,就要承担直接税的缴纳义务。
而更进一步的事实情况是,在缴完公粮、统购粮以各种税之后,农户剩下的物资几乎难以维持温饱,而非你的所谓“农民在有劳动能力的时期没有有意识的进行养老储蓄”。
实际上,当时很多农民外出打工,其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支付卖粮都凑不齐的二十来种“税费”。
当然,最后我还是更愿意相信你只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而非故意歪曲。
你说的“公粮,统购粮,二十多种税,还有每年的义工”这些税费无非就三种钱、粮和义务劳动。在封建时代以上统称为“租庸调”,租为粮食,庸为劳役,调为布帛(古代布帛丝绸可以直接当钱使)。受益者是政府,本质上是税,走的是财政。你看看,千百年来有变化吗。
个体化经营农民收入是增加了,粮食产量也有提升。但有一点断崖式下降,那就是农村农民与上级政府单位的正常博弈能力基本丧失。假设上机加派任务和税费,如果不合理或是承担不起,是单个农户的抵御的能力强还是集体的能力强?答案不言而喻。
过去几十年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不会没有代价。尤其是改革前中期的成本代价通常高于改革所得。这些成本有谁付出?自然是博弈能力有限的群体。企业再拉也是一个集体,议价能力比个体化的农民高,自然成本代价都让农民承担了。农民也就温饱,确实存不下什么。
所以前些年要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因为改革开发的成本代价农民承担太多了,必须补偿。
说回来,养老金是国家制度性安排下的个人储蓄。现在养老保险资金池子里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按月工资固定比例缴纳多少年累积的,养老金的发放也是按照个人缴纳的额度和年限确定的。不能说因为某些群体没有或很低就无视规定随意上涨。农民养老金确实要涨,但是这笔资金养老保险从来就没有收到过。现在要这笔额外资金从哪里,到哪去,都要明确,不能简单的直接从养老保险来发放,这对于几十年来正常缴纳养老保险的个人和群体很不公平。
当然,不包括几十年来从未缴纳养老保险的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退休群体却拿着高额退休金的群体。